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淮南这份成绩单,漂亮!

2020-10-19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淮南日报》通版展示了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就

↓↓↓

跨过“贫困的沟壑”

抵达“小康的彼岸”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两千一百五十年后,这句出自《淮南子·汜论训》的亘古良言,在她的发源地,和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战役——脱贫攻坚战,重叠碰撞……

深谙“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跨过‘贫困的沟壑’,抵达‘小康的彼岸’,就靠脱贫攻坚这座桥!”“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方略,下好“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84185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046人,贫困发生率由7.18%下降到0.16%;1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寿县国家级贫困县顺利摘帽退出……脱贫攻坚进度符合预期,成就前所未有。

(一)脱贫有“引擎”——上下同欲者胜!脱贫攻坚,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头连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再也没有比对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再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心更为气势磅礴。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

“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全面小康”!然而,面对一个涉及18万多人的宏大命题,单从数字上看就让人倍感压力,如果再考虑到纷繁复杂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环境,考虑到“确保不再返贫”的明确要求,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绝非易事。

“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让全市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最大的共享’;补齐贫困地区这块短板,必将有力推动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优化升级,使淮南的转型发展更加势不可当,这是‘最好的协调’。可以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淮南经济能否行稳致远、社会大局能否长治久安,涉及淮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站位明志——以敬畏之心、使命责任把这项“国之大者”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坚决彻底、不折不扣完成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向贫困发起总攻!

——“挂帅出征,握指成拳”。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应担之责、分内之责、政治之责,主要领导既挂帅又亲征,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树立看齐意识,拿出主要精力专抓扶贫,凝聚起全市力量,合力攻坚。

——“走最远的路,入最穷的户”。2018年8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沉下身子,暗访与明察相结合,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直插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累计走访乡镇151次,135个村(社区),265户贫困户,时刻把贫困户装在心中,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彼时外来人,如今一家人”。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全市有扶贫任务的60个乡镇实现扶贫工作站全覆盖,选优配齐763个村扶贫专干,16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分布全市贫困村,133家“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帮扶贫困人口12296人……全市上下,心往一处、劲往一处,扶贫大格局正在形成,扶贫事业不断壮大。

事在人为,事靠人为。笃定于责任和担当,我市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披荆斩棘补齐短板、抓铁有痕啃“硬骨头”,严起来、实起来、干起来。

——严起来,“源头严把、过程严控、验收严格、纪律严厉”。市委、市政府领导常态化实施“四不两直”随机暗访,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定期调度,现场推进。加强扶贫领域执纪问责,2019年,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03个,处理16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1人,组织处理90人。

——干起来,啃下“深度贫困的硬骨头”。把革命老区、行蓄洪区摆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工作更加精准定位、精准布局、精准落实到革命老区寿县。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中,寿县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好”的等次。同时,截至目前,今年各级财政预算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96亿万元真金白银用于脱贫,推进项目库建设,2020年累计安排项目587个。

(二)战贫打“硬仗”——抓实抓牢“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从“饮水难”到“喝好水”、从“上学难”到“上好学”、从“看病难”到“放心治”、从“老破小”到“换新颜”,真正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怎样算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脱贫的质量和成色。

脱贫,要有一份妥妥的保障。

俗话说,“一人生病,墙倒屋塌”。凤台县顾桥镇临淝村的刘纪影和王丽夫妇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辛勤工作,儿子媳妇懂事孝顺。2017年,王丽被确诊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全家陷入了绝境。

“消除不可承受之重”。为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两免,两降,四提高”、“351”、“180”等健康脱贫政策应运而生。同年12月份王丽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好政策,让家里医疗问题也有了保障。如今,王丽的骨髓移植手术非常成功,身体也在慢慢恢复健康。为帮助王丽树立生活的信心,顾桥镇政府又帮扶她申请了小额贷款4万元,政府全额贴息,她自己又想方设法筹措了10多万元,养了24头黄牛。在采访的过程中,刘纪影和王丽夫妇始终面带微笑,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等我们掌握了养牛的技术,脱贫致富了,我们也带着村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王丽的话朴实却充满力量。

“但愿苍生俱饱暖”。实施低保和贫困户的双向衔接,积极推进城乡低保统筹,统一执行的标准远超省贫困线标准,用社保兜住“吃穿底线”。从2019年7月1日起,淮南市市辖区及凤台县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由570元/人提高到593元/人,今年预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7.9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9亿元。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已完成今年省下达淮南市的18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情况排查,对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应改尽改。同时,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改厕工程。目前,全市15处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6921万元,解决了19.48万人饮水问题。

