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点半难题”破解记——全市近10万个家庭不再为“下午放学接孩子”犯愁

2020-10-19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群众冷暖放心上,“关键小事”抓到底。我市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各小学全面推行“延时放学”,学生下午离校时间延长到5点以后,直接惠及近10万个家庭——

“三点半难题”破解记

记者 郑广辉 何晓玲 魏志广

自己去接孩子还是让老人去接?接回家还是让她去接送站?自打女儿去年上了小学,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的时间,都是市民张丽为自己无法分身而发愁的时刻,因为这时还是她的正常上班时间。

现在,困扰张丽的“三点半难题”没有了。学校推出了“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孩子放学后可以在学校参加兴趣班等活动,由老师照看,离校时间延长到了下午5点半。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我市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各小学推出“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延长孩子在校时间,破解家长“三点半难题”。

尴尬“时间差”揪心 “三点半问题”难解

小学下午放学时间一般比较早,低年级更是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而家长的下班时间却多在下午5点半之后。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样的“时间差”让不少人尴尬犯难——总不能辞职不上班或天天下午请假去接孩子吧?家中有老人帮着接送、照看还好,否则只有让孩子去接送站,而接送站里的安全、卫生等问题又实在让人不放心。

现实生活中的这道“三点半难题”,让许多家长感到无解,几乎每天都在疲于奔命中度过。

市民杨坤娜的儿子是运河区黄河路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她说:“孩子下午3点50分放学,我5点多下班,根本没办法接他。孩子的爸爸在医院工作,也很忙,更没有时间接孩子。”

市民马林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在朝阳小学上一年级,接孩子放学是最让她头疼的一件事。“我和老公都上班,老人要在家中照看二宝。接孩子放学真成了一件大难事。”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小学生的家长都表示,下午接孩子放学这件事让人大伤脑筋:有的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有的请假难;有的只好先把孩子接到单位再继续忙工作。

无奈之下,许多家长只能让孩子放学后去接送站。然而,接送站良莠不齐,一些接送站存在环境差、卫生差和“老师”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力、收费偏高等种种问题,让人难以完全放心。虽然让孩子去了接送站,但是家长的担心却并没有减少。

是自己接孩子还是让孩子去接送站?家长们做这道“选择题”时,无论选择哪个选项,都是无奈之下的决定。

如何来“解题”政策给“答案”

“三点半问题”这道民生难题到底该如何破解?我市给出了让群众放心的“答案”。

在按要求召开调度会进行专门部署安排的同时,我市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为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和各项保障。今年8月底,市委市政府再次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市教育部门迅速就开展“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抓好落实。从今年秋季开学起,相关措施正式开始全面实施,中心城区和县城155所小学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小学生放学后家长难以准时接回和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得以解决。

记者从运河区教体局了解到,运河区公办小学28所,目前全部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一二年级延时两个小时,三年级至六年级延迟一个小时,5点20分至5点40分进行错峰错时放学。“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和科普活动、完成作业等。

新华区教体局副局长刘世荣介绍,新华区16所公办小学,也已全部推行“校内课后延时服务”。错时错峰安排各年级放学,学生的下午最晚离校时间可延长到5点40分。学生以学校分组排班的方式参加“课后延时服务”,辅导教师由学校根据老师特长进行安排。

刘世荣说:“目前,大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延时放学’。”

记者了解到,各小学对“延时放学”都坚持自愿原则,学生提前提出申请,有家长来接,就可以按正常时间放学。选择“延时放学”的学生如果某天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在当天提出申请后按正常时间放学。

孩子校内有人管 家长吃了“定心丸”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让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放学没人接和送孩子去接送站后的各种问题。

得知学校推出了“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杨坤娜立即报了名。现在,她再也不为接孩子发愁了。孩子每天下午离校时间延长到5点半,她下班后正好可以接着孩子回家。杨坤娜觉得,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孩子有老师照看她更加放心。

