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强基建夯基石 人民幸福节节高 —— 黔东南州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之基

2020-10-19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大美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曾经长期受困于基础设施薄弱的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阻。

“十三五”时期,黔东南奋起直追,力破瓶颈,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昔日“地无三里平”的苗岭大地,如今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立体交通缔造生活新方式

黔东南境内地形复杂,平原支撑几乎没有,路一直是经济发展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然而,随着“十三五”期间公路、铁路、民航、“村村通”和“组组通”的快速发展,昔日“爬坡上坎九道弯”的现象正被“山区高速平原”的现实所取代。

2015年1月23日,三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天柱、锦屏两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

2015年12月30日,余凯高速黄平至重安路段开通,黄平县境内全县通高速。

也是在2015年,黔东南实现“县县通高速”,从州府凯里出发,3个小时内直达全州各县。驱车行驶在黔东南的高速公路上,天高气爽、景色宜人,平坦开阔的高速路延伸在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桥连隧、隧连桥的复杂地貌,让人体会到修建时的艰辛,更让人觉得有如在“平原”飞驰。

三施高速

“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公路总里程298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4公里,国道1453公里,省道2730公里,县道5140公里,乡道6717公里,村道12750公里。全州实现3509个建制村通油路,建制村通油路率100%,全州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100%。

一条条通村、通组公路的竣工使苗侗山区的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公路两侧变成了经济带、产业带和物流带。在农业园区、小城镇,康庄大道纵横交错,富裕起来的农民们骑摩托车、开轿车、开货车,行驶在整洁平坦的道路上。公路在给群众的交通出行、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交通方便了,我返乡创业更有信心,现我养猪500多头,发展养猪不愁销路。”正在给猪喂食的榕江县双益生猪循环养殖场负责人姚本亮如是说。高铁开通,高速建成,旅游路、产业路连通成网,便捷的交通给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及加工业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广大农民依托便利交通发展种植、养殖及加工业而走上脱贫致富。

福泉市凤山镇凉水井村吴国华开着农用车,在驶过连接炉山镇伟勇村白嘎组与黔南州凉水井村的“连心桥”时感激地说:“托凯里市的福,我们福泉人现在能开着车拉东西到炉山、凤山去卖了。”

不沿江、不靠边、不濒海的黔东南一下跃出了群山。仿佛在一夜之间,黔东南变“小”了。这一“变”,缘于黔东南“铁公机”立体交通初步形成,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迎来全新变化,山区群众真正走上“小康路”。

兴修水利润泽民生绘新篇

兴修水利,防洪抗旱,古今都是事关安邦治国的重大举措。早在元代,黔东南州各族人民就已修筑水利设施灌溉良田,解放前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少、规模小。新中国成立后,黔东南州才真正开创了水利建设的新纪元,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十三五”以来,黔东南州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进入规模化高速建设阶段,在继续推进“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骨干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工建设42座骨干水源工程,其中中型水库10座、小型32座,项目概算总投资114.33亿元,建成后将新增供水总量4.49亿立方米,为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县县有中型、乡乡有稳定水源”奠定了基础。

岑巩县下溪水库

“十三五”以来,我州充分利用水电扶贫相关政策,实施6个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总投资5.04亿元,总装机容量3.99万千瓦,注入财政资金超过1.1亿元,以稳定扶贫收益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6个试点每年将兑现632.74万元的扶贫收益,2017年以来已累计兑现865.92万元打入县人民政府指定账户。积极改造31个老旧水电站,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安全,并通过生态改造,修复23条河流的水生态环境。改造后的镇远县红旗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等获得了全国“绿色小水电”称号,电站库区一年仅游船收益就超过200万元。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建成水库(电站)281座,其中大型水库(电站)3座,中型水库(电站)31座,小型水库(电站)247座,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13.07亿立方米,大大缓解黔东南州工程性缺水问题。水库建成后通过调蓄,有效减缓下游防洪压力,为以电代燃料提供基础能源,碳排放量得到减少,促进了黔东南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基建+大数据”打造民生新福祉

2018年4月25日,“凯里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作为贵州首个区县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聚集了市卫计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36家单位共738项公共数据资源,提供324项可下载数据文件、开放379个程序接口、推广35个本地亮点应用。

这是黔东南州发展大数据以来的一个缩影。翻开“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大数据发展大事记,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亮点纷呈:黔东南智慧旅游工作全面启动,这项工作实施后,游客凭借一部手机,就可以把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搞定,旅游将因此变得顺畅;丹寨、黎平等9个县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凯里工业云建成,计划明年年初上线运行,这是全省第一个在市州建立的区域工业云。

丹寨万达小镇实现5G网络覆盖,成为贵州首个5G小镇

“十三五期间”,我州依托大数据建设,搭建农村公众出行服务平台,使我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智慧客运的地区,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便利及农特产品出山、生产生活物资入村进寨的问题,助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带动全州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十三五期间”,“通村村”州级平台和16个“通村村”县级平台建成,完成了县级“通村村”平台数据采集、对接及安装、调试、上线运行工作。截至目前,全州通村村平台共注册用户175664人,平台注册从业人员7583人,平台运行车辆8870辆,全州实现包车订单30298笔,服务32.7万人次,平台交易金额126.61万元。开行学生定制班车2027车次,平安接送学生6.1万人次。建成了143个“通村村”平台村级服务站,实现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实现物流订单7.98万单,交易金额9.6万元。

站在“新基建”分口,我州加快5G建设步伐。截至今年7月,全州启动建设5G基站711个,完成开通428个,完成大战90天目标进度85.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5.8%。目前已经实现县县通5G,镇远古城、丹寨万达小镇景区已经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智慧旅游”、“5G+智慧教育”、“5G+智慧园区”、“5G+智慧医疗”、“5G+智慧城市”、“5G+数字乡村”等5G融合应用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加快形成。

下一步,我州将继续推进交通、水利、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等领域建设,结合本地民族生态文化,打造具有黔东南州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同时以“新基建”为引领,在“大数据+”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造福黔东南各族人民。

END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凯

总监制:吴会武 监 制:龙卫东

编 审:杨 勇 编 辑:吴小星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强基建夯基石 人民幸福节节高 —— 黔东南州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之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