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书评】何开四 ‖ 走向小康的筚路蓝缕之路——序《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

2020-10-21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走向小康的筚路蓝缕之路

——序《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

何开四

打开席秦岭这本《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仿佛打开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来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历史。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乡村是最为重要的注脚。因此,要完整地记录中国社会进程与变迁,农村是绕不过去的。同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也是来自农村。本书作者席秦岭选择的样本极具代表性,它就是国家级贫困县阆中市内省定贫困村凉水镇崇山观村。作为一名记者,作为这个村庄长大的孩子,席秦岭见证并体悟了它过去的深度贫困,以及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成功脱贫后村民们的欢欣鼓舞。她用新闻人的敏锐与敏感捕捉到了山乡巨变下的细微故事,写出了这个中国69万分之一村庄在时代激流中的激荡回响。

村民忙着盖房子,复活老屋(席秦岭 供图)

这本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一名年轻记者花了将近四年时间走访后所著。她没有用宏观的、居高临下的手法去描述宏大的乡村城镇化进程历史,而是用她最熟悉的行文方式,嫁接了新闻、非虚构和散文的写法,细腻又深情地讲述了她最熟悉的微观故事,透过这些来自乡土的个体命运投射出中国乡村的发展与变迁。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作者席秦岭(中)在故乡阆中市凉水镇崇山观村采访留守老人(席秦岭 供图)

书中记录的城镇化往事,聚焦于留守、困守、挣扎、发展于这块乡土上的乡民、乡事、乡景、乡谊、乡念和乡愁,还聚焦于从这片乡土出走在外到不同城镇打拼的各色人等。这些小人物,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从贫困山村出发,各奔西东,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随风飞扬,撒播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中国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丰富着各自的人生经历。

阆中市凉水卫生院(图片来源:“秦岭之巅巅”微信公众号)

这本书视角广阔,涉及社会、经济、民生、情感等众多领域,构成了一幅贯穿中国半个多世纪最本真、最立体的乡村变迁图景。通览这本书,我发现采访对象多达上百人,与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席秦岭没有设置一个宏观的故事构架,没有一根主线,也没有“男一号”“女一号”。相反,单独成篇,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角。主角全是村庄里的普通人,但透过这些普通人的经历,你能触摸到新中国发展的脉动,感受到历史大事件对乡村小人物命运带来的深刻影响。

第一书记走村入户开展工作,用手机人脸识别软件打卡上下班(席秦岭 供图)

跟着中国发展的节拍,社会变革的图景历历在目。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庄稼下户让村民填饱了肚子还有了发展经济作物的探索;知识青年下乡,影响着一茬又一茬年轻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恢复高考第一年,就有人考上了中师并激励弟弟次年考上了中专,一家子从农民华丽转身为文化人。紧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他们,有的前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和江浙一带,有的投奔西南边陲云南,有的奔向石油重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有的拼命于三线城市攀枝花,有的寄望于甘肃陇南,有的在省会成都或者阆中市域内寻求改变的机会,最终,他们用城镇化的终极形式展示奋斗一生的成果。脱贫攻坚背景下,70后退伍军人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大学生下了乡成了村里的第一书记;国土局的帮扶人员常带上粮油衣服和现金来探望村里的“结对亲戚”;毛坯路变成了水泥路还形成了村内微循环,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曾好吃懒做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创业的小典型。乡村振兴战略下,有中年人带着资本、技术和经验陆续返乡,养牛、养鱼、种水果,发展产业……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作者席秦岭故乡阆中市凉水镇新修的柏油路(席秦岭 供图)

