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范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0-10-24 2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崔清林主持。

崔清林: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欢迎大家出席濮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范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范县脱贫攻坚重要成果,通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工作部署。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

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丽玲同志;

范县扶贫办主任孙道军;

范县卫健委主任刘波;

范县教育局局长黄守月;

范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孙同仲;

范县民政局局长王丙臣;

范县水利局局长张兴来;

他们将向大家介绍范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驻濮各新闻单位、市属和中原油田各新闻单位以及范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以下两项议程:一是由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丽玲同志介绍范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二是请记者就相关问题提问。

首先请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丽玲介绍范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赵丽玲: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范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范县县委、县政府,向一直关心支持范县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辖13个乡(镇、办事处),574个行政村,56万人。黄河、金堤河横贯县境,沿黄线长达47公里。范县198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全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2.7%,有17730户57355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近年来,范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16.08亿元,实现15696户53278人脱贫,1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75%。2020年2月2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范县正式脱贫摘帽。

在这5年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六个坚持”。

一、坚持系统谋划,思路举措逐步完善。我们不断深化对贫困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突出“目标、问题、创新、实干”四个导向,压茬实施了“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项目建设“百日会战”,“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提升,“十星放心村、十星达标户”创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等5大专项活动,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注重因地制宜,提出聚焦责任落实、聚焦精准要义、聚焦政策落实、聚焦持续增收、聚焦群众期盼、聚焦脱贫成效“6个聚焦”的思路要求,系统制定50余个政策措施配套文件,部署开展产业扶贫全覆盖、危旧住房全清零、教育医疗全跟进、社会救助全兜底、社会各界全参战、党建引领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攻坚行动,探索出了一条富有范县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通过这几年努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工作举措,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契合县情实际,得到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协同联动,攻坚合力不断加大。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拼搏,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范县认真贯彻“县抓落实、乡村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4大战区,组建16个专项工作组,243名科级干部联系非贫困村,331名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4186名镇村干部坚守一线,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要求,县委书记遍访了全县151个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遍访辖区贫困户,凝聚起克难攻坚的强大合力。统筹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86家企业与11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37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省市领导多次到范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积极帮助范县争取资金项目,中石油累计投资3510万元定点帮扶范县,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范县开展对接帮扶活动,推进一批帮扶事项落地见效。

三、坚持对标对表,脱贫质量持续提升。严格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等问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农村公路达1428公里,供电能力提升2倍,574个村全部通客车、通自来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获“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红旗渠精神杯”21连冠。聘请专业机构开展住房鉴定,逐户挂牌标识,累计鉴定32196户、改造6405户,实现危房改造动态清零。黄河滩区32个村7387户26348人挪穷窝、搬新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资助体系,发放资金5887.1万元,惠及8.5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方位落实医保政策,县内21家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100%、住院报销比例90%以上、慢性病患者门诊报销比例80%以上。“四中模式”助力老弱群体,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聚焦中央和省、市反馈问题,构建“1+7”问题整改体系,强化整改举措,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

四、坚持产业富民,脱贫支撑更加稳固。从多年的实践看,难点在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培育富民产业。范县通过引龙头、建合作社、能人带动等方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扶贫产业增收,实现可持续脱贫。瞄准市场需求,整合各类资金8.27亿元大力发展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和光伏、车间、电商等新兴产业,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形成了“村村有实体经济、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产业扶贫格局。投资2.3亿元建成107座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统筹收益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15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大力推进来料加工,投资3177万元支持89个扶贫车间建设,带动2050名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深化范县义乌合作,开通物流专线,15家企业与5个乡镇签订合作协议,提高了扶贫车间经济效益和带贫成效。开发保洁、保绿、护河等公益岗位6952个,安排无产业发展能力贫困群众上岗就业。依托“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品牌,以优质稻米、绿色莲藕、有机葡萄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培育了佑林葡萄、家合农业、小洋子食品等现代农业企业48家,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316家,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抱团发展模式。

五、坚持党建引领,政治保障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和先锋队。范县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最大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建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县级干部联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累计整顿18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持续增强。创新开展“三面红旗”争创活动,探索实施红旗村挑战赛。组织全县1.3万名农村党员通过联户帮扶、领办参办合作社等途径带动群众增收,吸纳贫困群众以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杨集乡王彤彤等积极响应“零彩礼”,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点击量达1.9亿次。注重以文化人,创作编排了《驻村第一书记》《石磨的婚事》等作品60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村规民约,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六、坚持优化作风,干在一线彰显担当。脱贫攻坚一线既是干部增长见识、历练才干的“大熔炉”,也是考察识别干部作风、能力素质的“试金石”。范县持续优化作风,把脱贫攻坚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渠道和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实行战区竞赛、周三住村、观摩评比、视频调度、授红黑旗等运行管理机制,分阶段下发《作战令》,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协调解决问题,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2019年,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56人,其中第一书记34人。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累计查处问题125起,党政纪处分157人。坚持政治巡察定位,推动巡察监督向村(居)延伸,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2016年以来,通过全县干群的共同努力,范县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村通上了硬化路、动力电,户户住上宽敞、明亮、安全的房子,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教育医疗有了保障,群众讲真话、干部办实事,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县域经济持续向好。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范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县上下的不懈奋斗,也离不开大家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真诚邀请大家多来范县采访报道,多宣传范县、推介范县,为范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崔清林:感谢赵县长的介绍。刚才赵县长从六个方面精准概括和总结了范县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媒体朋友,各位记者可以就范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提问。

河南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想问一下孙道军书记,目前,范县扶贫产业发展如何?带贫成效如何?

