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宜都:聚力“主战场” 勇当“排头兵”

2020-10-21 17: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0月21日

《三峡日报》以《聚力“主战场” 勇当“排头兵”》为题,深度报道我市高标准推进化工产业园建设。

△建设中的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

聚力“主战场” 勇当“排头兵”

——宜都高标准推进化工产业园建设纪实

10月20日,记者在宜都市枝城镇宜都化工产业园建设现场看到,30多平方公里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园区建设者们正加紧施工、一片忙碌。宜都市副市长龙顶泉说,宜都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之一,同时也是全市化工转型的排头兵,他们正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建设一流的生态智慧化工园区。

坚持高位推进

在服务全市绿色发展中彰显宜都担当

化工产业是宜昌的支柱和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同时也让环境承载着巨大压力,“化工围江”一度成为宜昌高质量发展之惑。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宜昌市委市政府坚决响应,迅速行动,启动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并高标准布局宜都化工园和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建设。

宜昌化工转型之战打响,拥有50多公里长江岸线,化工曾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三分之一的宜都成为主战场、主阵地之一。“全市化工转型,带给宜都的既是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任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全市化工转型全局中谋划推进园区建设,宜都紧密对接全市化工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紧盯时间节点,咬定建设目标,通过推行“保姆式”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园区建设展现了“宜都速度”。

园区刚动工时,宜都就成立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半个月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相关常委和市直单位、乡镇一把手参加,快速、高效解决各种问题,为园区建设扫阻碍、开绿灯。

在入园企业中,有些企业原厂房建好没几年,又面临着搬迁,企业损失难免。如美洋肥业2014年刚建成投产,华阳化工面临第三次搬迁……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政策,对相关企业进行场平补贴,并对上积极争取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补助资金,努力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大员战一线,现场解难题,保证主战场有持续足够的攻坚火力,这是园区建设快速推进的关键之招。”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说。

8月初,为把疫情耽误的进度抢回来,宜都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市党政主职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进园区、入企业、访农户,在征地拆迁、项目报批、水电气协调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企业现场点题,政府现场解题。

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安环中心组建专班,紧盯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各关键环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中心主任袁东岳前后在项目一线奋战300多天,国庆期间他和专班人员坚守园区,重点巡查兴发化工、楚星化工、鄂中生态等在产企业,进厂房,入车间,既保安全又保进度。

园区建设,起点是一张白纸,不到两年时间,宜都交出阶段性满意“答卷”。站在化工产业园高地,记者看到,不远处塔罐林立的是新洋丰肥业,搭建大面积钢结构厂房的是华昊新材料,一排排灰色建筑是华阳化工……蓝天白云下,一个绿色、生态、智慧的化工产业园正由蓝图变成实景。

△兴发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

合成氨项目施工现场

坚持创新引领

以化工园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动能转换

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必然带来“阵痛”。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化工产业园建设中,宜都坚持创新引领,量中求质,质中求优,引进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能源消耗低的新型优势企业,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宜都化工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兴发绿色产业园、华昊新材料、华阳化工、新洋丰肥业……这些都是园区的‘金凤凰’。”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兴发说,化工园区建设是长江大保护的点睛之作,入园企业,不仅要“新”,而且要“绿”,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律拒之门外。

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一流的营商环境,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吸引了一大批成长型、实力型、科技型企业落户园区,园区如同一个“强磁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优质企业。

截至目前,化工园入园重点产业项目共有35个,包括搬迁入园项目11个,总投资132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44亿元;化工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共有13个,总投资103亿元。

其中,投资5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投资40亿元的华昊新材料、投资30亿元的氢阳新能源储氢材料、投资25.8亿元的园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投资18亿元的容汇锂电池、投资12亿元的新洋丰磷酸铵和聚磷酸铵综合利用、投资11亿元的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投资10亿元的友源实业等35个在建项目正加紧建设。

搬迁入园企业中,不乏行业“大腕级”企业,其中有的是沿江一公里搬迁企业。

“新厂设备更好、工艺更优,生产一吨成品就可节约1000多元,产能提升到12万吨后,每年可节约成本近亿元。”华昊新材料是全球氯化钡行业“重量级”企业,由猇亭搬迁过来,公司董事长林福平介绍,新厂新增加电子级氢化钡、高纯度纳米硫酸钡、电子级碳酸钡、电子级二氧化钛等产品,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

华阳化工是宜都的明星企业,专业从事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规模较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商之一。公司副总经理徐明国介绍,新厂建成后,将全部采购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业态更新、产能更强、市场更广、布局更优,化工园区建设,是宜都响应宜昌市委、市政府号召的担当作为,也是宜都重新谋划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对宜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谈到化工园区建设的主动担当与创新落实,谭建国感触颇深。

