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居家养老如何推进?今年将完成超1万户住宅适老化改造

红星新闻
2020-10-26 10:51
直击现场 >
字号

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这天,不少市民会选择登高远眺、赏菊花等活动。随着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实际上,养老的话题现已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模式更加普遍。如今,成都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情况怎样?有何难题?如何解决?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相关点位,具体了解成都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做法。

『破解难题』

家庭照护服务:把“养老院”搬进家中

实际上,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目前居家养老是大数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对于健康老人来说,社区养老解决餐饮、医疗、照护等服务需求相对比较容易,而失能老人由于需要专业的照护,社区养老服务难以满足照护需求。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正在试点的“家庭养老床位”给出了答案。据了解,今年7月,由成都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实施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率先在中心城区开展试点。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等需要照护服务的老年人上门提供“类机构”照护服务,将“养老院”搬进老年人家中。

家住双流区东升街道城塔社区中医院宿舍小区的谢奶奶已经80多岁了,自老伴去世后,便独自一人生活。“一个人在家,最担心的就是煤气泄露啊、火灾啊,一晚上要起来检查好多次。现在终于放心啦!”谢奶奶告诉记者,如今的家中,在厨房里新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烟雾传感器;在卫生间、床边安装了紧急铃,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

家庭照护中的紧急报警器、燃气报警器。 本文图片 红星新闻

为谢奶奶提供居家服务的,是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据中心负责人胡程曦介绍,目前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分为了7大板块:居家安全智能服务、健康智能服务、餐饮服务、康复服务、照护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以及日常生活服务。

“除了双流区,我们在青羊区、高新区、金牛区等都进行了布点并设置了一个居家服务馆,每个点位配置一名家庭管家和几名护工。”胡程曦说,家庭管家负责对接各老人家庭,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随时了解更新老人的动态和需求,护工则会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在费用方面,设备安装是免费的,其他根据老人需求,按项目不同,收费不同。“目前,中心已签约了近60家居家照护床位。而根据目前的推进速度,预计到年底会签约1800~2400家。”

此外,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了解到,按照试点方案工作规定,对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家庭照护床位将实行“以奖代补”,叠加基本养老服务补贴、服务性床位补贴、长期照护保险等政策红利。

家庭照护床位可根据老人实际需求配置相关设施。

『提升服务』

家庭适老化改造:

今年将完成1万多户住宅改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对居家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方式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如何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难题?在成都,一项已经推进了4年的工作正在继续。

据了解,2020年,是成都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第4年。在今年,成都按照“一户一方案”,将对成都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共计1177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资助完成住宅适老化改造。

成华区崔家店北一路六号宿舍的张婆婆,便是其中之一。最近,她的家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进门时多了穿鞋凳、卫生间多了坐便椅、洗浴凳、弯柄洗澡刷,床边多了感应夜灯、紧急报警器……这些物件的加入,让本来不大的房间显得较为拥挤,但张婆婆却很是高兴。“现在生活方便了不少。”据了解,张婆婆今年76岁,独居一人的她,身患多种疾病,加之腿脚又不便,一上厕所、一起身,对她来说都是安全隐患。因此,成华区民政局按照1000元的标准,根据张婆婆的居住环境,为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红外感应小夜灯。

据悉,明年成都市将持续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同时做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总结推广,吸引更多成都市户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家庭,低保及低保边缘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每户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补贴支持,实现愿改全改,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难题。

『高质量发展』

社区养老综合体:

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为一体

在居家养老服务之外,成都社区养老服务也在稳步推进。

此前,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今年成都市将力争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2022年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一个综合枢纽型的社区养老综合体。

那么,如何理解社区养老服务的综合体?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它是在街道层面重点打造的枢纽型养老综合体,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康养服务、便民服务和对下指导功能于一体的养老设施。“综合体建设面积至少500平方米以上,由专业的运营机构来运营,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性。”

同时,为推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未来,成都将推动“两大工程”和“三项计划”。“两大工程”即普惠养老设施增量工程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三项计划”是实施养老服务功能提升计划、养老服务行业质量提升计划和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计划。其中在养老设施增量工程中,成都提出到2022年全市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达到1万张、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实现全覆盖。同时,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一个综合枢纽型的社区养老综合体。

此外,在养老助餐体系建设上,今年将持续加大养老助餐体系的建设,按照城市社区15分钟、郊区30分钟的养老助餐体系建设,进一步织密助餐网络,并将继续推进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原题为:《成都居家养老如何推进?今年将完成超1万户住宅适老化改造》)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