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千年木塔修缮方案“难产”,不能仅仅寄望于“县级保护”

2020-10-20 10: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星评论 ,作者陈方

红星评论

观点有趣、行文至软、理性有力

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高层木塔,全国孤例。然而,近千年来,历经风雨、地震、战争、不当维修,这座世界现存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扭曲变形”已至少70年。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

从外观看,应县木塔二层西面屋檐明显下沉,柱子向内倾斜。图据新华每日电讯

这几年,应县木塔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普通游客前往应县木塔游览,并不一定抱着“研究”的心态,大家都知道这座没有用过一个铁钉的古代高层木塔一直“病”着,说不定哪天就没了。“病”了70多年,一直得不到妥善“医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10月19日,新华社《千年国宝应县木塔扭曲变形倾斜,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的调查报道给出了答案。

应县木塔属于稀世珍宝,是世界级的建筑瑰宝。按说,她的“保护层级”应该很高,但从记者调查中得知,应县木塔的“直接监护人”只是县文旅局下设的“应县木塔保护研究所”,这只是一个股级单位,对木塔的保护仅限于“防火防盗防破坏”。而应县本身是农业县,地方财力有限,文物保护方面的经济投入自然受到影响。

事实上,应县木塔目前面临的修缮困境,并不单单是应县文保的困境,这种困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重量级的文保工程,我们不能单单指望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县城来承担。应县木塔的保护本身就很专业,基础性研究一来需要财力支持,二来需要更专业的人士,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人力方面看,“县级保护”不足以提供各种力量的支持。

从记者调查中看到,近年来,木塔保护修缮研究虽然盼来一家“国字头”机构,然而专职负责木塔研究的也不过两三人。表面上看,我们对应县木塔的保护修缮很重视,从1999年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成立至2004年,相关文物部门先后邀请50余位专家现场考察木塔,并委托23家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勘察设计单位,完成了40多项前期勘察项目,在此基础上,他们产生了“落架大修”“现状加固”“抬升修缮”“钢支架支撑”等方案。然而,对于不同方案的利弊,各路专家争论不休。也就是说,这些保护工作大多停留在口头争论上,一些具有试验性和实质性的推动,却进展不足。

千年国宝应县木塔扭曲变形倾斜,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说得直白一些,还是没有真正地重视起来。既然应县木塔是国宝,是世界级的建筑瑰宝,那么她的保护层级就不能局限在一个文保单位、一个县、一个地区,而应启动更高层级的保护。文保专家也都建议“当有相关领域最顶尖的学者、工程师,围绕木塔长期研究攻关,把关键问题搞得清清楚楚时,才会有修缮方案出来”,如果主导木塔保护修缮工作的“挂帅”部门还是停留在县级层面,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调动各种资源呢?

这座千年奇塔,我们习惯于称她为“应县木塔”,但她并不属于应县,她属于中国,甚至属于世界。如今,她“久病无医”的困境,显然与她的身份是不匹配的。我们对木塔的价值赞誉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字面上,更应该付诸行动中。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陈方

原标题:《千年木塔修缮方案“难产”,不能仅仅寄望于“县级保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