对于市民马林来说,有了“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她的时间就好安排了。她说:“这回我和老公心里就踏实了,可以安心工作了。这‘延时放学’,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给家长们带来的好处不止是方便。市民吴萍的儿子在育红小学上五年级。“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不仅让她有时间接孩子,更让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以前,他在家写作业时,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偷个懒。这让我很头疼,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现在,孩子在学校就把作业做完了。吃完晚饭,吴萍可以带儿子出去活动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母子间的感情。

以前,家长在下午的上班时间去接孩子要请假,难免耽误工作。如今,这个问题也不复存在了。市民王鑫高兴地说:“过去,请了假要先把孩子接回单位,自己接着工作,让孩子在一边写作业。有时则要把孩子送回家由老人照顾,或者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不管怎样,几乎都没法管孩子,造成孩子缺少监管,处于‘放羊’的状态。如今,学校填补了监管空当,有老师专门照看孩子,家长再也不会为此担心了。”

学校出“菜单”孩子来“点餐”

我市各小学推出“课后延时服务”之后,记者在多所学校看到了下面的场景——

15日下午4点:“一、二,加油!加油!”在育红小学的操场上,一年级9班的学生正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15日下午4点15分:黄河路小学的音乐教室里,音乐老师刘璐正在带二年级的学生观看电影《音乐之声》。

15日下午4点15分:黄河路小学一年级10班教室里,班主任吴美老师正在纠正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并告诉他们,好习惯要从一年级开始养成。

16日下午4点,在中宇小学的读书室,5年级3班的学生们,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有的在书桌边认真地做着读书笔记。

……

各学校开展“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一个个瞬间,让人放心和感动。记者了解到,各学校精心推出了“菜单式”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孩子们以兴趣为导向,自由选择参加活动和兴趣班。小学生们像大学生一样,有了“选修课”。

上海路小学推出冰壶、轮滑、萨克斯等40多种课程,每名学生每学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两项;车站小学推出了“快乐游戏”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健康快乐成长;第二实验小学的古法造纸、书绣等社团开展的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非遗文化的魅力中……

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义静介绍,他们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周一周三,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周二,安排的是各班的小社团活动或者是诵读课程;周四,安排的是全校的社团活动。”

育红小学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制订了不同年级的“课后延时服务”方案。“在孩子们完成作业的基础上,一二年级主要安排课外活动,三四年级开展书法、围棋、少儿编程等特长活动,五六年级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育红小学校长孙耀明说。

安全高效的“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既让家长松心和放心,又赢得了学生们的欢心。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人文、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素养,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群众冷暖放心上 “关键小事”抓到底

“延时课堂”由谁来上?记者了解到,除部分课程是学校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给孩子进行讲解外,其他都由学校老师负责。

“延时放学”方便了众多家长,但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

张杨是南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学校实行“延时放学”后,张杨每周有四天下午放学后还要留在班里,照看学生。“我待在班里,学生们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每天也会有其他学科的老师轮流值班,陪着学生们。”张杨说。

陈曦是黄河路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延时放学”后,她的下班时间由原来的下午5点半变成了6点。在学校她是50多个孩子的老师,在家里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孩子3岁,另一个刚刚1岁。“现在我的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学生身上,只能辛苦老人多帮忙照看自己的孩子。”陈曦说。

好政策的出台和老师们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市民杨阳说,孩子“延时放学”的好政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和“暖心工程”。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延长了,家长方便了,老师的责任可就更大了,付出的心血也更多了。谢谢这项“暖心工程”!谢谢老师们!

一声“谢谢”,道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我市推出的“校内课外延时服务”,有700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近10万个家庭因此受益。这一举措,帮众多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正是将群众冷暖放心上、对“关键小事”抓到底的具体体现,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然,“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满足家长们的需求,也要考虑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既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又要防止“延时”变成“补课”。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还需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探索。比如:吸收更多校外志愿人员参与服务、建立退休教职员工参与服务的机制、吸收部分有条件的家长参与服务……

来源:沧州晚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三点半难题”破解记——全市近10万个家庭不再为“下午放学接孩子”犯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