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区警务】“枫”景这边独好——吴忠公安深化新时代社区警务改革纪实

2020-10-22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枫”景这边独好

——吴忠公安深化新时代社区警务改革纪实

和往常一样,10月9日国庆假期上班第一天,利通区公安分局社区民警张美霞就紧张的忙碌了起来。这是她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第24个年头,社区工作烦琐异常,表面看似一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在她看来却是的头等大事。

今天早晨,她的任务是以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主持一起邻里纠纷的调解工作,社区干部、网格员、警务专干参与其中,半个小时,矛盾化解了,邻里和谐了。

社区民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看似是“小事”,每一件都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大事”,折射出吴忠公安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和深化社区警务改革所做的努力。今年以来,吴忠市公安局党委将社区警务改革纳入“11156”总体发展规划,推动警力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深化改革,激发民警新“动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新时期社会治理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吴忠市公安局顺应改革,因地制宜,把深化新时代社区警务改革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推动警力和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深入推进平安吴忠建设。

大力推动警力下沉,市、县两级局机关下沉警力分别不低于4%和7%的比例,向派出所下沉124名警力。截止目前,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46.3%,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40.9%。同时,统筹盘活社区综治力量,全市246名禁毒专干、500名警务专干和453名网格员充实到社区警务工作力量,实现了一村(社区)一警全覆盖。

9月27日,正在社区采集信心的同心现公安局民警田地说:从机关到基层,从二线到一线,从坐办公室工作到与群众面对面,在与群众打交道中看似在“磨嘴皮”,却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还要有大量法律知识储备。

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吴忠市公安局科学制定社区民警职责任务、权力、执法、奖励问责“四个清单”和社区警务工作流程图,明确民警行政执法和服务的范围、依据及边界。推行警务辅助人员工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将月度岗位工资由之前200元提高到500元;为社区民警矛盾纠纷调处保障了每年5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队伍发展注入“强心剂”,使社区警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融入社区,平安伴随百姓

夯实最小网格单元,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吴忠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力量融合,以市县两级社区警务管理中心为针,串起全市3475个网格、118个警务区、97个标准化警务室、107警务工作站这数前条线,推动社区民警全部进驻村“两委”,担任网格指导员,统筹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综合治理。

9月29日下午,位于利通区五星巷,来来往往的群众好是热闹,利通区公安分局民生街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慧芳带领网格员搭起帐篷、撑起桌椅、立起防诈骗宣传牌,宣传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没过一会,摊位就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吴忠公安积极推动勤务融合,建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推动警务前移、捆绑作业,形成多员叠加的网格治理格局,确保街面巡防全天候,实现“两抢”案件、重特大刑事案件“零发案”,为吴忠和谐稳定夯实了基础、筑牢了壁垒。

改革以制度先行。全市44个派出所推行“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把派出所打造成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综合性战斗实体。吴忠市公安局在研究制定《吴忠市公安机关为社区民警减负十项措施》《吴忠市公安机关社区民警信息采集与案件办理同功同奖办法》,细化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从制度建设、机制保障上勾勒出全市社区警务长远发展蓝图。

科技赋能,护航社区安宁

9月30日,走进盐池县公安局冯记沟派出所马儿庄社区警务室,民警通过监控可以清晰地看到辖区重点部位时时监控画面,通过视频巡逻,时刻留意社区的动态,并辅助“家用天网”,全天候守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吴忠公安致力于智慧智能型社区警务的打造,共采共用数据资源,整合各类公安情报信息平台,依托宁警通、社区警务系统、e治安等公安信息平台系统,力争实现信息全要素采集、情报全方位支撑的工作目标,依靠科技不断提升新区服务管理水平。

汇聚各警种数据优势协同“作战”,唤醒沉睡的基础情报信息,形成信息、资源、线索的叠加效应,为打击破案提供精准导航。吴忠市公安局与吴忠市综治中心建立了联动机制,依托综治平台,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加强对网格内警情、案情、舆情、社情的研判分析,分类推送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双向互动、闭环运行的工作格局,实现小事琐事不出网格,大事难事不出社区。

