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龙门城西村:土师傅变正规军 好手艺有好生意

龙门发布
2020-10-23 21: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工匠们修建的城西村党群服务中心。

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内,一栋5层高的小楼正在施工,楼外的竹棚上挂有“城西工匠协会承建、装修”的横幅。数名着装统一的工人正在各楼层内施工作业,汗水、灰尘以及斑点混杂在蓝色的制服上。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会长谭永林正在一侧仔细检查着施工质量。

这里仅是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承接的其中一处工程。自2019年成立以来,这一全省首个村级行业协会不仅在龙门周边打响了名气,还逐渐走出惠州,在深圳、广州、澳门等地均有工程。伴随名气上涨的还有工匠们的收入,在进入协会、通过培训并获得认证后,工匠们拓宽了就业渠道,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造”脱贫致富“金钥匙”

城西村具有多年的建筑业传统,当地素有“5个城西人、1个建筑工”的说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城西村就因木匠、建筑工匠的精湛手艺小有名气。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许多优秀的手艺人空有一身好手艺但难有用武之地,仅能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

城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火生回忆,2017年龙城街道对贫困户进行摸底,龙城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带队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发现不少贫困户都有建筑的手艺后,向村干部提出将建筑业作为城西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建筑业或许能成为城西脱贫的“金钥匙”。

2018年,城西村村委会与惠州市住建局驻村工作组就这一想法进行了沟通,工作组马上联系局里并取得支持。同年9月,针对村里建筑工缺乏职业资格培训考核的情况,市住建局组织首期培训班,从省里请来专家,给工匠们讲解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提供专项资金培训工匠们的技能。

首期培训班优先招募贫困户,共招生66人。谭永林回忆,当时培训名额有限,难以满足村民们热切需求,为此村干部还加了不少红胶椅,整间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首批学员全部通过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考试,获颁《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

驻村工作组发现,虽然工匠们提高了手艺,但依然各自为战。要想增收致富,还需要众人合力,搭建平台,形成品牌效应,进而获得稳定的业务量。

去年4月,龙城街道党工委下派“四定”党建指导员、工会干部和法律服务团队,与市住建局合力指导建立广东省首个村级行业协会——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并成立城西村建筑工匠协会党支部。协会会员由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组成,包括泥水工、抹灰工、油漆工、水电工、木工等,几乎涵盖建筑需要的各个工种。

为了打响品牌,保证施工质量,协会制订了《会员终身责任追溯制度》,要求会员在古建筑修复、“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穿衣戴帽”工程中,下足功夫,严格规范建房活动。对违法违规会员除经济处罚外,住建部门还将在其资质资格、从业限制方面给予处罚,出现“危房”等质量安全问题的,“一票否决”,切实做到责任可追溯,保证房屋质量安全。

工程提质效率提速工价提高

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的成立,为村里的建筑工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与技术交流的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在工匠协会的微信群内,大家不时分享一些工程信息,协会成员可以根据工程需求与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接单与否、组队或单干等。而协会日益壮大的规模和逐步打响的名声也为工匠们稳定持续地承接工程提供了保障。去年11月,城西村举办第二届农民工匠培训班,再次获得热烈反响,吸引了60名工匠参加并通过培训。

“以前没有协会和培训,到处接零工,有时半个月才能接到一单活,收入很不稳定。现在不同了,活多得都接不完。”今年50岁的谭活垣说。灵活的就业方式吸引了大批建筑工匠返乡,在“家门口”承接乡村建设工程,既能增收致富,也方便照顾家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过培训的工匠们“有技术、有证书、安全意识高”,得到周边客户的广泛认可,在效率与工价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以往100平方米的工程两个人合作得一周才能完成。现在5天就可以啦。”谭活垣说。

同是协会成员的谭仿居,此前在工地上做简单的体力活维持生计,“一天收入150元左右,工作也不稳定。”经过培训习得刮灰技能后,如今他不仅收入翻倍,而且几乎每天都能收到邀工电话。

如今,城西人努力奋斗的故事以及质量过关的名声已经遍布龙门县各处楼房建设点,走向了惠州其他县(区)及广州、深圳等地。经过工匠协会党支部的联系,20多名会员甚至第一次走出家门,赴澳门承接工程,工价翻了一番。

营造向上氛围,齐齐奔康致富

走在城西村的乡间公路上,随处可见别致的花草景观和墙绘壁画。走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景观虽然大多是简单绿化和废旧瓶罐的再利用,却显得匠心十足。这些景观的设计思路来自城西村人,材料也来自城西村。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协会的工匠们对城西村十分熟悉。在协会组织下,大家开始投身到城西村的村容村貌建设中。在近年来开展的村道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危旧房排查工作和村委会大楼的建设等工作中,大至村道的施工,小至村口牌坊一棵树的品种选取,工匠协会的成员都贡献了一份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新景。

“工匠协会已经成为城西村一个招牌,在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陈火生看来,工匠协会不仅带动了工匠们增收致富,也树立了榜样,营造勤劳致富的氛围,鼓励更多村民通过双手使自己过上好日子。目前,城西村共有126名建筑工匠通过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核,参与其中的19名贫困户通过努力成功脱贫。2019年,城西村38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都达到了18000元。

“我们作为帮扶单位,将利用行业优势,继续在会员技能培训和强化管理方面对协会予以支持。”市住建局驻城西村“第一书记”王金宁表示,除了帮助城西村成立工匠协会及协会党支部,市住建局还连续两年从省里请来专家对工匠们进行培训。该局还投入16万元在城西村建设宣传长廊,深度挖掘龙门本土特色古建筑文化,为城西“工匠村”增加文化内涵,推动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黄宇翔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龙门城西村:土师傅变正规军 好手艺有好生意》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