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小康·走进苏木镇】幸福再次来敲门

2020-10-21 2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要不是易地扶贫搬迁,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屈润明掰着手指头乐呵呵地数着住进新家后发生的变化,搬迁政策落实下来后,一家人喝上了甜甜的自来水,水泥路一直通到家门口,一出门就能买上新鲜的蔬菜,确实很方便,这个政策真好,让我老头子也住上了新房子。自从挪出原来的‘穷窝窝’,搬迁到新房子,生活越过越红火。

吉日嘎朗图镇苏布日格村位于杭锦旗北端,北与黄河相邻,南连库布其沙漠。屈润明一家就生活在位于沙漠与黄河之间10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不仅地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严重的土地盐碱化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产发展。2015年之前,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屈润明一家住着老一辈留下来的“土房子”,经过多年来的“修修补补”,房屋使用寿命早已到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加之一家人仅有的30多亩耕地盐碱化严重,苦于发展技能的缺失和发展动力的不足,日复一日的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缘地区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

2015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屈润明一家搬进了当地的集中安置区,相应配备了羊棚等基础设施。今年,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为屈润明家新安装了水冲式马桶,对于屈润明一家来说,平房添马桶,是他们一直期盼的事情。

如今走进屈润明家,干净整洁的院子、粉刷一新的墙壁、配备齐全的家具……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这曾经是一个多年贫困的家庭。

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根据屈润明实际情况,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谋定而动,围坐在一起定下了一个共同目标——必须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常常到他家走访谈心、分析现状,通过走访入户、拉近距离、面对面算细账等方式,逐步转变屈润明的思想观念。

“叔呀,不能这么颓废,我们得找出路,不能‘穷窝窝里呆一辈子啊’!”“正值年富力强,现在做啥都不晚。”……听着帮扶干部的耐心劝说,看着村里人一个个脱贫致富,光景越过越好,再想到同村人对他异样的眼光,屈润明深深地被触动了。

经过多番思考与考察,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决定以“授之以渔”的思路对症下药,实现长远发展和稳步脱贫致富一步到位,切实做到扶贫项目精准、措施精准。在联系协调帮扶单位和企业后,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帮助屈润明选择了风险低的养殖产业,让贫困户在产业上稳起来。

说干就干。2016年,屈润明争取到了亿利集团扶持的价值6000元的10只基础母畜,帮扶责任人帮扶种畜1只。经过精心饲养,当年产仔羊6只。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白天晚上无数次地往羊圈里跑,一刻也不敢放松。看着自己亲手养的小羊一天天慢慢长大,屈润明喜在心头。

看着屈润明干劲十足,帮扶干部又帮扶了2只羊,帮助扩大养殖规模。

生活有了方向,屈润明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多年辛勤操劳也逐渐见了成效,到2019年底,屈润明家里的羊增加到100多只,全年家庭纯收入达到4.6万多元,屈润明也成功脱贫,实现致富。

从昔日的贫困户,到现在的养羊大户,彻底摘下了“贫困帽”的屈润明,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提起养羊,屈润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这与旗里、镇里的大力帮扶分不开,既对我们贫困户进行产业指导,又培训养殖技术,你想不到的,政府都帮你想得很周到。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肯努力踏踏实实干,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说起如今的生活,屈润明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记者:刘焱 通讯员:杜泽)

原标题:《【看小康·走进苏木镇】幸福再次来敲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