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东莞潢涌村:村集体经济结两个文明硕果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2020-10-25 17:4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广东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过去招商时,没人瞧得上。经过40余年发展,该村摇身一变成为“明星村”,去年村集体资产69亿元,可支配收入6.6亿元。这个数据在全市300多个村中,都名列前茅。

10月23日,第二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在潢涌影剧院落幕,来自全省的22支队伍登台表演。中堂镇党委委员黎锡浩说,潢涌村的体育馆、影剧院建得比镇里的都好,如体育馆可容纳3800名观众,常被镇里征用来开展篮球赛。

潢涌村的文明户达标率97%以上,其奖品有茶杯、自行车、被子等。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摄

潢涌村亮眼的数据还有很多,如大专以上学历村民超两成;每年 “奖教奖学”约150万元;在全村4200余名劳动力中,有3800多人在村内工作;村集体兴建了近千套保障房,以成本价卖给本村村民;全村有1200多名志愿者,文明户达标率97%以上。

“我可以自信地说,潢涌村现在已经全面实现小康。”潢涌村党工委书记黎锡康说。

潢涌村强大的村集体经济最为人津津乐道。村办企业金洲纸业年产值65亿元,其规模在珠三角地区的造纸企业可排到第三。潢涌村党工委副书记黎惠华说,造纸产业支撑了全村约95%的经济命脉。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潢涌村的村集体经济依旧强劲,这在整个珠三角都非常罕见。黎锡浩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潢涌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走出了自己的路。

“村干部很有魄力,适度分红,重保障。”潢涌村一村干部表示,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配套设施上,重点照顾需要帮扶的群体,最终受惠的是广大村民。

潢涌村户籍人口1.1万人,该村成立13支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了1200多名志愿者。

从“三尾之地”发展为全市富裕村

面积9.5平方公里的潢涌村位于东莞北端,三面环水,与广州增城隔水相望。这样的地理条件一度让潢涌村发展受限。据当地村民介绍,潢涌村距离镇上也很远,过去电压不够,水压也不够,出村要坐船,没有通公交车,被大家调侃为是“路尾”“水尾”“电尾”的“三尾之地”。

44岁的黎一帆至今记得,直到初中前夕,他才第一次去东莞市区,那是爸爸带他去看电影,他们先坐船出村,然后步行至市区,“整整走了4个小时”。

过去,潢涌村村民以种田、务农为生,收入低,住的是砖瓦房,有的房子还漏雨。改革开放后,“三来一补”成为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邻镇邻村招商“红红火火”时,潢涌村却无人问津。

怎么搭上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是摆在全村的第一道难题。

“招商不成则自己闯。”潢涌村党工委副书记黎惠华告诉澎湃新闻,在老村党支部书记黎树根的带领下,全村自力更生,走上自办工业发展集体经济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潢涌村办砖厂,最高峰时年产红砖1亿块。1982年,潢涌村发展水泥业,年产水泥最高时达到了20万吨,建材业一度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真正让潢涌村腾飞的是造纸业。黎惠华说,早在70年代,潢涌村就办了造纸厂,但规模不大;1986年-1995年,潢涌村先后建成14台圆网纸机,年产量17万吨。从1996年开始,造纸产业逐步取代红砖、水泥等建材业而成为潢涌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30多年来,经过多次产业升级,潢涌村的造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黎惠华说,目前,村内最大造纸企业年产能近150万吨,年产值65个亿,其规模在珠三角地区的造纸企业中可排到第三,前两名都是上市公司,“造纸产业支撑了全村约95%的经济命脉”。

数据显示,去年,潢涌村集体总资产达到69.31亿元,可支配收入6.63亿元,集体公益福利费总支出1.77亿元。在村一级对比中,潢涌村的经济实力是全镇第一,在全市300多个村中也名列前茅。

村里建了一千套保障性农民公寓,均以成本价出售给本村村民。

高度保障,适度分红

如今的潢涌村,村道开阔,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不少外村人来此休闲。临近河涌的江滨公园,“十里榕廊”风景宜人,散步、跳广场舞、练太极的村民很多,这里又被村民们称为“长寿路”。

在文体场馆建设上,潢涌村更是重金投入。面积达35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5万册,自2005年11月开放至今,年接待读书5000人次。于2005年投入使用的体育馆,设有3800多个观众席,因建设水准高,常被镇里征用来开展篮球赛。可容纳1300多人的影剧院,建设时间已经有20年了,仍是全镇最好的剧院之一。

2009年,潢涌村第一期500套保障性农民公寓落成,以成本价出售给村民。目前,第二期500套保障性农民公寓正在建设中。据澎湃新闻了解,该公寓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价,不对外销售,而且是集体房产证,村民购买后不能出售。