书中生动描写了困守乡村、振兴乡村、离开乡村到祖国各地奋斗的人物群像。他们年龄各异,有生于20世纪初期的百岁老人,也有生于20世纪的40后至90后,年龄跨度近百年。他们职业多样,有从孤儿奋斗到中国都市报之父被写入中国新闻史的传奇厅官、有在渡口冒着生命危险捡铁“变废为宝”的渣场湾工人、有在新疆克拉玛依为石油产业服务并见证了那场惨烈大火的农民工、有60岁才开始创业心怀故土持续帮助家乡的创客、有恢复高考后改变人生命运见证了基层供销社兴衰沉浮的供销社主任、有到云南当建筑工人习得一门技能再返乡创业的高中生、有到军营历练成抗震救灾英雄的男子汉、有医术高超亲手迎接了全乡7080后来到人世间的接生婆、有放弃城市工作和生活返乡带领村庄脱贫的“拖鞋村支部书记”、有在第一书记历史浪潮中来到这方土地帮助村庄发展的大学生、有见证了两次大地震并深入震中采访的记者、有见证了电影从兴旺至挤垮电影院到衰退至一场免费电影都没几人欣赏的老电影人等。他们个性独特,有帅气俊朗又充满争议的老教师、有精明能干在城镇化进程中靠拆迁实现财务自由的农民、有到古城推着三轮车戴着最高帽子坚持“七不卖”的良心卖药郎、有待人温和受人尊敬的乡村教师、有到广东鞋厂当上厂长拿着年薪的“打工皇帝”、有从打石匠闯荡到云南开建筑公司开农场的中年汉子、有敢于拉下脸为乡亲擦皮鞋也能干好幼儿园园长的“擦鞋西施”。他们感受了乡村变革带来的红利,有儿女悉心照顾拥有了幸福晚年生活的百岁老人、有被动城镇化到省城被女儿残酷训练到能独自赶车和独自看病的村妇、有养育了6个子女离世后吆喝了两村四社才凑齐抬棺“八大金刚”令人唏嘘不已的老人;有享受到儿女均有义务赡养父母观念转变被儿女接进城宠成公主的太婆。也有在城镇化进程中不适应带来的苦痛,如透过母亲在成都的“新朋友圈”瞭望到同是背井离乡跟随子女漂泊在异乡并不快乐的老年世界,透过父亲坚称得了癌症要去医院检查并安排后事读出被动城镇化给这个群体心理带来的巨大创伤,还有到广东打工被人杀害和失踪的两个少年,以及在新疆打工失联多年又奇迹般回家的大学生。这本书里,那道弯弯的求学小路、那条碧波荡漾的构溪河、那香气扑鼻的乡土包子与酸菜、那忠诚又被主人辜负的土狗、那依稀传出琅琅读书声却早已归为尘土的村小、那当年用能买下房子的钱为儿女买户口的怪诞往事等,都可以读出浓浓的乡愁和有质感的生活况味。

村庄里开始有了养殖业(席秦岭 供图)

近年来,由于中国变化太快,现实主义题材发展迅速,喷涌出一股描写乡土文章的潮流,我觉得这是历史的必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席秦岭的《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应运而生。可喜的是,她没有一味感慨“乡村凋敝不堪”,而是用了一种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中国乡村变化,既有历史浩荡向前的进程,也客观记录下城镇化进程中乡亲们各种适应与不适应、挣扎与坚持的心路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写崇山观村的历史,它贴近时代,反映出了新中国七十年来伟大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历史记录意义和学术参考意义。

村庄里开始有了养殖业(席秦岭 供图)

社会变革,总是不经意就来临了。

巧合的是,今年,四川省正在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根据目前公示的《阆中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案(草案)》,将凉水镇、石滩镇合并,设石滩镇,镇人民政府驻石滩镇罗田坝街5号(原石滩镇人民政府驻地)。这意味着,这本书出版之时,书中描写的凉水镇将不复存在。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崇山观村是否还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阆中市凉水镇崇山观村小溪(图片来源:“秦岭之巅巅”微信公众号)

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一些历史值得铭记。崇山观村,同样值得铭记。

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我的眼前,浮现出近几十年来,中国·四川·阆中·凉水镇·崇山观村的乡亲们,倔强着、挣扎着,扶老携幼、迎着朝霞、踩着露珠,搭上飞驰的中国发展这列历史快车,从贫穷走向小康的筚路蓝缕之路。

作者简介:何开四,文学评论家、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当代文坛》主编(图片来自网络)

扩展阅读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天府书展阆中会场首发

一张“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成焦点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甘昕祎

10月20日,《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阆中市图书馆举行(视频来源:阆中365)

10月20日,《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阆中市图书馆举行。图为作者席秦岭(右)在首发式上分享创作体会(席秦岭 供图)

10月20日上午,“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阆中市图书馆举办。本场活动是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报社承办,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协办。本次活动也是2020年天府书展的现场分享活动之一。《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作者、封面新闻主任记者席秦岭,到场分享她写作该书幕后的故事。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建华,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定初,读者报总编辑蒋林以及包括阆中市供销社原副主任席文奎、崇山观村“第一书记”杜战等在内的书中故事主角,出席了本场新书发布会。

