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名 单 公 布

2020-10-24 22: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发布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举行。

此次发布的300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是经过广泛推荐、网络点赞、审核评议等程序产生的。他们中既有冲锋在前、最先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也有执甲逆行、火速驰援的援鄂医疗和防控队员,还有坚守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护佑人民健康安全的白衣战士。他们和广大医务人员一道,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视疫情为命令,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在抗击重大传染病疫情、守护人民健康的征途上,我们随时请战,始终备战,努力奋战。”钟南山院士在线上发布时动情地说。网友纷纷留言感慨,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此次发布的名单中,江苏有8位上榜,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荣誉称号,其中还有一位东台人。具体名单如下:

黄 茂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黄英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孙立群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王 醒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左靖芳 江苏省肿瘤医院主管护师

李娟娟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护师

马卫芬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卫生院副院长

陈 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科员

心系武汉

@幸福东台 作为东台市委市政府官方唯一新媒体发布平台,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方位、全景式、全角度推出了大量高质量稿件,努力扩大对外宣传,彰显网络宣传主力军优势。其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东台籍白衣战士和现役军人的鲜活事迹受到广泛好评,其中就有东台籍白衣战士王醒。

让我们一起走近王醒,倾听他的战“疫”故事。

个人简介

王醒

中共党员,江苏东台人,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副队长。重症老兵,经验丰富。王醒曾担任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20余年,参与抗击非典、H7N9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等重大传染病救治工作,专业水平精湛。2月10日,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赴武汉参加抗击新冠肺炎战役,王醒担任副队长、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江夏方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苏六病区科主任。他积极参与全队协调管理,在人员培训、感控流程及制度完善、物资筹备、队员照顾、对外协调沟通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他积极筹建江夏方舱医院,在正式开舱运行前最后一刻,他发现医院“三区两通道”设置及感染控制流程存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紧急落实改进,避免了舱内医护人员发生感染风险。

在江苏省中医药急诊药房里,留存着一张特殊的“借药单”——

所借的是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心脏疾病治疗类药物,借药人是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王醒。

56岁的王醒心脏会偶尔不适。2月9日,他突发胸痛、胸闷,家里的药却用光了。此时正值驰援武汉前夜,生怕耽误出征的王醒,只能瞒着家人,悄悄赶到医院借药。

顾不上自己身体,因为想着更多人的安危。2月10日,王醒随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抵达武汉。近30天,从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筹备到休舱,他始终坚守一线,做到了病人“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王醒所在的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

“老伞兵”的“四个一”

王醒说,重症医学的医生就像“伞兵”,哪里有危急的病人,他们就要“空降”在哪里。

当王醒一行“空降”武汉时,方舱医院还在筹建中,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副队长,王醒身先士卒,他不仅在人员培训、感控完善、物资筹备上事事亲力亲为,还是个心细如尘的暖心队长。队员们都说,有了王醒,就有了“定心丸”。

(王醒(中)与队友加油鼓励)

为了确保队员们零感染,王醒十分重视院感防控。开舱运行前最后关头,他在反复检查中发现医院“三区两通道”设置和感染控制流程存在重大缺陷,连夜提出改造两个通道的大门,并紧急落实改进。

之后在开舱第一天的班车上,王醒又发现了年轻队员们情绪上的微妙变化,“之前培训的时候,大家坐上大巴车去方舱医院都是有说有笑的,但这一天车上鸦雀无声。”王醒了解到,队伍中最小的队员是1998年出生的,虽然培训了很多次,但“真刀真枪”的实战还是第一次,面对摸不着、看不见、不了解的病毒,自然压力山大。

我来!开舱后,王醒毫不犹豫地站在队员的最前面,写下了“四个第一”——第一个走进方舱医院感染区,第一个收治患者,第一个轮值苏六病区夜班,甚至第一个采集咽拭子标本。

(王醒正在采集咽拭子标本)

其实采集咽拭子标本的难度倒不大,但风险极大。一个张嘴的动作,就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感染概率大大增加。面对危险,“老兵”王醒没有一丝迟疑,熟练而迅速地完成了首批12名病人的咽拭子采集。

同事说:“第一批12个病人的咽拭子采集都是王主任自己亲自做的。他的种种示范,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从心里让我们年轻医生降低了恐惧感。”

别人问王醒,已经是个“老兵”了,干嘛还上前线去拼?

