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阳特辑 | 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向他们致敬!

2020-10-25 0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要为您介绍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两鬓初白,却依然忙碌在法庭内外,用心用力用责化解纠纷、弥合矛盾、增进和谐;他们初心不改,情怀不变,在法院与群众之间搭起“连心桥”,把公平正义的阳光播撒。他们就是活跃在福建省各级法院的老调解员、老信访员、老陪审员……

岁月无痕,公正有声。他们为司法工作作出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忘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以这种方式表达法院人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叶小华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的信访员

有人在她面前撒泼打滚,有人在她面前哭诉泣不成声,更多的人把她看成亲切的家人。从事了十几年接访工作,叶小华见过太多带着不同色彩的信访人,“他们携着不一的情感远道而来寻求帮助,我必须以不变的热情,同他们将心比心。”叶小华说话时眉宇舒展,脸上始终含笑。

在从事接访工作前,叶小华长期在民庭经办民事案件,因此在婚姻维护、妇女维权和心理咨询等方面是个专家,其撰写的妇女理论研究论文荣获省妇联优秀论文二等奖,还曾获三等功、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2005年,叶小华任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信访主任一职,从此与信访接待结下不解之缘。2013年退休后,经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聘请,继续从事信访工作至今。

面对各种诉求,叶小华心中总是装着群众,尽力帮助协调解决。曾经有一位儿子溺水、儿媳车祸的孤寡老人,为了寻求公平正义,背着年幼的孙子、担着蔬菜,一路从福清走路卖菜来到省高院上访,接待他的叶小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拿出一千元交到他手中。拿着钱,老人热泪盈眶地握住叶小华的手,不停地感谢。“做信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一方面要用法律知识为当事人解惑释疑,一方面要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让当事人从困惑中、从误解中走出来;要让当事人感到有人在关心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叶小华说道。

叶小华曾接手过一起十分复杂的财产继承纠纷,当事人依据继承原则,继承了即将拆迁的房子。拆迁后补偿的房屋位于某小区二楼,但因其自身偏瘫、丈夫患有高血压均行动不便,希望可以换至一楼。由于当事人文化程度不高,不懂正规的信访渠道,只是一味的撒泼打滚,导致诉求拖延了十几年未能解决,直到她遇见了叶小华。叶小华了解此事后,主动与其接触,并多次召集其所在街道综治办商讨解决事宜,最终让当事人欢喜地住进了一楼的新家,更为其争取到了23万元赔偿款。多年的诉求得到了回应与解决,当事人不顾身体上的不便,亲自来到省高院感谢叶小华,并送来锦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叶小华从未间断过与群众的沟通,平均一天接待十余位群众,信访工作补贴也几乎都援助了困难群众。加班、熬夜、赶不上饭点更是常态,但叶小华依旧深深热爱这份工作。家里人也曾劝过叶小华放下接访工作,多出去游玩散心,但叶小华总是笑着拒绝他们。“我就像一位‘志愿者’,心里只有如何为法院、为社会多解决一些矛盾纠纷,这就是我。”怀揣着炽热的情怀,叶小华把接待工作做到了人民群众心坎里。

周日发

善解“千千结”的“发哥”

在漳州平和县人民法院霞寨人民法庭,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留着板寸头,一身衬衫、牛仔裤装扮,精神矍铄、利落干练的驻庭调解员兼陪审员——周日发。他年近六旬,但法院的年轻同事都亲切地称他为“发哥”;他不是党员,却带动所在法庭的党员调解网络深入村镇多元解纷。五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工作就是用调解方式化解辖区民众的各类矛盾,当好平和法院霞寨法庭的“稳压器”。

“来来来,先坐下,咱们先来喝一杯茶。”对于地道的闽南人来说,这是最熟悉不过的待客之道,周日发把这一套做法搬到了法庭,一下子消除了当事人对法庭的畏惧感。他也就是这样迎来了一个个调解对象。

2016年4月,一起离婚案件引发了“百人围观”,这也是周日发调解生涯中见过场面最大的一起离婚案件,该案中的年轻夫妻结婚才几天,因为矛盾无法化解,便到法庭提出诉讼请求离婚,双方亲戚、好友共一百多人一同到调解现场。黑压压的人群几乎包围了整个法庭,各方意见不一。此时,周日发深知,务必快速抓住关键点,以点带面全面化解矛盾,避免人多引起其他安全问题。他立马请双方各选出若干位代表一同到调解室进行调解,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等调解方法来讲事实、讲情理、讲法律,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信任。交谈中得知男女双方因为经济纠纷引起矛盾要求离婚,对于离婚提出的请求,双方各执己见,男方要求女方还清结婚的聘金、聘礼,女方则要求男方父母偿还向女方父母所借的两万块。找到矛盾症结以后,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及一同到来的亲朋好友被周日发的真诚与耐心打动,最终提出,男方当场支付女方一万元的调解结果,双方欣然同意,该起离婚案件案结事了。

无论是农村的离婚案件还是经济案件,“发哥”都会把它当成自家的事,迅速想出解决方案,不仅努力做成他们的思想工作,有时甚至还自掏腰包帮助他们。

自2014年担任陪审员以来,周日发参与合议各类案件800余件;自2016年作为驻庭调解员至今,共调解民事案件1000余件,这样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了基层法庭干警的办案压力。2017年,他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陪审员”称号。

