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美援朝中的云南印记

2020-10-23 2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来,穿越风雨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中华人民的记忆深处

让我们先一起回顾那段硝烟弥漫、殊死战斗的峥嵘岁月

70年前,鸭绿江彼岸的三千里江山,夜与昼被炮火一次次撕裂,双方300多万军队,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搏杀,霸权主义者黯然离场,正义的旗帜重新在北纬38度线上高高升起,和平的阳光才真正普照古老的东方大地。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这场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一支斗志昂扬的军队在异国他乡拿着简陋的武器,吃着“一把炒面一把雪”,迎着漫天倾泻的“炮弹雨”,硬生生地把不可一世的对手打到谈判桌前,把一百多年来中国的耻辱和列强的傲慢打得粉碎。

在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批云南子弟兵奔赴战场,全省人民在后方以多种方式支援前方。

1950年10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成为第一批入朝部队。这支部队即是由云南各族儿女组成的原滇军六十军在长春起义后整编而成。

1950年6月,云南军区以第十三军警卫团及抽调的1万余名干部、战士组成补训师赴朝作战。

1951年3月,云南军区所属第十五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入朝作战,同月,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四兵团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将军奉命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6000余驻云南的官兵赴朝作战,后云南驻军又先后有大批官兵被抽调分批赴朝作战。

战场环境艰险、敌我力量悬殊、武器装备落后这些都阻遏不住志愿军将士敢打必胜的信念。

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他们爬冰卧雪、前仆后继,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在反击敌人“空中绞杀”斗争中他们冒着敌机轰炸与封锁,建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烈骨忠魂

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时,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参加抗美援朝运动,通过和平签名运动和集会游行开展爱国增产与捐献运动等多种方式支援前线,为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贡献了云南力量。

1951年4月18日,云南省各族人民在昆明市举行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签名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关于缔结和平公约的宣言,并一致投票反对美国武装日本。

1951年6月22日,中共云南省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央、西南局开展捐献武器运动指示〉的指示》,全省各族各界群众掀起了踊跃捐献粮款的热潮,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云南锡业公司职工捐献了“云锡工人号”战斗机一架,工商界人士王少岩、梁金山、刘淑清等各捐献一架战斗机。

至当年12月13日止,有昆明市武定、蒙自、楚雄、玉溪4个专区及26个县超额完成捐献缴款任务全省入库数达368.55万元,折合战斗机22架。

为了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朝鲜前线的物资供给,云南人民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

1951年12月25日,云南省军政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云南省爱国增产节约委员会”指导全省范围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各工矿企业提出了“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战斗口号,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全省农民在“劳动光荣,爱国增产”、“多打粮食,支援抗美援朝”的口号下掀起了农业增产运动,工商界人士增加生产,改善经营,增加收入,注意节约并减少浪费,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全省各族各界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显示出“人民战争人民支援”的生动景象。

1951年6月和1952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归国代表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共3批16人,先后到全省各地作巡回报告,通过组织群众听取英雄事迹报告,把抗美援朝运动不断推向深入。

1951年12月,《云南日报》开展征集万封慰问信活动,很快就征集到1.2万多封慰问信,于1952年1月通过有关机构转送中国人民志愿军。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展开拥军优属慰问,把优抚工作作为支援前线的重大任务,安置云南籍志愿军荣誉军人,保证烈属军属的生活和生产,鼓舞了烈属军属的生产积极性和前方将士的士气。

1953年7月27日,中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和“联合国军”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以打破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中、朝军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0月19日,云南的蒋之清老人收到了这枚珍贵的纪念章。

1930年,蒋之清出生在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叫黑石头的村子。

1950年11月,他随部队开往朝鲜,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还有多年来练就的实战经验和百步穿杨的枪法,蒋之清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及后来的全部战役,并先后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和平京怀武贸山阻击战等战斗中荣立战功。

当年同时入伍的姚关籍老乡都已过世,蒋之清是唯一健在的志愿军老兵,昔日的战斗英雄眼下成了儿孙满堂的老者。1953年入党的他,每年按时交党费,每天看新闻看书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初心。

如今,国泰民安、山河无恙,硝烟早已散去,那些曾经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也早已远去,但是我们一刻也不曾忘记过。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英雄辈出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回望历史,我们不能止于感动更应从中汲取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勇于胜利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不平凡的功绩,争当新时代的英雄,在新时代之路上不断奋进

(来源: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主办:云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法治日报》云南记者站

原标题:《抗美援朝中的云南印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