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矮砧“小苹果” 闯出“大市场 ”——灵台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纪实

2020-10-19 16: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金秋十月,果香四溢。在灵台县苹果示范区,排排篱架整齐划一,树枝密密匝匝,挂满了诱人的苹果。果园里务工的果农们,在升降车上忙着摘袋、摘果、装框、运输……

灵台县苹果示范区,果树整齐划一,树枝挂满了诱人的苹果。

灵台县是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大县,苹果种植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原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最佳适生区。几十年来,因受到技术、管理、观念、资金等多重因素限制,这里的苹果很难走向外面的市场。

2007年,在新一轮的苹果产业发展中,灵台转变传统乔化建园思维方式,在全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经过连续多年的探索发展,改变了产量低、果品差,经济效益低的传统乔化建园模式。

今年4月份,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成为全国第二、甘肃省首家国家级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乔化到矮砧 做新旧模式转换的“试验者”

“过去采用的是乔化栽培模式,稀植冠大,结果晚,效益相对比较低,现在采取矮砧栽培模式,挂果早、产量高、效益好。”在示范园查看苹果采摘情况的卫元庆说。“乔化模式”下种果,实质上还是靠天吃饭。

对于从传统乔化建园模式到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转型之路,灵台县皇甫生态山地矮砧苹果示范园负责人卫元庆有讲不完的“种植经”。

灵台县矮砧苹果示范园务工的果农们正在升降车上忙着摘袋。

“种植苹果刚起步时,推广新技术,力不从心,困难重重。”卫元庆回忆说。灵台虽是苹果生产优势区,但山地果园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并常年种植树木,土壤肥力递减,加之村民习惯于“乔化”种植模式,对于新技术种植不愿也不敢尝试。

2013年,在当地官方支持下,卫元庆在1000多亩土地上引入水源,拉通了滴灌,整地换土增肥,采用新技术种植了10万棵果树,开启了“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两三年的实验,卫元庆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种植标准,亩产2000斤,色泽好、品质高、均价6元,果品直供深圳还供不应求。“村民们看到我种出了品质果,才慢慢尝试采用新技术种植。”卫元庆说。

如今,皇甫矮砧苹果示范园膜下滴灌设备、土壤温度监测机、有机质分析机……多种高科技设备分布在果园内,为矮小高产的果树服务。

品种+技术 种出走上高端市场的“黄金果”

和卫元庆一样,通过矮砧密植栽培模式走上种植门道的还有灵台县什字镇村民闫立钢。

43岁的闫立钢,是灵台县龙头企业甘肃齐翔矮砧蜜植苹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外出务工20年,2016年返乡创业种苹果,对于苹果种植中的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实践成果,他最有发言权。

色泽鲜艳的瑞阳苹果。

“种植苹果4年来,我一直以‘品种+技术’为苹果发展的主要素,坚持品质优先,种出市场‘黄金果’。”闫立钢边走边拨开果袋,指着果大色艳的苹果说。园区不仅种植了优质红富士,还有烟富6号、瑞阳、瑞雪,果型硕大、耐贮抗寒、芳香更浓。而套袋是为了解决灵台县海拔高易造成果面粗糙、着色不均匀等问题,还可以减少污染和生物制剂残留,增加糖度,达到有机高标准。

闫立钢算了一笔账:原先,不套袋普通的果子,因为卖相不好,一斤才卖3元,现在套袋的瑞雪苹果仅地头价就每斤就卖到了10元,倘若遇到果型好的精品果,估计市场价一公斤能卖到30元。

游客在灵台矮砧苹果示范园区采摘苹果。

“今年虽受疫情的影响,但种植园的矮化品质果仍然比普通红富士贵两倍,一经上市,便被北上广客商抢订一空。”闫立钢开心地说。

目前,甘肃齐翔矮砧蜜植苹果种植基地拥有矮砧苹果4000亩,其栽植密度是传统乔化果园的近4倍,丰产后亩产达3500公斤。

指导+服务 打造全国矮砧密植苹果的“新高地”

在灵台县,像“皇甫”“齐翔”一样超过千亩的矮砧苹果种植基地有7处。

“像这样的矮砧密植规模,今后就是重点发展的目标,要覆盖更多灵台果农采用矮砧模式。”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霍学喜在示范基地现场观摩时说,“这些‘矮’果园都遵循统一的高标准,即分线布设、膜下滴灌;浇水精确到斤、施肥测量至克,不仅节省了用地和60%以上的水肥,机械化作业更节省了人工。”

在示范园区务工的果农们正在摘苹果。

在灵台县,种苹果成了致富产业,村民都能随口说上种植常识。“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学到增收致富的新技术,示范园就是我们村民的‘充电教室’。”在示范园区务工摘苹果的独店镇崖窑村村民郭芬霞说。以前,她家采用“乔化模式”种果树,每亩地栽植果树50多棵,不仅树干粗大,枝繁叶盛,机械设备无法入园作业,而且产量低,品质次,费时费力,还买不上价格,现在跟以前大不一样了,“矮化种植”收效比以前高多了。

“在苹果示范区,看到多位专家为灵台苹果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我们更有信心走矮砧密植的苹果产业发展之路,将灵台苹果打造成全国矮砧密植苹果的新高地。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灵台实现转化应用,助推灵台苹果产业强起来、带动农民群众富起来。”灵台县县长王度林说。

矮砧技术栽培的苹果树,树矮、果大、色艳、味美、价高。

如今,灵台县矮化果园总面积达9.78万亩,果品畅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出口到尼泊尔、越南、印尼等海外市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上升。苹果已成为灵台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果”。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矮砧“小苹果” 闯出“大市场 ”——灵台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纪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