把“天网工程”“地网工程”建设纳入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城市视频监控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通过视频破案1586起,抓获网上逃犯11名。全面推开100个“地网工程”示范小区建设,推动沿街商铺、小区出入口、居民住户民用技防监控的社会化安装,着力提升社区和商网防范能力。17个城区派出所整合辖区公安自建视频和社会视频资源,在接警大厅建设“视频墙”,成立了视频巡逻专门力量,实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在大大节约警力的同时提升防范质效,让吴忠公安发展踏上了智慧发展之路,插上了快速发展的坚实羽翼。

今年前8个月,全市社区民警采集实有人口73.3万条人、实有房屋16.2万条、实有单位0.6万家,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09%、12%、33%。

群防群治,汇聚社会合力

10月6日,利通区巴浪湖农场外来务工人员与企业发生纠纷,吵得不可开交,辖区社区民警李超第一时间组织农场负责人与网格员进行调解。一个小时后,务工人员脸上堵满了笑容,愉快地拿起了工具下地干活。

警事企事联议、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行业场所联管、人员信息联采、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利通区公安分局金银滩派出所社区民警李超精耕细作社区“责任田”,让群众切实感受满满的平安“气息”。

社区稳则大局稳,社区安则百姓安。全市公安机关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警社、警网融合,组建利通区“王兰花热心小组”、红寺堡区“红袖标”等各类群防群治队伍561支4898人,与社区民警一起梳理各类平安要素,深入推进精准巡防,抓现行、挖隐案、降发案,有效弥补了专业巡防不能覆盖的治安盲区。开展“建群行动”,全市社区民警共建立微信群2705个、覆盖群众34.7万余人,发送安全防范宣传54.1万余条,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防范提醒、警情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是防范风险的基石,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吴忠公安把基层治理作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全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盐池县花马池派出所打造“爱心积分超市”,对参与义务巡逻、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案件线索等的80余名治安积极分子给予积分奖励;推行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购买监护人责任险,由派出所主导、政府联动、保险公司承担。红寺堡区大河派出所将“红袖标”巡防工作纳入村支部党建工作中,形成党建+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同心县落实警务区发案社区民警必到现场制度,明确社区民警每月排查化解5起矛盾纠纷,将社区民警与派出所捆绑考核。打通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公安机关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万起,化解率97%;命案同比下降42.86%,刑事、八类、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3.51%、19.24%、37.37%,刑事案件零发案村(社区)占比达到43.26%。

深耕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

9月28日,红寺堡区公安分局红寺堡派出所罗山警务室民警丁玉财接到一个特别的电话,丁某某在网上购物商家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决定以物品价格三倍作为赔偿款,要求丁某某通过 QQ操作赔偿事宜。丁玉财接到电话咨询后,断定这是诈骗电话,并再次向其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QQ操作赔偿事宜。丁玉财接到电话咨询后,断定这是诈骗电话,防止群众上当受骗,并再次向其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秉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的理念,吴忠公安切实强化服务功能,强化规范执法,制定了社区民警现场执法和网格员日常工作标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机制,创新推出“社区警务大讲堂”和“普法时间”宣传方式,不定时间的为群众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智慧警务室可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出入境签注、交通违章处理、临时身份证办理、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多项业务……9月26日,青铜峡市民王树鹏由于身份证丢失,在办理身份证期间,他到青铜峡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东街智慧警务室,在临时身份证一体机,输入身份证号,很快一张临时身份证就拿到手了。“现在智慧警务室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排队,在家门口就办好了。”王树鹏感慨道。

吴忠公安大力推进创建活动和“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全市共培育6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3个优秀警务室,形成典型经验做法22个,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打造新时代“枫桥模式”“吴忠样本”,持续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展望前景、未来可期,对社区警务的探索追求永远在路上,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征程还任重而道远。吴忠公安将以新应新、以变应变,不断将社区警务战略引向深入,着力探索推进更深层次的警务机制改革,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维护稳定、确保平安、促进和谐的新时代“平安答卷”。

来源:吴忠日报

原标题:《【社区警务】“枫”景这边独好——吴忠公安深化新时代社区警务改革纪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