孙道军: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近年来,范县坚持以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主线,先后开展产业扶贫“百日会战”、扶贫产业巩固提升等专项行动,仅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27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52个,形成了以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五大产业”为主,光伏、车间、电商等新兴扶贫产业为补充的“5+N”产业扶贫“范县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资产受益、劳务增收、土地流转等模式,实现每户贫困群众都有两项以上稳定增收渠道和可靠收入来源,产业扶贫已挑起了范县脱贫攻坚“大梁”,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源头活水”。

一是五大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按照“育龙头、扩规模、拉链条、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先后引进牧原集团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签约河南闽丰食用菌种植茶树菇,联手烟台东顺食品建设瓜果蔬菜产业园,聚力青岛水滴联创科技开展黄河小龙虾市场化运作,持续推动“五大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累计发展食用菌种植150万㎡,温棚瓜菜等设施农业2.2万亩,水产养殖9850亩,特色种植6850亩,规模化养殖场34个,直接带动贫困户4067户11287人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探索“光伏+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投资2.3亿元建成总容量29.32兆瓦的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107座,累计收益5170.94万元,全县15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并通过设置农村公益岗等二次分配方式,带动4269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探索“车间+企业+贫困户”模式,通过“政府奖补、企业运营、贫困户就业”的方式,实现三方共赢,累计为89个扶贫车间发放奖补资金3177万元,带动2045名群众月均收入1500元以上。探索“电商+合作社+贫困户”“互联网+政府+农业”等模式,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400个,完成电商培训3589人,带动94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电商工作。2020年以来通过县长代言、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小龙虾、双孢菇等特色农产品抢鲜上市,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成功摆脱疫情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巩固优势、壮大规模、培植龙头、拉长链条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现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带贫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崔清林:请继续提问。

濮阳日报记者:基本医疗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和核心指标之一。我想问一下刘波主任,范县是如何保障农村群众健康的?

刘波: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个100%、两个90%”健康扶贫目标任务,强化工作力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让困难群众“少生病”。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工作,依托河南省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健康扶贫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免费“两癌”筛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2016年以来,持续对151个贫困村开展免费义诊,开展“两癌”筛查累计33772人,免费孕前优生检查10531对。

二是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在全市率先推行所有农村参保群众县域内住院,均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既保障贫困群众政策应享尽享,又拓展了保障覆盖面。采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五重保障”,极大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负担问题,让群众“看得起病”。自政策实施以来,“五重保障”累计补助7889.63万元,群众自付比例为6.14%。

三是让困难群众“看得上病”。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一头抓县级医院建设,一头抓村卫生室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为按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3.93亿元,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其中,建设了5个县级医院医技、病房楼,6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3个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和37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范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四是让群众“看得好病”。开展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范县人民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范县中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医联体。两家上级医院常年有省级专家在范县坐诊、查房、手术、讲学。

成立两个医疗集团与县内12家卫生院共建医共体,实行“七个统一”。全县12家卫生院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濮阳市人民医院、范县人民医院全部开通远程临床会诊。目前,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与范县人民医院、范县中医院进行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会诊系统的安装,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市、县专家的优质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继续稳定巩固脱贫成果,做到脱贫不脱健康扶贫政策,以高质量的健康扶贫成果,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崔清林:请继续提问。

濮阳早报记者: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想问一下黄守月局长,范县在脱贫攻坚中是如何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的,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守月: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既是扶贫的重要目标,也是扶贫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范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重点任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一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紧抓标准化学校建设契机,从最薄弱的学校、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1.76亿元,新建学校12所、教学楼26 幢、餐厅及多功能厅4个、教师周转宿舍630余套;投入772万元,购置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建设15个“视频直播网络互动教室,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先后招聘特岗教师750人、招聘教师120人,全部分配到乡镇偏远学校。实施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人均每月补助200至600元,在此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列支150万元,对230余名滩区教师每月发放补贴500元。建立城乡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等方面对乡村教师予以照顾倾斜,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是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及时与扶贫部门结合,对全县适龄子女进行全面摸排,实施动态管理,为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奠定坚实基础。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资助体系,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5887.1万元,惠及学生84646人次;广泛募集资金,大力开展“金秋助学”,发放助学金621.5万元,资助学生2684人,农村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因贫上不起学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四是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创新开展“千师访万户”活动,广大教师走村串户,摸实底、查实情,准确掌握每一名建档立卡学生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帮扶模式。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全县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达到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脱贫攻坚,教育为先。我们将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范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谢谢!

