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叮~您有一份来自茂县离退休老干部保护传承羌族传统文化的报告~请查收…

微阿坝
2020-10-24 12: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羌山情浓传古歌

来自茂县离退休老干部

保护传承羌族

传统文化的报告

请签收~

语句摘录:

有一些人

日复一日地跳着古老的舞蹈

或许你我都习以为常了

有一些人

年复一年地唱着悠远的古歌

或许你我都听惯不惊了

岷江河畔文化传播者

那些唱歌抒怀的人、踏着节拍舞动如踏响苍茫岁月的人,在茂县往往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生,于晚年,却因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种将延续千年的羌族文化传承下去的朴素愿望,而精彩了起来。

他们便是一群退了休的人,也是一群脑海中装满了羌乡文化元素的人,一群致力于将处于濒危边缘的羌族文化用心守护并传承展示给世界的人。在茂县,他们有1500余人之多,其中至少70%的人参与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茂县自古即由羌人所居,今仍为羌族最大聚居地、国家羌文化核心保护区。数千年来,人们像锲子般一头钻进岷江河谷的崇山峻岭中,团沙围田,生生不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古老的文化世代相传。至今,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省级17项、州级65项、县级134项。它们如苍凉羌笛吹奏的声音般悠远,散发出神秘的气息,让一地一方,仍风情浓郁、人文厚重。

多年来,文化在民间如悄然流淌的水,滋养着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作为一群具有亲近自然、注重环保、睦邻友善、勤劳善良、温文尔雅等民族习性的践行者,他们都是其中之一,因为在这个离退休群体中,羌族即有千余人。所以,他们本身便是天然的传承者、是处于祖父辈和儿孙辈间的承上启下者,当文化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存续下去的时候,当自己赖以依附的精神家园需要精心呵护的时候,他们便义不容辞地成了守护人、成了挖掘整理和弘扬传播文化的实践者。

羌人家园非遗传习所

这些离退休人员的参与过程一直和茂县县委县政府致力于羌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同步。当时移世异,文化面临消失、传承人开始出现断层的时候,当“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羌文化倍受世人关注的时候,保护传承羌文化便被提上了日程。期间,茂县作为国家级羌族文化保护实验区核心地,立足精神家园重建,在灾后恢复中,建成了羌文化集中展示地、体验地和载体的“中国古羌城”“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和8个乡镇非遗传习所。

然后,以传承展示基地为依托,致力于羌文化发掘、收集、整理和弘扬,在一批传统村落、文化遗址得到有效保护时,“羌年”“瓦尔俄足”自2009年始,已成岁岁举办的常态化非遗展示活动。同时,编导了大型舞台剧《羌魂》,收集整理并出版了5卷本的《茂县民间文化集成》《羌族民歌精选》《羌医药药典》等。民间传统民俗活动如“基勒俄苴”“水神节”“古羌转山会”“还愿节”“哟咪节”等,得到了政府鼓励和实质性支持。而在对外展演中,羌人编导的《肩铃舞》等多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出,在德国国家交响乐团于纽伦保举行的“大地安魂曲”音乐会上,羌笛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器,凭借传统的吹奏技艺,一同展示了它的神秘魅力。

文化终归是人做的事业,离开了人这一载体,文化便会成为一种概念和虚无存在,而在保护传承羌文化这一过程中,正因为大批离退休人员的参与,才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鲜活起来、羌族延续千年的这些遗产,通过人的传播和努力,得以继续下去和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们参与的方式首先是群体性的,茂县是一个历史文化极为厚重的地方,这些在民间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人,退休后便成了各个文化协会的骨干。活跃于社会生活、文化舞台上的“羌情”“尔玛文化”“退休教育者”“老年大学”等10来个协会中,仅离退休干部就有近700人。

他们凭借自身优势和文化素养,自然成了协会的文艺骨干,并于开展或参与的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中大显身手。在羌城的每一天中,从声势浩大的开城仪式,到散见各处的非遗活态展示,都有他们的身影,那些踏动歌声跳着萨朗的人群,那舒缓的舞姿与悠扬的歌声所展现出的,总是一个民族的飘逸和沉静,总如他们的人生一样平和而深远。

