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哈密成功实践综述之五

哈密零距离
2020-10-20 0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哈密成功实践综述之五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哈密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哈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自治区党委“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和“三个加大力度”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扶贫政策落细落实,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到2019年底,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05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零。今年以来,经过对脱贫攻坚成果水平的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户的小康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顺。

搬出穷山沟,来到新农村

10月12日,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叶太尔古丽·斯迪克锁好店门,开着停在店门口的小轿车回家,给快要放学的孩子做午饭。

2016年,叶太尔古丽在伊州区东郊开发区幸福村脱贫市场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学后她就来到店里营业,中午孩子放学前回家做饭,下午孩子上学后再开门营业。“住着安居富民房,开着理发店,出行有小轿车,还能照顾孩子,这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叶太尔古丽笑着说。

叶太尔古丽原来是伊州区天山乡水亭村村民,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这一度是水亭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最让她难忘的是,十几年前结婚时,因为穷,同村的丈夫只好借用叔叔家的房子当新房。结婚生子后,丈夫在山里放羊,她在家里照顾孩子,全家人的生活就靠丈夫一个人放羊的收入支撑。

2016年,叶太尔古丽与其他近500户村民陆续从周边5个乡、17个村搬迁到了幸福村,住进了设施齐全的安居富民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与叶太尔古丽一样,来自大山深处,生活极度贫困,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下,在此建起了一个新村庄。

安居富民房里,家家户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通了自来水,安装了地热式电采暖设备;村子里,健身广场宽敞整洁,幼儿园、小学、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养老日托站等一应俱全;村里所有的道路都是柏油路,通上了公交车,邮政通达,4G和宽带实现了全覆盖。更为关键的是,叶太尔古丽重拾结婚前学过的理发手艺,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扶贫市场开了家理发店,每月平均有3000多元的收入,她的丈夫也在城区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去年,我们家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12万元。”叶太尔古丽说。

今年9月底,幸福村通了天然气,所有的硬件条件已与城市相差无几。如今,早已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有钱花的叶太尔古丽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周末开车带孩子去书店看书、买书,业余时间自己学习充电、给孩子辅导功课……“物质生活有保障了,精神生活也要上一个台阶。”叶太尔古丽说。

截至目前,伊州区已搬迁安置366户1275人,易地扶贫搬迁形成了六大扶贫搬迁安置区,建成了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扶贫搬迁安置区24个,其中农业搬迁安置点21个、城市化转移搬迁安置小区3个。各搬迁安置区均实现了“九通、九有、九能”,各族贫困农牧民搬出了高寒山区,实现了安居乐业。

变身工薪族,月月有收入

从拿着羊鞭放羊的牧民,到拿着焊枪工作的企业工人,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民族乡白雄村牧民巴艾木拉提·居马汗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

6年前,伊吾县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到企业就业,巴艾木拉提应聘到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勤奋好学的他目前已是一名熟练的电焊工,实现了长期稳定就业。“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有6000多元。”巴艾木拉提说,节假日,他会开车带着家人去城区逛街购物看电影,还去疆内其他地方旅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热娜古丽·玉苏英的脱贫之路经历了两次转折,一次是2016年从伊州区五堡镇搬迁至幸福村。第二次是今年春天,她和丈夫将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两人到企业就业。热娜古丽说:“我家以前是贫困户,一年收入不到4000元。现在,我在新疆王液酿造有限责任公司上班,丈夫在伊州区城区开公交车,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7000多元。”

“去年我从保安岗位退了下来,现在在新疆双格热力有限公司当收银员,基本工资2300元,公司还给买了‘五险一金’,生活更有保障了。”从公共服务岗位退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园乡头道河子村村民努巴黑拉·哈斯木说,他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努巴黑拉的岗位变动,缘于近两年我市在稳就业的基础上努力调整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自2019年开始,对在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脱贫劳动力,我市积极采取引导性措施,提出到2020年12月,在公共服务岗位就业,且符合退出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全部退出,鼓励其主动参加技能培训,有序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

就业既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稳定增收的坚实基础,一家有一人稳定就业,稳定增收便有保障。自2014年至今的6年时间里,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万人次,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8525人次。进入巩固提升阶段以来,我市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关键举措,优化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促进高质量就业。2019年,全市提升脱贫家庭劳动力就业质量806户,提升城乡家庭劳动力就业质量3192户。