10月20日,《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阆中市图书馆举行(图片来源:阆中365)

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致辞(图片来源:阆中365)

阆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鑫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讲话(图片来源:阆中365)

10月20日,《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现场(席秦岭 供图)

国家级贫困县阆中市崇山观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发生了可喜的山乡巨变。身为从崇山观村走出的女儿,席秦岭用新闻人的敏锐与敏感捕捉到了其中的细微故事,并花费5年多时间采访和写作而成非虚构作品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

10月20日,《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阆中市图书馆举行(席秦岭 供图)

“第一书记”读后:往事历历在目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这本书出炉后,得到多方读者热烈反响。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建华在发布会上致辞中提到,他在凉水镇工作了4年多时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村一户都十分的熟悉,“我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一口气读完此书,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享受,耳畔回响起崇山观村那熟悉的乡音乡情。”他赞这本书“是一本记录脱贫攻坚的好书,一本浓缩乡音乡情的好书,一本乡村振兴、展望美好未来的好书。席秦岭女士是优秀的阆中儿女之一,人在成都,心系阆中,对家乡工作支持很大,她专注于脱贫攻坚主题的写作,不仅仅是对家乡阆中的热爱,更为重要的是彰显了一名记者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席秦岭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分享创作体会(席秦岭 供图)

席秦岭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分享创作体会(席秦岭 供图)

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中席秦岭描写了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崇山观村“第一书记”杜战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架幅眼镜,理着板寸,喜欢穿一件蓝色休闲西装的70后基层干部。2014年,经凉水镇党委研究同意,他被派驻到被市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崇山观村做第一书记,代理村支部书记。在发布会现场,杜战也上台分享了他阅读此书的感受,“读了《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在崇山观村做第一书记时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映入眼帘,历历在目。”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书中主角代表在新书首发式上发言(图片来源:阆中365)

切口很小 却打开一扇窗,一扇门看到整个中国

乡土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诞生了很多经典作品。作家、读者报总编辑蒋林从文学的角度对《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又一代作家,都在饱含深情地书写乡村,记录乡村。《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是作者献给故乡的礼物,是献给所有远离故土而又对故乡永远牵挂的人礼物。”从写作角度来看,蒋林认为这部作品“切口很小,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门,让我们以另外一种视角看见整个中国乡村的变化。”

《读者报》总编辑蒋林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点评(图片来源:阆中365)

吴定初教授解读《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用了一个关键词“流动”,“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浓浓的乡情,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书写故乡的山山水水,用叙事的手法描述了每一个小时候的伙伴,每一位老去的长者。让我们从一个村庄看到了我们的西部,我们的中国。”吴教授还从教育的角度评价,“对于研究四川的乡村教育史、中国的乡村教育史,研究四川的农村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研究我们乡村脱贫攻坚史,《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是非常好的,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读物、一个成果、一个有价值的著作。”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定初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点评(席秦岭 供图)

“正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撑起了我们乡村的现在”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席秦岭家乡所在的“凉水镇”,被并入到了“石滩镇”。这让她感慨,“我是找不到故乡的人了。我心中的故乡,就是我们的院子,那座山,那条河流,那棵树,那些石头,那些美好的记忆等等。这也促使我有一种使命感,把我们村庄记录下来。”在返乡走访中,席秦岭发现,她的很多乡亲,都是被推动着去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她去一家一家了解,他们具体的情况。” 整本书写下来,席秦岭坦言自己最大的感受是,“通过一次次返乡,回到自己的村庄,从中触摸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脉搏。而且,正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撑起了我们乡村的现在。”

阆中市凉水镇风光(图片来源:“秦岭之巅巅”微信公众号)

时代在发展,多年后,中国的乡村肯定又会发生很多变化。席秦岭说自己所记录的只是当下这个时间段,“未来,我们的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需要新的记录者来记录。”

10月20日,作者席秦岭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上为读者签名(席秦岭 供图)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川观新闻 封面新闻

序文:何开四(文学评论家、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当代文坛》主编)

扩展阅读:张 杰 甘昕祎(封面新闻记者)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书评】何开四 ‖ 走向小康的筚路蓝缕之路——序《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