“扶贫必先扶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补助资金应发尽发,全市19779位名师优师作为导师,与19582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459名建档立卡家庭残疾学生建立结对帮扶。2019年,全市共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98个,投入资金1.02亿元。2020年春季学期全市共资助贫困学生21791人,受助金额1278万元。

一个个摆脱贫困的家庭笑脸盈盈,这成为脱贫攻坚最好的注脚。

(三)脱贫出“绝招”——走活产业扶贫“一盘棋”。打赢脱贫攻坚战,淮南从来不缺创新的因子,从来不缺“超常规”的勇气,“加强版”“创新版”的精准举措,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激发贫困群众从“熬日子”到“奔日子”。

清晨,瓦埠湖畔水清林绿,环境清幽。寿县窑口镇贫困户黄传均正忙着给树苗除草施肥。他看着这些树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眼睛放着光,坚定又充满希望。

瓦埠湖是淮南市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湿地,其水域流经14个乡镇。其中瓦埠湖滨湖生态带1490余亩林带郁郁葱葱,党员林、巾帼林、青年林镶嵌其中,增绿添彩。全市以瓦埠湖滨湖生态带为“林长制”工作的突破口,充分发掘林业发展潜力,不断开发脱贫攻坚“绿色银行”,增强战贫求富的内生动力。

“平常在这除草施肥,收入稳定,去年俺家就脱贫了!”黄传均是窑口镇贾庙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月能获得500元的收入,加上自身种植业收入,他家实现高质量脱贫是稳稳的了。

脱贫,要有一份稳稳的收入。就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从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增加政府购买岗位,既加强了林木管护,又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寿县制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从全县18-60岁贫困人口中选聘56人为生态护林员,涉及10个乡镇43个村,管护面积3025万亩。

在距离瓦埠湖不到40公里的凤台县中山杉育苗基地里,我们看到了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蓬勃景象,逾万亩“中山杉”树苗长势喜人。

凤台县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模式,在凤台县天香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14家成员单位,分布在凤台县14个乡镇,实施了中山杉产业扶贫项目。沿济祁高速打造2200亩中山杉特色产业育苗基地绿色长廊,项目每年可带动81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沿线就业岗位1000多个,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余元。

“扶贫不是发钱。”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实现根本脱贫的“初心”,也是全市各地扶贫工作的“重头戏”。发展贫困户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的产业,发展适合当地村情民情,充满泥土芬芳的项目。田家庵的蔬菜、大通的草莓、谢家集的香菇、高新区的瓜果,各县区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应性产业,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特色拳。

不仅生产得了,还得卖得出去。为此,各地也是煞费苦心,认真筹划。

“俺家养了120只土鸡,都是用玉米和稻谷喂养。县里政策好,鼓励我们养鸡,养100只以上有补贴,一只补贴10元。”家住寿县窑口镇贾庙村的老万告诉记者,鸡养多了,销售就成了问题,尤其今年遭遇疫情,更是难上加难。

老万是幸运的!窑口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解决了老万的“卖鸡难”问题。

走进窑口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货物琳琅满目,既有负责人孙成勇“楚缘生态农业”自己的瓜果蔬菜,又有当地贫困户生产的各种土特产品。“公司有一套自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和产业都在公司系统中备案。贫困户来销售农产品均高出市场平均价收购,贫困户来购买商品全部按照进价出售。”楚缘农业有限公司的“互联网+公司+基地(生态农业)+农户+校+直营扶贫店”经营模式,解决本公司基地及当地农产品销路问题,年网络销售额达1300万元。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在破解扶贫农畜产品滞销问题方面,淮南市利用定点采购、农超对接、电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消费扶贫,帮助群众增收。

“特殊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今年疫情对脱贫攻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

2018年以来,淮南市就开展了贫困村和行蓄洪区内行政村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建设,全市共建成162个贫困村村级服务站点。依靠村级服务站点收发快递、代缴费用、票务购买的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淮南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全市共摸排出此种电商扶贫模式项目12个,使用包括贫困户用工、收购贫困户产品等方式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淮南市正在上演着一场场“产业扶贫”的大戏。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226个,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各领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历史的航船驶入2020年,这注定会在淮南大地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和全国全省一道,淮南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而在生活小康与城市复兴的“获得感”中回望,我们也终能豪迈地说:“我们没有错失时代的机遇,我们没有辜负历史的使命。”

来源:淮南日报/记者 张 静 柏 松 通讯员 熊文田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淮南这份成绩单,漂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