产业兴,增收稳

“小康生活翻几番,吃得饱、穿得好。鸡鱼肉蛋吃不完,生活过得蜜样甜,党的恩情说不完……”近日,巴里坤县花园乡南园子村升江农家乐的小院里,伴随着节奏鲜明的快板声,70岁的张玉霞老人正在演唱她新创作的曲子。她说,如今的生活就是期盼中的小康生活,她要把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唱给前来游玩的客人听。

南园子村背靠东天山、面对草原,整个村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掩映在蓝天山涧白云之下。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依托历史遗迹和美丽乡村建设,南园子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有特色,张玉霞老人的子女和其他20多位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命运,搭上了旅游增收的快车。

“今年六七月,我们家的农家乐收入1万多元。”张玉霞老人说,这两天,孩子们又谋划着把房子再装修一下,增添一些菜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伊吾县盐池镇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骆驼养殖优势。2016年,援疆企业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盐池镇,鼓励当地牧民养骆驼卖驼奶,或到企业务工。今年33岁的那扎尔别克从小跟随父亲放牧,积累了丰富的养驼经验。看到家门口有了收驼奶的公司,便筹集资金购买了16峰母驼搞起了骆驼养殖。“16峰母驼一天可产奶35公斤,1个月就能挣1万元。”那扎尔别克对致富前景信心满满。

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科研、生产、销售骆驼系列产品为一体,年产奶1000吨左右。公司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驼奶生产加工链,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40余家专卖店。在中驼公司的带动下,周边牧民800余户2000余人参与驼奶产业,人均月增收3000-6000元。

伊州区天山乡榆树沟村近年来建起了食品加工厂、畜牧养殖基地,同时大力倡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村民洁米莱·伊米提今年年初在枣树林下养了200只土鸡,目前已全部销售完毕。“今年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庭院经济,增收2万元。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干,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洁米莱说。

“去年我们村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年收入为1万余元。我们根据目前庭院经济的效益估算了一下,今年年底,我们村75户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年收入较去年增长30%没有任何问题。”榆树沟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阿不都热衣木·热合曼自信地说。

全市28个贫困退出村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引擎,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重点围绕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通过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等方式,聚焦稳定脱贫,强化产业振兴。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不断完善产业扶贫政策,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18家、扶贫车间9家;持续扶持1300户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3190户发展特色养殖业、1300户发展庭院经济、414户发展农牧家乐和家庭手工业,扶贫产业带贫益贫成效显著。制定出台了《哈密市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实施方案》和《哈密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方案》,安排500万元扶持经济效益明显、管理规范、带贫作用发挥显著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全市产业发展基础愈发坚实,为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撑起健康“保护伞”,托起群众“小康梦”

2018年是伊州区陶家宫镇上庄孜村村民谢依丁·麦麦提不能忘却的一年。这一年,生活原本不错的谢依丁因病致贫,成了村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他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总共报销4.7877万元,剩余部分申请了二次救助。在各项政策支持下,2019年,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我市精准实施医保扶贫政策,将脱贫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范围之内。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实施定额补贴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全部完成参保缴费,医疗救助资金资助535.38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实施医保倾斜政策,进一步降低贫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4800元下调至4000元;继续按照较高的比例,保障贫困人员大病保险待遇,个人累计自付合规医疗费用按比例给予分段报销,每段较普通居民均提高5个百分点,年度内上不封顶。对贫困人员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确保年度救助限额内贫困人员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对脱贫户因病返贫和未脱贫户因病不能及时脱贫时,通过医疗救助资金,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2019年至今,累计医疗救助资金已支出2239.79万元。

为从根源上拔掉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穷根”,我市持续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市内各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困难群众患病住院时免收住院押金,并实施“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受理、一单制结算”,切实减轻困难群众患病住院跑腿垫资的负担。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正如叶太尔古丽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各族干部群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就业、兴产业、抓落实、强作风、除隐患、补短板,继续加大志智双扶巩固提升力度、持续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扶贫成果、加大综合保障和“三保障”巩固提升力度,做到脱贫攻坚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确保哈密各族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

(记者 赵玉伟)

END

来源:哈密日报

编辑:雷慧

QQ:3123694939

微信:hamilingjuli

官微:哈密零距离

邮箱:3123694939@qq.com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哈密成功实践综述之五》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