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产业扶贫“双百”典型|产村一体、农旅融合,贫困村变旅游新村

2020-10-23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地处深山,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集体没钱,村民也贫困,这样的贫困村如何脱贫?

通过5年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中口村探索出了一条产村一体、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一个衰败落后的贫困村,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和旅游新村。2019年,中口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以脆红李产业为支撑,举办赏花节和采摘节,打造了山歌文化村,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口村荣获国家首批森林乡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称号。野生秋笋、野生核桃等自然资源丰富,山葵、高山蔬菜、脆红李、土鸡、笋用竹等无公害绿色产业已成规模,全村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的发展态势。

为让全村群众有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持续增收的门路,村“两委”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危旧房改造96户,新建房屋36户,硬化入户路4.5千米,院落环境美化45户,硬化组道15千米,土地整理500亩。同时,引进业主发展脆红李产业200亩、四季采摘园100亩,回引贫困户发展以钙果为主的产业园70亩,莲藕种植20亩。带动了周边80余户、200余人务工。产业园生产以采摘、体验为主的四季时令水果蔬菜,带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产值达50万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中口村将在两年内发展起竹产业1.2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引进业主进行土地流转,让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解决了就近务工的问题,使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门路。

年龄大的农户没有劳动力,无法务工,怎么增收?中口村在利州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规划剑门关土鸡项目,广泛发动群众发展养殖。各家各户统一标准建圈,村上统一技术指导,合作社统一管理。全村共有55户土鸡养殖户,其中5000只规模1户,200只以上规模2户。同时,利用荒山和林地资源发展山羊养殖产业,全村共有山羊养殖大户12户。为让中口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成功注册了“中口村”商标,将本村的土货利用网络卖到了成都,打开了销路。为推进产村融合发展,中口村引导农户建设微田园,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已完成卫生厕所全覆盖,污水达标排放,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农户的垃圾费收取率达到100%,并利用好公益性岗位落实了常态化保洁制度和保洁人员考核管理制度。

为拓宽集体经济增收门路,中口村提前规划,科学谋划,建设18亩荷塘和3500平米的垂钓鱼塘,同时建设300平米的抓鱼体验区,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后统一经营管理,发展荷花观赏、荷塘养鱼、休闲垂钓、童年体验等实体经济。2016年9月鱼塘建成,仅半年时间,就创收近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目前,集体经济产业园、脆红李产业园连成一体,形成农业种植、观光产业园,让园区变景区。如今,中口村已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新村,被确定为利州区乡村旅游五大片区之一,2018年和2019年成功举办乡村旅游活动,为持续抓好旅游新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为持续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口村实施乡村旅游节点打造3处。高标准建设生态农庄超过400平米、建设休闲区6000平米,打造集体经济综合体,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游客接待能力。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8万余元,固定资产达520万元。2019年7月,集体农家乐又引进业主一起共同经营,上交保底收益后再按比例提成,使农家乐步入正轨,2020年带动了5户农户发展民宿。

原标题: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召根苏莫嘎查发挥农牧结合优势——扶贫产业结硕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来源:《产业扶贫故事》

原标题:《产业扶贫“双百”典型|产村一体、农旅融合,贫困村变旅游新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