周日发说,他对“公平正义”四个字心存敬意,因此在调解工作中常常提醒自己要葆有“公心”,同时,做好调解工作不仅需要社会经验,最重要的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唯有不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调解工作,才能让自己的调解工作和陪审工作做得更加专业,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吴文良

从“老牌”上访户到“金牌”调解员

泉州石狮市人民法院有位“金牌”调解员,他叫吴文良,2019年以来,已调解成功808件纠纷。谁也不会想到,他曾经是一名“老牌”上访户。

上世纪90年代,吴文良经营的酒店生意。因一场大火遭受重创,被供应公司诉至法院。但吴文良认为是原告擅自拆除水电房,过错在先,提起反诉。案件经过二审法院终审,吴文良败诉了。一时间,数百万资产被强制执行,200余名员工面临下岗。但吴文良始终坚信自己是占理的,法律是公正的,为此,他开始长达6年的上访之路,历经波折,最终等来公正的判决。

正是这段经历,让法律的种子在吴文良内心生根发芽,2014年11月受石狮法院邀请,他成为一名驻庭调解员。上岗后,吴文良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每天清晨,早早就从家里出发上班,到了办公室看资料、打电话、做调解工作。案件多的时候,他经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早出晚归,担任调解员后吴文良比以前更忙了,这招致了家人和朋友的不解。

妻子劝他:“干这活儿,成天家长里短,磨破嘴皮,吃力不讨好。”朋友给他出主意:“就凭你以前管理酒店的经验,随便去哪个企业任个职,少说也有10万年薪。”吴文良不为所动:“别人有难处,帮上一把,这不就是在做善事吗?”面对旁人的不解,吴文良坚定前行。

有一天,一位80岁高龄的老妇人走进了吴文良的调解室,因赡养纠纷要起诉五个子女。了解情况后,吴文良心里酸楚不已:“您别担心,这事法院会管的。”

接手这起案件后,吴文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他要来了老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电话号码,因对方白天上班不方便接电话,吴文良便把电话调解工作安排到了晚上。为了增强调解效果,还邀请了社区调解员和法官共同参与现场调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五个儿女愿意承担赡养母亲的义务。多年的赡养纠纷终于有了结果,老人可以安度晚年了。

类似的案子,在吴文良工作中并非少数:帮身在异乡的农民工讨薪,将吵闹干架的夫妻劝和回家,让对簿公堂的商业伙伴握手言和……

“有纠纷,找老吴。”不少当事人慕名前来。如今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

“把话说到当事人的心坎上。”秉承这一理念,吴文良将调解的路越走越宽。

刘昌汀

用温情调和千家事

今年67岁的刘昌汀,在三明永安小陶镇岭后村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10年,永安市人民法院小陶法庭邀请已卸任村主任的刘昌汀担任专职驻庭调解员,并设立“老刘调解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刘氏宗亲理事会和老年协会三个平台的联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农村纠纷看起来是些鸡毛蒜皮的‘闲事’,但处理不好,就容易酿成大案件。我现在精力还行,能为法庭、为群众做些事情让我感到十分幸福!”老刘笑呵呵地说道。

2018年,小陶镇中坂村的张某在未通知邻居林某的情况下,将两家相邻的过道扩大为车辆通行便道,实际上占用了林某约“一分半”的承包地,林某找张某协商时,张某却认为占用对方这一点地无所谓,林某气不过大骂起来,最后二人大打出手。当地派出所出警后,邀请刘昌汀到现场进行调解。第一次调解未能成功,但老刘并未放弃,经询问了解到该村的老年协会会长张某在村里面德高望重,这两户人家对他也极为尊重,老刘立即决定邀请老年协会的张会长一起介入调解。经过一夜长谈,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邻里之间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作为驻庭调解员,我的职责就是积极配合法官们一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刘昌汀介绍,在日常调解矛盾纠纷时,往往会遇到当事人不了解法律的现象,而这个时候,他就以多重身份做好双方的安抚工作。“人家看我一个老头子这么热心在帮他们调解,就比较信任我。我会先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再与法官配合,组织双方协商,从而促进纠纷化解。”刘昌汀说道。

退休后的刘昌汀始终在基层一线发挥余热,为人民群众的纠纷四处奔走。平日里,只要当事人的电话一来,他总是只有一句话,“稍等,我马上就到。”每逢年节、周末,他都无一例外的到庭值班,十年如一日,值班干警劝他周末歇一歇,他却说,“农村群众很多会在周末跑来咨询和调解的呢,我老人家,正好没地方去,还不如过来坐坐,为大家服务。”

村里人朴实,调解成功后,总想送他一些自家酿的老酒、土鸡蛋表示感谢,但都被刘昌汀一一婉拒。“这是我分内的事情,帮到人我也很开心,怎么能收人东西呢。”刘昌汀说道。

维护和谐为使命,带着温情做调解。2013年以来,刘昌汀共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85起,成功化解1211起,调解成功率高达81.5%,默默地为小陶法庭辖区五个乡镇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做着“微不足道”的“小事”。

供稿:陈征、周晓彬、吴春华、王丹婷

福建高院

ch_fjgy

原标题:《重阳特辑 | 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向他们致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