已住进公寓的85后女孩黎润清表示,东莞的房价很高,普通家庭买不起,农民公寓帮助了像她一样的青年,既改善了一家人的住宿条件,也能让她更安心地在村内工作。

当村两委干部多年的黎德嫦说,潢涌村的村干部有魄力,一直坚持完善“公平普惠、高度保障、适度分红”制度,逐年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让村民公平普惠享有发展成果。

中堂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主任黎淑君也潢涌人,她说,多年来,潢涌村的经济实力一直是全镇第一,但分红却不是。黎淑君记得,2005年的分红,潢涌村每股分5000多元,就不是全镇最高。

让镇党委委员黎锡浩印象深的是,潢涌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享有3万多元的福利保障,这既保证了老人的生活,也让老人的子女无负担。

潢涌体育馆建得比镇里的都好,常被镇里征用来开展篮球赛。

传承“德本”文化,奖教奖学

自1994年开始,潢涌村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两年表彰奖励一次。目前,文明户率达97%以上。因勇救落水者,53岁的黎润景被评为见义勇为和“东莞好人”。他告诉澎湃新闻,文明户是村民们最为看重的荣誉之一,谁家获得的文明户奖品多,村民们都暗自“攀比”、“较劲”。至今,黎润景家仍在使用30多年前获得文明户奖品——茶杯。

2018年11月,潢涌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成立了爱心帮扶、居家养老、流动人口等13支志愿服务队,吸纳了全村1200多名志愿者。

每年,潢涌村投入约400万元,开展篮球、龙舟、曲艺、太极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多位村民表示,近年来,可明显感受到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

让村民们自豪的,还有该村的“重教传统”。数据显示,在全村户籍人口1.1万多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村民已达248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后3人。

31岁的黎胜锋大学毕业后曾在外工作,后回村发展。目前,黎胜锋是潢涌村最年轻的村干部。黎胜锋说,村里一直重视教育,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1994年至今一直坚持举行奖教奖学表彰大会。

目前,潢涌村每年奖教奖学150万元左右。村民们认为,这和该村传承德本文化的历史传统一脉相承。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潢涌村每年投入约150万元奖教奖学,其奖励方案是,获得优秀教师的,奖1000元左右;中考考上东莞“六大名校”的,奖3000-5000元;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的奖10万元,考上985、211的奖励2.5万元,考上一本的奖2万元,考上普通本科的奖1.5万元,若读研奖3万元,读博奖5万元。

在黎德嫦看来,尊师重教是潢涌村一直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潢涌村以黎姓村民居多,南宋期间,黎氏始祖黎宿从外地迁到潢涌定居。据传,黎宿因“割股愈亲”的孝义受到皇帝的奖励,旌其门“孝义”,嘉其里“德本坊”。此后,潢涌村传承“德本”文化,创办书院。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潢涌村培养出秀才600多人,举人36人,进士8人,有“文武进士之乡”的美誉。

多位回村工作的大学生向澎湃新闻表示,考虑到村里发展不错,也能就近照顾父母,回村工作的大学生很多。

10月23日,第二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在潢涌影剧院落幕,来自全省的22支队伍登台表演。

开启第三次产业升级转型,迈向多元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黎惠华表示,潢涌村造纸产业的原材料是废品,通过回收再利用,本身较为环保。近年来,根据企业规模的发展需要和国家环保政策要求,村内最大企业金洲纸业累计投资超过2.5亿元,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资源化、减容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潢涌村的江滨公园呈现“十里榕廊”的美景,被当地村民称为“长寿路”。

村民们的感受是,现如今,村内的保洁工作提高了,“干净了很多”,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蚬“又回来了”。

澎湃新闻了解到,当前,潢涌村已开展第三次产业升级转型,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确立了“一专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明确立足造纸产业的同时,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实现“四轮驱动”。

潢涌村计划投5亿元对现有集体厂房物业进行拆旧建新,利用富余资金扩大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如2017年投资5亿元购买东莞市区2万多平方米的写字楼,预期年租金收入约2500万元。同时,潢涌村利用富余资金参与信托投资计划或市政项目建设,做银行结构性存款,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截至2020年6月,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1.58亿元,预期年收益可达到8113万元。

“规划在前,逐年适度投入,一年一小步,五年见成效。”2016年,潢涌村委托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编制发展战略规划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潢涌已经制定了古村落保护规划,计划投入8000万元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修缮,乡村总体发展战略与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正在分步推进。

回顾潢涌村的发展,最引人瞩目的是,其村集体经济依旧强大。

潢涌村鸟瞰图   潢涌村 供图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缺乏活力、效益低下,全国多数乡镇企业、村办企业面临倒闭、转制。而潢涌村自办的集体企业却能一路做大做强,并凭此高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近年来颇受外界关注的农村典型样本之一。

黎惠华表示,潢涌村的发展经验在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科学谋划,敢闯敢试。同时,积极传承弘扬德本文化,这是一种以宗族文化为纽带的家文化精神,村办企业60%的职工是本村村民,“绳往一处扭,劲往一处使,把企业当家,把集体当家”。

    责任编辑:李思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