崔清林:请继续提问。

大河报记者:农村危房改造是实现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举措。我想问一下孙同仲局长,范县是如何完成现有农村危房动态清零的?目前成效如何?

孙同仲:人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有房才能有家”。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范县始终把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保障放在决战脱贫攻坚关键环节,明确危房改造责任,全面摸清改造对象底数,做到精准全覆盖,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逐户排查鉴定。为彻底解决对象不精准、档案资料不规范等问题,县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周密安排部署,采取住建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和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鉴定的方式,对全县所有4类重点对象房屋质量进行全面鉴定,出具鉴定报告、逐户挂牌标识,累计鉴定四类对象32196户。建立问题台账销号制度,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认真整改,主要整改了政策落实不全面、危改面积不达标、危改质量不过关、资金拨付不到位等问题。

二是严格规范程序。聚焦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在住危房实施清零改造。主动与县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接更新贫困户信息,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对象确认程序,落实三级公示制度,确保危房改造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完成目标任务。农村危房改造直达民生,是“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最直接体现。2016年至今,仅5年不到的时间,全县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405户,其中4类重点对象5650户、非4类重点对象755户。投入资金共计7767万元,有效解决了近2.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危房改造达到了“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总体要求,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总体目标。

下一步,在全面完成“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上,持续做好动态监测,及时消除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隐患,保证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圆满收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崔清林:请继续提问。

濮阳新闻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我想问一下王丙臣局长,范县是如何落实好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政策?

王丙臣:我们针对重度精神、智力和肢体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居家护理难、家庭负担重、牵扯精力多等问题,探索出“邻里照护、日间照料、居村联养、集中托养”的范县模式,提升了特困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线。

一是“邻里照护”模式。针对无配偶且无子女抚养、无固定收入、无独立生活能力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员,在全省率先探索“邻里照护”模式,出台相关文件,每月给予300元生活补贴,由亲属或邻居承担其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居家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是“日间照料”模式。为解决困难老人因家人务工日间难以照料的难题,我们在有条件的村改造了部分老村室、老卫生室、老学校等,建设村级日间照料中心,白天提供一日三餐、午休、娱乐活动等服务,晚上回家居住。资金来源采取个人交纳、社会捐助的方式,工作人员采取公益岗的方式,既保障日间照料中心正常运转,又让困难老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居村联养”模式。针对部分困难群体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思想,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集中整合社会救助、危房改造资金,将困难群体的宅基地进行置换,在村内集中建设住房,特殊困难群众享有居住权,实现“居村联养”模式可持续;整合民政、残联等部门政策资金,配备生活用品及照护人员,特殊困难群众拎包入住、集中起居。

四是“集中托养”模式。针对部分重度肢体、精神、智障残疾人和困境儿童,我们在县级层面建设了集中托养中心,为一些无近亲属照料的困难群体高标准打造幸福家园,出台一系列政策,整合政策资金,解决了贫困弱势群体居住、生活、就医、就学“最后一公里”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各项任务。

崔清林:请继续提问。

范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我想问一下张兴来局长,范县在推进小龙虾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张兴来:近年来,范县把发展水产养殖作为脱贫攻坚五大产业之一强力推进,尤其把小龙虾养殖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加大废旧坑塘、低洼地开发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范县现有规模化小龙虾养殖基地4个,稻虾、莲虾综合种养示范区2个,养殖面积达7000多亩。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业发展与带贫效益双丰收。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推进小龙虾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范县水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水产养殖及小龙虾养殖奖补政策,对集中连片发展100亩以上的小龙虾基地每亩奖补1500-2000元,已发放奖补资金545万元;先后投资3460万元为带贫效益好的基地配套建设生产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为提高经营主体养殖水平,我们先后引进济宁市润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松城种养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驻范县,带动养殖户发展;与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达成技术合作协议,省水产院专家组常驻范县现场指导;邀请信阳农林学院、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等院所教授,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

三是培育特色品牌。为提高范县小龙虾知名度,县水利局注册了“豫范黄河生态龙虾”公用品牌;范县融媒体中心开辟专栏,跟踪报道小龙虾产业发展情况;县长赵丽玲为范县小龙虾进行代言;成功举办范县首届小龙虾大赛,使独具“白腹美”特色的范县小龙虾成为新一代“网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我们注重带贫实效,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通过入社分红、资产受益、奖补受益、劳务增收、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带贫。目前,水产养殖产业共带动贫困群众1396户3397人。

下一步,我们与青岛(海尔集团)水滴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再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一万亩,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条。通过3-5年的规模化运营,进一步扩大范县小龙虾养殖规模,实现小龙虾产业规模和效益双提升,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崔清林:谢谢刚才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我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们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方面的信息,可以会后与范县县委宣传部联系,进行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发布会通过赵县长关于范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介绍,以及范县各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就范县产业扶贫、基本医疗、兜底保障、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方面工作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范县脱贫攻坚工作确确实实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绩。目前,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已经进入收官的关键阶段,希望各媒体继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来源:濮阳网

————————————————

原标题:《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总攻战范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