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旅关注】甘肃文旅扶贫:美了乡村,靓了环境 ,富了百姓

2020-10-21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九大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现在家乡建设美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我种的菜还有自己养的鱼现在都交给乡村旅游公司和农家乐,一年的收入能达到5、6万元。”甘肃临夏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一位贫困户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建成农家乐70多家,休闲鱼塘垂钓40多处,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贫困群众就业600多人,人均纯收入近10000元,乡村旅游收入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如今,在甘肃甘南扎尕那村、陇南康县花桥村、庆阳天富亿村、天水孙集村、平凉凤凰村、临夏大川村,游人如织,美丽如画、氧气充足的乡村康养旅游已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甘肃文旅扶贫,美了环境,靓了环境,富了百姓。

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1.27亿人次,实现总收入340亿元。全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

美丽经济 绿色崛起

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指出,“要充分利用我省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做足敦煌等知名景区开发的大文章,推进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提高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打造良好的旅游发展整体环境,着力提升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建设目标,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初心”。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旅游促进就业和收入“双提高”、产业和生态“双促进”、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的积极作用,探索走出了一条美丽战胜贫困的甘肃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据了解,近年来,甘肃累计安排省级文旅专项资金2.2亿元,争取国家发改委、文旅部专项资金7.6亿元,总投入10多亿元,吸引了国内155家文旅企业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目前,已建成3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田园综合体,推出6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累计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1053个、合作社301个、乡村民宿849家、农(牧)家乐19165户,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6万人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55.46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乡村旅游正在成为甘肃文旅扶贫的新引擎。据统计,1-9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9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13.2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同期的49.2%和57.5%。

擦亮名片 蹚出新路

“要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四气’,大力挖掘丰富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努力把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甘肃旅游的亮丽名片,真正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甘肃省政府省长唐仁健为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只有找对路子,才能出成绩、出效益。甘肃省在认真调研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乡村旅游与全域无垃圾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脱贫及农村水电路配套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互融互促,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在空间布局上,突出景区周边、通道沿线、城镇郊区等重点区域,实现板块化布局、区域化联动、集合式推进。在工作机制上,建立省级指导、市县统筹、以县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机制,抢抓农村“三变”改革机遇,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方式,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在发展模式上,突出乡村“四气”特点,促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通道依托型、农业观光型、农事体验型、古村落再现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在全省集中打造268个左右特色鲜明、真正具有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在管理服务上,制定全省旅游专业村、农家乐建设规范和标准,强化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培训,切实改变乡村旅游管理粗放、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差的现状,全面提高我省乡村旅游水平。目前,全省先后投入文旅扶贫专项资金8.6亿元,为97万户、417万贫困人口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00亿元,建成一大批产业园区、农家乐和乡村名宿,延长了产业链条,盘活了土地资源,带动了就业创业,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真正让田园变成景区,让农舍变成宾馆,让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让农事活动变成体验产品,真正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以美丽战胜贫困”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甘肃如意游,体验在乡村。甘肃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如意甘肃之美美在绿水青山,美在广袤农村。9月12日,全国乡村旅游与民宿工作现场会在兰州举行,文旅部部长胡和平充分肯定了甘肃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做法,指出,甘肃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形成了具有田园牧歌底色、民营民富特色、人间烟火气色的乡村旅游景象。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7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创建新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个,培育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双带双加”文旅扶贫先进典型12个,涌现出了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村、陇南康县花桥村、平凉西沟村、庆阳宁县瓦斜村、酒泉金塔县红光村、临夏州折桥村等一批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专业村,提升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志智相扶 合力攻坚

甘肃省文旅厅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文化旅游扶贫培训,组织旅游专家团队,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对35个深度贫困县开展文化旅游扶贫重点培训,2020年完成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培训6000人,实现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培训全覆盖。同时,抓好深度贫困县国家级、省级非遗扶贫工坊建设,持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力度,按照每个行政村2万元的标准,为1760个行政村购置和配送的文化活动设备任务;按照每个乡镇5万元、每个村2.5万元的标准,为全省 40个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52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数字文化设备改造提升及数字化服务工作。同时持续开展送戏曲进乡村活动和“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活动,促进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2018年,“甘南州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世界17个旅游减贫典型案例。

旅游扶贫,亦苦亦甜。甘肃乡村旅游迎难而上,担当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市场恢复的排头兵,担当脱贫攻坚的突击队,担当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据介绍,甘南州去年建成3.3万平方米的甘南州全域旅游培训基地(扶贫车间),今年3月以来,该基地已承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1600余人次,常态化培训为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临夏州康乐县八松乡草长沟乡村旅游示范点共有农户24户10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户59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12户55人实现脱贫致富,解决就业人员50多人,旅游扶贫成效显著。2019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增收30余万元。

“乡村旅游已占据全省文化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为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品牌和成功案例,已经成为甘肃旅游新名片、旅游扶贫新标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如是说。

甘肃文旅扶贫不仅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群众经营性收入,而且转变了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活习惯,有效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有力推动了文化繁荣、旅游兴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来源:微游甘肃

原标题:《【文旅关注】甘肃文旅扶贫:美了乡村,靓了环境 ,富了百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