王醒说:“我在重症医学工作31年了,包括SARS,禽流感,甲流的诊治,历次都是参与者、亲历者。我仅仅想,到武汉来,可以把过去的经验,发挥一定的作用。”

方舱里的“定海神针”

让同事足够安心的王醒,在患者心里,同样也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

一名女患者刚进舱时心里诸多担忧,一面是担心病情,另一面是对救治力量的怀疑:会不会因为方舱患者病情比较轻,配备的医疗力量也弱?

“张开嘴看看舌苔,今天感觉怎么样?大小便正常吗……”发现新的患者进舱,王醒第一时间过来 “望闻问切”。交流中,患者看到了防护服上的王醒的名字,于是悄悄用手机“百度”起来,当屏幕上赫然出现“王醒,男,56岁,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时,她立刻给母亲拨通了电话:“妈,我上网查了,(给我们看病的)是南京来的大专家,你放心吧!”

王醒说:“看到病人对我们如此信任,更加坚定了我们抗击疫情的信心。”

病人的信任,王醒从未辜负。虽然方舱医院收治的是轻症病人,他作为危重病人评估组组长,仍每日按时深入病区,仔细查房,询问了解并评估病人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王醒说,病人数越多,意外的概率就越大,任何情况都需要及时处理,不能大意。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是唯一一家由中医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主要采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王醒会对病人逐个诊疗,根据各人实际情况搭配4个协定处方随时调整用药。“根据病人的不同的特点,脉象、舌苔包括发病的时间、过程,辨证施治,基本做到一人一方。”

中医分内治和外治,而综合使用效果更好,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和“苏功”即是王醒用上的外治之法。这个功法是团队领队、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主任基于五运六气原理,自创的太极六气功和呼吸吐纳功,可以增进免疫,促进康复。

患者们都说练习后感觉神清气爽,但穿着防护服的王醒,只要带着患者练完一遍,就立刻满头大汗,甚至护目镜都花了。

即使这样,汗流浃背的王醒依然继续“领操”,因为对他来说,只要看到病人们康复出院,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汗水密布的护目镜)

医患情深,守望相助

在方舱里,有一面特别的墙——

“春将至 花会开”

“感谢江苏白衣战士!”

“王主任,祝您合家平安健康。”

心愿墙上写下的不仅是痊愈患者的喜悦,也是他们对王醒和其他医护人员深深的感恩。

有患者说“在方舱医院里,我们都是亲人。” 一个个日夜,王醒和同事们与患者“生死相守”,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帮医务人员减轻负担,一些轻症患者自发组成了方舱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有的承担给病友发放口罩等物资的事情;有的义务做清洁消杀,保障病区环境卫生;有的协助护士拿饭,分发到病友手中……

王醒眼中,志愿者成了方舱最美的风景,而他听到最暖的话则是——“病好了,我要去献血。”

3月4号,患者张女士在出院前,悄悄找到王醒,深深感谢之余,也告诉他自己出院后想捐血浆,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这也是她看到“新冠肺炎康复者可以献血救治危重病人”的新闻后,思考了一晚上的决定。

张女士说:“我想把那些危重病人救活,让支援我们的医生早日回家。我想做一点点事,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白衣天使。”

在荔枝云连线中,王醒和张女士又见面了,这也是张女士第一次看到没穿防护服的王醒。

王醒问:“还认得我吗?”

张女士答:“可以。从眼睛能看得出你是王医生,从声音也能听得出来。”

王醒突然笑起来,摘下口罩:“看下我长什么样啊?”

“哇!”张女士掩饰不住地惊喜,两人默契地笑了起来。

曾经的医生和患者,现在是朋友、是亲人。王醒和他的病人们为“医患情深、守望相助”写下了最美的注脚。

包括王醒所在的江夏方舱在内的武汉15家方舱医院都已于3月10日“休舱大吉”。

点赞+在看

↓↓↓

请点

↓↓

编辑推荐

相关阅读

@幸福东台 官方微信姊妹号集合,

欢迎冬粉点开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本期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峰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名 单 公 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