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月谈调查:企业招聘减少、隐性学历歧视,二本生成就业夹心饼

尹思源、张格/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2020-10-21 08:00
舆论场 >
字号

微信公众号“半月谈”10月21日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秋招企业招聘减少,再加上毕业生人数增加, 部分毕业生面临“慢就业”的境遇。其中,以二本高校为代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拼不过重点本科生,技术上比不了专科生,实现较为满意的就业更为困难,成了就业“夹心饼”。

“就业目标就是混口饭吃”

今年8月,天津一所二本院校2020届毕业生小张终于放弃了自己对“一定要找一份好工作”的坚持,在一家私企做起了销售。“一份各方面都满意的工作实在是找不到,只能妥协了。”小张说,“之前有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就业目标就是混口饭吃。”

像小张一样“妥协”的人不在少数。江西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辅导员孙广瑞介绍,有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压力和自身能力不足的夹缝中,选择了从事销售等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很多人会在就职后不久选择离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小刘就对当初“先就业再择业”的选择颇感后悔。“现在每天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发传单,公司效益也一般,无法兑现求职时的岗位、薪酬承诺。”小刘感觉并没有多少成长空间,目前已经在考虑辞职。“但已经不是应届生身份了,再加上二本毕业,找工作会有很多限制。”

还有一些毕业生对就业持观望态度,等待就业机会。随着2020毕业季结束,2021届秋招已经到来,他们正面临着“双届叠加”压力。

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程啸说:“不光是双届叠加带来的就业压力增大,现在竞争来源还包括受疫情影响而辞职、离职的、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们也进入了找工作的池子。”

多重因素催生就业“夹心饼”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二本生”成就业“夹心饼”,既有环境带来的客观因素,也与毕业生心态失衡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

——企业招聘减少,就业需求增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智联招聘共同公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智联招聘平台上针对应届大学生发布的岗位数同比下降7.1%,而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同比上升35.2%。疫情暴发后的2月至6月,智联招聘平台新发布大学生岗位数同比下降15.5%,而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比上升62.7%。

——高不成低不就,岗位与求职意向有落差。采访中,不少毕业生对半月谈记者表示,想找一份工作容易,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非常难。湖南文理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小曾说:“我想要去的公司和职位的要求较高,但自身的学历、能力并不够。”

——求职中存在隐性的学历歧视。有受访者直言,求职过程中的学历歧视,成为很多“二本生”迈不过去的坎儿,一些岗位只招收重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

多方合力纾解就业难题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反映出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状,又提示我们要在让高校毕业生树立积极的择业观和择业心态上下功夫。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连友认为,一些大学生在考上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不少学生不是迎难而上、提升自我,而是陷入无用的焦虑中。“只有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大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讲知识的多,讲态度的少;讲技能的多,讲心态的少。程啸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少一些空想,多一些尝试。“空想就容易焦虑,而不断尝试、不断得到反馈会缓解这种焦虑。即使是不好的反馈也让你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会督促你去解决这些问题。”

纾解就业难题,更需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下功夫。目前的求职现状是,学生感觉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应届生。这种现象警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对此,李连友建议,要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学术训练、社会实践、学生管理、课外活动等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原题为《“二本生”成了就业“夹心饼”》)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