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眸十三五丨突泉县奏响现代农业生态高效主旋律

2020-10-19 22: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五年一个刻度,突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五年一个跨越,突泉又将站上一个新的起点。“十三五”以来的五年,全县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色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喜人。

五年来,突泉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突泉精神”,全力打响“牛米春州•杭盖突泉”县域名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天起《突泉微讯》开设“回眸十三五”“十三五我们一起走过”等专栏,回顾“十三五”期间突泉经济社会及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聚焦五年来突泉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为开启“牛米春州•杭盖突泉”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十三五”是突泉县农业大踏步迈进的五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环境越来越美……这五年,突泉县城乡统筹的“金色齿轮”高速转动,突泉农业唱响了生态高效的主旋律。

时值金秋,辽阔的突泉大地上到处是丰收的画面,火红的辣椒、金黄的谷穗、饱满的豆粒、沉甸甸的南瓜……村民们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位于学田乡学田村的突泉县天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李子树已经采摘完毕,而在果树下套种的南瓜正进入收获期。据学田村党支部书记徐永坤介绍,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学田村种出的南瓜品种特别好,主要销售到北京、山东、长春一带。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突泉县主动作为,扛好粮食安全担子,稳定产能、调优结构。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66万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杂粮杂豆、高粱、大豆、水稻、蔬菜为主,预计粮食产量25亿斤以上,2012年获得原国家农业部认证,突泉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认证面积达168万亩。

在突泉县丰金园生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1200亩水稻全面进入了收割期,田间地头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现在是7台收割机进行收割水稻,基本上每天要收近200吨粮左右,预计再有3天能全部收割完毕。”突泉县丰金园生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天宇说。

近年来,学田乡利民村依托突泉县丰金园生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植特色产业,通过采取土地集中连片托管模式,利民村的水稻种植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市场价格要比往年好一些,总体收入大约在200万左右,合作社还带动60多户贫困户务工,每个人每年能增收两三千块钱。”突泉县丰金园生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天宇说。

在做强传统农业基础上,突泉县把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有力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传统农业转型树立样本。他们因地制宜,依托传统种植模式优势,组织实施特色种养工程,出台政策、大力扶植、强力推进,着力打造了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突泉县不断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培育力度,鼓励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优质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以建设绿色果蔬基地为目标,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打造知名产品。通过对农业品牌进行策划、营销、打造,叫响了“太和小米”“溪柳紫皮蒜”“绿色瓜菜”等多个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突泉县共有绿色产品认证企业7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有名有姓”,提高了知名度,享誉县内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销共赢”,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使突泉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这五年,农民的腰板直了,腰包鼓了。在“千帆竞发,百争舸流”的发展时代,突泉县围绕现代高效农业,抓产业、增收入,为农业“崛起”开辟了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县融媒体中心/张佳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丨突泉县奏响现代农业生态高效主旋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