△九道河美丽乡村风光

坚持民生导向

以城乡统筹规划为牵引提升惠民实效

化工园区建设的过程,也是为当地人民谋福祉的过程。

宜都市将园区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高标准修建乡村、集镇公路,解决人们出行难题;为搬迁户建设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安置房,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完成沿江水港江岸生态修复工程,修建滨江公园,让长江岸线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九道河村是清朝著名学者杨守敬先生的出生地和九道河人遗址所在地,与园区相隔不远。枝城镇通过生态措施综合整治九道河河道,尽量保持河道原有生态和自然景观。同时,九道河村陆续启动了民居改造、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道路黑化、村庄亮化、污水管网及处理池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建设,一个合理布局、环境美化、景观协调、水质洁净、空气清新、村容整洁、村级管理规范有序的绿色村庄呼之欲出。

紧临园区的回龙垱村通过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定人清理等措施从源头解决垃圾问题,保持路面干净、水流清澈,家家户户门前有花、四季常绿,村容整洁,正成为园区的“后花园”。

“在服务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园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行动。”枝城镇党委书记阮晓阳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枝城镇先后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九道河流域治理、高效农田土地整治、杨守敬健康绿道、荆楚派民居改造、九河园田生态旅游等建设项目,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除了九道河村,全心畈村和架锅山村等地也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园区为中心的生态廊道、景观带已现雏形。

在枝城镇白水港村江岸,记着看到此处滨江公园绿草如茵、桂花飘香,几位老人在此悠闲散步。记者印象中,三年前,这里还是砂石散货码头,一到雨天,污水横流。通过实施长江干线生态修复项目,枝城镇沿江建设生态广场、绿道、码头等设施,绿化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岸生态风光已经形成。

“过去枝城镇被称为‘光灰’城市,现在经过整治,天蓝了,街净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阮晓阳说,化工园区建设,枝城人民做出了贡献,也收获了红利。不仅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全镇人民就业的机会也更多了,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服务园区建设,推进化工转型,倾情改善民生,宜都抢抓化工产业园建设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园区建设阶段性成效展示着宜都担当。

△长江岸线枝城段全面复绿

实说

宜都无论是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主战场,还是“双核驱动”战略的主阵地,在全市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如何按照省委部署、宜昌市委要求,抢抓快上,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着力补短板、锻长板

奋力夺取“双胜利”

一是聚力园区和项目、提质效。在宜都化工产业园、东阳光胰岛素注射剂等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时刻保持争先进位、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信心十足精神状态,进一步推行“一线工作法”“三级办公制”,健全“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责任落实机制,以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定期调度、梳理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干部跟着项目走”,项目建设到哪里,干部就出现在哪里,以百米冲刺的精神、以油门踩到底的极限,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升腾强大发展气场,变宜都特有的优势为更高的“势能”。

二是补好两个短板、强弱项。切实通过用心用情用力补好短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着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聚焦公共卫生、医疗救治、支撑保障等三大体系,3年内拟投资7.97亿元实施重大项目9个,构筑起保护人民健康的有力屏障。着力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紧紧围绕交通、住房、水利、教育、文化、生态等领域,5年内建成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确保投资总额不低于1.2万亿元,让40万宜都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三是锻好两个长板、树标杆。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实施双轮驱动、协同共进,全力“建三区,创三城”。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宜都多年来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省“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中积累的成效经验,转化为激励干部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动力,转化为广泛凝聚各界共识、引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形成多方参与、高效有序的新发展格局,奋力建成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区。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切实将产业作为开路先锋,建成“4+3+2”现代产业体系。5年内拟投资154.6亿元实施10个龙头产业项目,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高端化;以东阳光创新药仿制药项目为重点,持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力争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以山城水都健康城、东阳光BNCT技术为核心引擎,培育特色康养产业,3年内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建成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区、国家中部康养之都;高标准打造“一区五园”平台,全面建成“国字号”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字号”生物医药园,省级化工园,宜昌市级双创园、高新技术园、康养园。

记者手记

事不避难者进

起点是一张白纸,如今已“色彩斑澜”。两年时间不到,33.98平方公里的湖北宜都化工园从规划设计到规模初具,园区建设呈现出令人兴奋、鼓舞的“竞进之速”。

建设新园区,既是宜昌市委市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的重大部署,也是宜都转进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作为事关全局的要事,非举全力推进不可。宜都市委市政府正是自觉在全市大局中谋一隅,勇于担当作为,率领干部群众在解决众多矛盾和困难中笃定前行,赢得了良好局面。

建设新园区,涉及众多急事难事,无论是看得见的厂房立起,还是看不见的项目落地,没有一件是轻松容易的。但广大参与者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勇做“开山斧”,始终保持着克难奋进的状态。采访中看到的、听到的,无不让人感受到干部职工不等不靠、主动担难担责的主人翁精神。

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园区崛起,日日添新意,天天有变化,日新月异的背后,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的结果。正是他们顾全大局,为发展让路、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奉献精神,奠定了一个个项目快速推进的坚实基础。

前行之路不平坦,但事不避难者进。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同欲,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退缩、不让步,就一定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来源 | 三峡日报

原标题:《宜都:聚力“主战场” 勇当“排头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