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的临沧 | 崇明牵线,沪企助力,吾哩这个“兄弟”跑出了产业脱贫加速度

2020-10-23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上海市崇明区与云南省临沧市是扶贫结对合作地区,在崇明区委主要领导的多次关心和指导下,经上海市工商联、云南省工商联、崇明区工商联数次牵线搭桥、协调撮合,前不久,沪滇产业合作企业——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耿马蔗渣模塑可降解餐饮具项目确定。“脱贫攻坚是一项光荣的事业,能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上海民营企业家的骄傲。”市青创联副会长、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童钧介绍,蔗渣模塑环保材料项目是在一次云南考察发现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可为耿马县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实现年产值6亿余元。目前,一期已基本建成,首投10条先进的生产线,形成3万吨蔗渣模塑产品的产能。

扶贫项目 寻找到了“黄金结合点”

上海绿赛可实业有限公司在市工商联、市合作交流办及崇明区工商联的引导下,积极投身东西部扶贫援建工作。总经理童钧在工商联的组团活动中多次走进云南临沧地区进行考察,对滇西南的产业情况,特色资源进行深入了解。

上海市工商联精准扶贫团参观耿马绿色工业园规划

两年前的一次调研中,童钧发现临沧地区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以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为主,规模企业数量少,当地大面积种植甘蔗、烟叶等。他根据当地的这些资源特点,结合国家的环保战略和上海的外贸优势,对蔗渣模塑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该项目通过对榨糖产生的废渣进行精制、改性、模压等工序加工,制成可降解餐饮具、包装材料等。

调研中发现,像临沧耿马县这样的产糖大县,全县每年榨糖产生40多万吨废蔗渣,多数通过焚烧、堆肥等处理,经济价值无法体现,还造成环境污染。其实,蔗渣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很好的工业原料,但是湿的蔗渣浆是抛货不易运输且易腐败,必须制成浆板才能运输到东部地区加工。这样下来,每吨产品要增加成本2000元。因此,建厂是最优的选择。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模塑产品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这不仅一举解决了该县制糖企业的大量废渣处理难题,变废为宝,而且延伸了传统甘蔗加工的产业链,形成生产、制造、废渣再利用的闭环,实现了产品价值最大化。

于是,童钧和两名来自上海的民营企业家决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结合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创新地开展扶贫实践。

厂房建设 “上海标准”创造“耿马速度”

在市工商联和崇明区工商联的牵线下,童钧数次奔赴耿马洽谈、磋商厂房建设具体事宜。两年前到耿马,县里还没有一个成形的工业区。耿马县委书记蒋世良带着考察团为厂房建设选址,蒋书记当时指着一个山头动情地对童钧说,“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绿色工业园。”

抬眼望去,远处蓝天白云,近地里牛儿闲庭信步,感叹风景宜人之余,童钧当时对厂房什么时候能够建成投产,心里存有一个不便说出的问号。实际情况是,园区建设是2018年11月正式开工的,仅一年多时间,现在的耿马绿色工业园已经初具规模。

耿马绿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3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布局以蔗糖主导产业及其延伸产业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区,园区将建成1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还有供水、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保障性住房等工程建设。

建设耿马工业园是耿马人的脱贫致富梦。上海市崇明区派出的援滇干部,耿马县副县长陶政江亲眼见证了耿马工业园区的建设,在与上海市和云南省工商联领导和同志们的交谈中感触地说:“耿马人改变贫困的勇气和毅力着实让人钦佩,让上海标准创造出了耿马速度。”

上海工商联、云南工商联、耿马县领导为崇明对口帮扶

耿马县项目绿赛可(云南)分工司揭牌

产业扶贫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绿赛可公司项目之所以选址临沧耿马,除了它有丰富的蔗渣资源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地处滇缅大通道的中心,是中国产品通过缅甸出航印度洋的桥头堡。

作为园区招商落地的第一个企业,童钧见证了近两年地方经济的发展。耿马当地中年居民外出务工人数不多,他们一方面担心无法照顾家庭,另一方面害怕出门在外的不确定性。投资的蔗渣模塑项目,可以在家门口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项目刚开始建设就有人来打听招工情况。企业决定选择半自动设备,把非技术工作拆解成简单动作,这样可以为更多当地居民提供工作岗位,充分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

以前,因为担心当地的投资环境,一些企业不敢轻易试水。如今,由于绿赛可项目的落地,一些纸箱厂、制膜厂、吹瓶厂也提出了投资意向,童钧更多的小伙伴们也有了投资云南的想法。当地的投资促进局局长激动地对童钧说,“你说一句顶的上我们说一万句啊”。童钧在做好绿赛可项目落地的同时,还主动对接了云南省和临沧市的青商会,开展联情联谊联商的活动,和他们互通有无,为他们提供产业信息,同时对接上海的上下游相关企业。

绿赛可公司的企业家们有一个共识: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扶志”和“扶智”,要在精神和能力层面“拔贫根”。云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弱,人才流失的情况很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贫困的根基就无法撼动。于是,在产业扶贫的同时,他们与当地的学校合作,一方面从职校毕业生中培养公司青年骨干,另一方面也鼓励毕业生在本地自主创业,并提供各种信息和机会。

来源:东方网

原标题:《我们的临沧 | 崇明牵线,沪企助力,吾哩这个“兄弟”跑出了产业脱贫加速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