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看拉萨:“太空果蔬”高原扎根,党员先学再教群众

2020-10-21 13:17
来源:澎湃政务
字号

从拉萨市区向西出发,途经拉贡机场高速、拉萨河大桥转入318国道后继续西行,经过曲水便可到达尼木县。

在藏语中,尼木意为“麦穗”。这里是藏文字创造者和藏香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文香故里”。尽管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尼木县同时存在“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的实际情况,尼木群众世代以传统农牧业养殖为主要生计,生产力低下。在下辖327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4万人拥有耕地面积仅为4.18万亩,人均不足1.2亩。

10月初,尼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博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尼木要靠传统的种植业脱贫是不可能的,为了开辟出集约化、现代化、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新品种,尼木引进了先进现代农业技术,在高原上种植“太空蔬菜”,帮助当地村民脱贫。

水果黄瓜。

2019年,在地处海拔4200米的尼木乡乌米组,尼木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然而,如何让从事传统农作物种植的村民转变观念,接受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成了一道难题。

尼木县尼木乡聂玉村第一书记李俊向澎湃新闻坦言:“最开始村民并不愿意尝试新的、难度比较大的农业种植技术,也不愿意承担种植失败的风险,此没有积极性”。

对此,尼木县委提出了“党员干部点对点带产业”的工作机制,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掌握技术,积极投身现代农业。

“都是党员干部先下到大棚里学技术,再传授给群众”,李俊告诉澎湃新闻,“过程确实很不容易。”

慢慢地,村民们看到产业园里的蔬菜产量高,销量好,便也有了学习在大棚种蔬菜的积极性。“尤其是今年年初,大棚里的车厘子销售一空之后,村民的信心提高了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来种植蔬菜水果。”文博对澎湃新闻表示。

扎西正在劳作。

25岁的藏族小伙扎西此前在拉萨市区打工,在园区建立后积极回乡学习新技术。

今年,他承包的航天育种大棚成功培育出了一万两千斤水果黄瓜,赚了近7万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家里也能照顾上,父母都很支持我”,尝到甜头的扎西十月份又承包了第二个大棚。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产业园已完成建设智能连栋温室3835.21平方米,日光温室1218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等,主要栽植经航天育种选育的辣椒、西红柿、西葫芦、茄子、黄瓜、南瓜、西瓜、甜瓜、树莓九个品种。2019年运营以来,种植果蔬预计实现经济收益40多万元,已兑现98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劳务分红12.62万元,最高分红达12700元。

产业园新建的大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