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岭南色彩”龙门绘

龙门发布
2020-10-23 21: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王汉池老师的农民画色彩艳丽,富有岭南特色,还配有山歌,让人耳目一新。”近期,在龙门县南昆山爱树·南昆秘境民宿举办的“会唱山歌的农民画”——王汉池作品展,让广大游客体验了一次森林中观画的赏心悦目之旅。

此次展览的主角是惠州首个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中国首个获得山花奖的农民画家王汉池,展出其30多幅精品力作,为龙门农民画近半个世纪发展史上的首次个展,被业界看作具有标杆意义,进一步促进了龙门本土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龙门文旅产品影响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传承和发展龙门农民画,将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体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

龙门农民画名片

龙门农民画被誉为“岭南艺术奇葩”和“广东文化名片”,于2015年入选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创作源于清代各种民间传统手艺,如剪纸、木雕、壁画、画画床等。到20世纪50年代,龙门农民画吸收了当时田头宣传画、工地、村头的简单线描手法。20世纪70年代初,当地文化部门组织农民开展绘画创作活动,农民们拿起画笔满怀豪情地创作出描绘家乡发展变化的墙报画、生活画、劳动画;至20世纪80年代,龙门农民画的独特风格初步形成,成为农民画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并不断探索发展至今。

王汉池农民画代表作《牛气冲天奔小康》。

地域特色

独特手法展现岭南传统民俗

一幅龙门农民画,一张广东文化名片,一卷岭南民俗风情。

业界评论,从艺术角度看,龙门农民画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表现对自然、风俗、生活、劳动、爱情、社会的思考,同时也开创了以追寻“岭南文化”痕迹,以“岭南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岭南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而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龙门农民画成为现代民间绘画门类中的一个独有画种。

龙门农民画因别具一格的独特表现手法和具有抽象风格及民间审美情趣的绘画技法,而具有美学价值、民俗价值和市场价值,成为岭南民俗文化宝库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一张农民画,由此改写了龙门文化的格局:198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

1982年以来,龙门农民画除了在广州、北京、上海、西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城市和地区展出,还漂洋过海,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举办展览,并进入北京奥运村、登上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舞台。作为民间艺术交流使者和广东文化名片的龙门农民画,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多国友人的追捧。

龙门农民画还衍生出丝巾、雨伞、木盘画、衣服等多种产品,展现出龙门农民画产业化开发成果,以及龙门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无限活力。

守正创新

农民画画家首获“山花奖”

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实践中,龙门农民画名家辈出,有已故画家、“拼将心力育新花”(廖冰兄题词)的谭池发,现在的中坚力量王汉池、黄伟平、曾宝田以及新生代钟永廉等,在业界都颇有名气。他们是画纸上的匠人,是秉持岭南地域文化情怀的画家。

比如王汉池,年过花甲,于1978年加入龙门县文化馆龙门农民画创作组,师从谭池发。凭借执着、坚持与创新,王汉池把人生绘成一幅彩画,这幅画还飘荡着动人的山歌曲调。王汉池作品大胆创新、色彩丰富、糅合水墨抽象风格和民间客家原生态独特表现手法,具有传统民间地域特色。

王汉池的作品《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广东省鲁迅文艺奖,这是龙门农民画家首次获此殊荣。《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一共有12幅,画中有歌,歌中有画。筛选素材时,王汉池挑意境好、画面感强的山歌,一首首原本耳听口唱的山歌,在王汉池的画纸上“唱响”。王汉池还在创作材料上进行了创新,用的不是传统的画纸和颜料,而是油画画布和丙烯颜料,使得画作可以更好地保存。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康天东认为,龙门农民画承载了很多意义,记录了当地农民的衣食住行,结合客家话语欣赏,整体更具生态感、原始感,体现了当地农民的朴素情怀。

今年对王汉池来说,是艺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往的龙门农民画作品集或画展,都是画家群体作品。今年,王汉池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又开启个展,他的内心非常激动。王汉池表示,多年来,出一本画作集、举办一次个人画展,是他的夙愿,今年终于得以实现。

王汉池称,40多年的创作生涯,让他体会到艺术探索道路上的辛苦与欣慰,但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永葆艺术活力。“我会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继续探索,力求更多精品展现岭南民俗与文化,也希望未来的画家们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推动龙门农民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传承发展

培育传人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种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的民间美术,龙门农民画一直在创新中发展。从最初的立足原乡,到如今拥抱科技,在一代代画家的笔耕下,龙门农民画的画风在微妙地变化,其反映的是社会和生活的变迁。

关注农民画的人可能会发现,此前的农民画主要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不再只是和“农民”有关。

新生代农民画画家、85后钟永廉认为,和电影电视一样,农民画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它记录了当时的生活状态,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因此,在农民画的创作中,既要突破传统,保留前辈留下的构图手法、元素、内涵,也要与时俱进,开拓新东西,形成个人风格。在他的画作里,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农村淘宝”“一带一路”等热点话题。

对于曾经有过深圳大芬油画创作经验的钟永廉来说,艺术源于生活,只要善于发现,创作灵感随处都在。一次,他在市场看到有个阿婆卖菜,一把小葱三毛钱,他说没有零钱,没想到阿婆拿出个二维码让他扫。他觉得非常有意思,回去便把这个场景画了下来。