羌山传唱千年古羌谣

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地重现于岷江河畔,一座承载着羌人太多梦想与历史的城堡中,也就充满了夕阳般灿然的群体素怀的真情和热心。近年来,他们积极参与县内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各显神通,聚集成力,主动挖掘民间文化,吸取其精华,通过创意让许多深藏于野的文化,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每年参与的公益演出即有30场左右、传统文化展演20余场次、对外交流15余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主题演出20余场。

他们将传统文化内涵与“普法教育”、法律“五进”活动等相融合,寓教于乐,将羌族文化中坚韧不拔、积极向上、孝善和美、热爱自然等精神传播弘扬,并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化保护传承又是具体的事情,需要一群有着奉献精神的人点点滴滴地做起。因此,他们的参与又是个体性的。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文化造成极度破坏后,茂县随即展开了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如民间故事、歌谣、传说、风土民情等进行了历时4年的收集。期间,退休人员周兴富、蹇尚萍全程参与,承担了习俗、故事、民歌等的收录整理任务,他们随田野调查组一起,奔走于山间村寨,采访于羌人家中、记录于田间地头。回到家后,又悉心整理,形成了10余万字的资料,并拍摄了大量图片。

他们中,一些人本就是文化工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学创作水平极高,退休后仍发挥余热,爱自己所爱,将“专长”用于了羌文化的保护传承。其中,有个叫朱大录的人,他曾任茂县文工团团长、县委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直致力于本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作的散文《羌寨椒林》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2008年退休后,依旧心系羌乡文化,收集了许多民间故事、生活习俗资料,创作了不少歌词,参与了《中国羌族民歌》的意译与《话说茂州》部分内容的撰稿。

有的传承人则立足长期生活于羌寨、熟悉当地文化等优势,自觉投入到对家乡日常生活、人们的习惯行为、风情和变迁、发展变化等的记录中,牛尾寨的退休者尤德林便是其中之一。他游走于家乡山野,笔耕不缀,现已出版了《最后的牛尾羌》等书。

羌山那道最美夕阳红

每一个民族的艺术都以群体性参与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在茂县,展示展演中,往往以各文化协会的参与为主。而协会属民间社团组织,组建和成立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热心的组织者,他们中大多是离退休人员,像教师“退休协会”“羌情协会”“羌语言协会”等的会长、秘书长黄明玉、陈海元等,都是这样,他们所在的协会,已是传播羌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他们还用掌握的文化知识参与公益事业,编导的《崇尚科学反邪教》《选举》《邻里间》三句半《抗疫情齐奋战》等节目,将民族文化精髓、社会生活现象、政策法规等融为一体,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语言的消失将意味着以它为载体的文化失去存在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高半山羌人移居规模、速度的加大所形成的生活环境变化,说羌语的人正远离传统语境,人数也越来越少。对此,退休人员王正平便承担起了羌语教学任务,他利用暑期等时间,在县工会、文化部门支持下开班授课,一坚持就是许多年。现在,还在县电视台“羌族频道”主持日常羌语教学专栏。

他们中,有些还是“专家”级别的退休人员,拥有的专业知识在羌城的开发尤其是文化内涵的丰富中,显得格外重要,如受聘于古羌城的吴天明,便将自己绘画、工艺美术等专长发挥了出来,除参与了许多景观的设计,还绘出了反映民间传说、风土人情、农耕生活等情景的《千年恩爱》《云端乐土》等画作。

在保护传承羌族优秀传统文化中

茂县的每一位离退休人员

都各有各的精彩

所产生的故事也一时难以讲完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

穿羌装、说羌语

唱羌歌、跳萨朗

吃羌餐、住羌屋

积极引领群众文化活动

活跃于广场、舞台

节庆、祭山等场景中

如一道流动的民族风景线

成了一地一方

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

最美的羌山夕阳

总编辑:何君

总审读:周智泉

值班副总编辑:杨刚

编委:梁敏

主编:梁敏

执行主编:陈勇强 赵凌

原标题:《叮~您有一份来自茂县离退休老干部保护传承羌族传统文化的报告~请查收…》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