钟永廉于2019年完成了历时一年的作品——十二生肖农民画,一个月完成一张,耗时较其他画作长。对自己这套精心创作的画作,钟永廉很自豪。

作为“触网”的一代,钟永廉还将十二生肖农民画制作成了微信表情包,并带动一些衍生品的开发,比如日历、奖牌等,还向外界透露农民画新颖题材的信息。

近期,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牵头主办的“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览在杭州举办,从征集到的4000多幅作品中选出入围作品299幅。龙门农民画画家表现优异。王汉池《牛气冲天奔小康》、钟永廉《键盘敲出新渔歌》、侯丽芬《牧笛悠悠》3幅作品入选。钟永廉的《键盘敲出新渔歌》,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有点“大鱼海棠”的意味,一下子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

钟永廉农民画代表作《键盘敲出新渔歌》。

作为一名年轻而又具有创新理念的画家,钟永廉也有自己的愿望,即出版个人画集和办个人画展,传播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为带动龙门农民画的发展献出年轻人的智慧与力量。近期,钟永廉的个人作品集如愿出版,个展梦再次升温。

龙门县文化馆2楼农民画创作中心每年暑假都会举办龙门农民画暑期班,很多热爱艺术的孩子拿起画笔,打开艺术的大门。在一个个天真无邪的眼眸里,钟永廉仿佛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一晃十多二十年,如今他成为这些孩子的启蒙老师。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要从娃娃抓起。”钟永廉说。

声音

龙门农民画以艺术性、产业性、富民性等特点闻名省内外。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传承和发展龙门农民画,倾力将农民画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成体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品牌,不仅是龙门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广东民间文艺的一张“名片”。

在龙门农民画的发展中,涌现了以王汉池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农民画创作者,为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民间艺术都有自己的语境、心境和智慧,龙门农民画如何发展值得研究,传承的途径可以再扩大,通过乡土教育情怀拓展到每个校园,或者进入乡村,发动更多人传承农民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之路既是创新之路,也是创造之路。龙门农民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时代价值。惠州学院凭借龙门农民画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未来在传承保障上进行升华,互动方式和研究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比如帮助一个个画家的作品进行梳理展览,为画家提供保障,将农民画画家的智慧和艺术成果与学术力量合力,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态势。

——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川山

王汉池创新性发展了龙门农民画,以他为代表的龙门农民画画家,从各个角度去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岭南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充满乡土和文化的气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起到独特作用。希望各方能给予龙门农民画更多的关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让其成为中国的农民画、世界的农民画。

——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李帆

人物故事

谭池发:龙门农民画鼻祖

龙门农民画的发展,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龙门县城城郊村水口人谭池发。

谭池发于1939年出生,自小爱画画,素描和油画很在行,特别喜欢水墨画。1966年,27岁的谭池发到龙门县文化馆上班,他的画画才能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

当时,城乡的绘画风潮涌动。为了配合政治宣传,龙门县组织了一支以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为主体、300多人的美术队伍进行画家史、村史,同时也进行一些年画创作。谭池发的画作,开始出现在龙门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这些画大多描绘工农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特殊的历史时期,让龙门农民画有幸面世。1972年4月,谭池发办起了龙门第一期农民画培训班,这标志着龙门农民画的创作真正开始。此次培训班有25人参加,大部分是农民出身,但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第一期培训班学员绘制作品50多幅,其中25幅入选当时惠阳地区“美术作品展”,谭池发创作的《打禾场上》还入选广东省美术展览。

为了方便学生们更快地掌握绘画技巧和临摹画作,谭池发从县文化馆下班回家后,常躲在书房里几个小时,在画纸上打好格子和画好线框,而这些绘画技巧,在日后成了绘制龙门农民画的基本技巧之一。

谭池发对龙门农民画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乐于施教,更在于他带领学生们钻研岭南的民间美术,探索出了一种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龙门农民画创作风格。1982年,谭池发组织带领农民画家们收集整理本地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从刺绣、剪纸、木雕等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并运用于新型农民画的创作中。

此外,广州知青的参与不但使草创初期的龙门农民画增添了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他们的宣传,龙门农民画得到广东省群艺馆的赞许,广东省和广州市群艺馆也派了一些专家来指导。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龙门农民画吸纳了版画、杨柳青、工笔画、年画等艺术手法,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龙门农民画形成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以风俗民情为题材的艺术风貌。

1984年,谭池发被提任为龙门县文化馆副馆长。当时,经过多年创作实践,龙门农民画的影响已扩大,在国内外多个大城市展出,小有名气。在1984年的广交会上,外国客人对“散发着泥土芬香”的龙门农民画表现出了莫大的热情,画卖到100元一张的高价,而当时的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还躺在文化馆里等待知音。

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广东只此一处。谭池发通过培训班,培养出了许多农民画家,这些画家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1988年,谭池发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

中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1989年5月第一次到龙门,看见风格独特的龙门农民画,心生欢喜,钦佩谭池发“发展现代民间绘画成绩卓著”,题字“拼将心力育新花”赠之,既是对谭池发培养绘画人才的赞誉,也是对龙门农民画后续发展的期望。

一生痴心于绘画的谭池发,创作出上百幅龙门农民画,还培育出大批学生,谭池发遂被称作龙门农民画的“鼻祖”。陈权枢、黄伟平、王汉池、曾宝田、陈少圆、梁彩欢、骆雪芳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民画家,都曾师从谭池发。

2005年,谭池发病逝,生命定格在66岁。学生们接过他的棒,成为龙门农民画的中坚力量。

文: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图: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通讯员黄克锋

原标题:《“岭南色彩”龙门绘》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