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工人”不完全心理学:自嘲背后的积极力量

2020-10-26 18: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号·湃客“懂点心理学”专栏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师生撰写,内容聚焦时事热点,科普生活知识,涉及亲子教育、家庭关系、职场之道等诸多方面。将心理学应用于日常,让生活更加精彩。

撰文/ 毕健茹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王艳梅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最近,“打工人”这个梗突然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有人夜夜笙歌,有人一大早为生活奔波,早安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我要悄悄打工,然后惊艳所有人!”只要你一上网冲浪,就能看到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或者表情包。

 

图/ 网络

首先,这里的“打工人”的定义,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你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世界五百强的白领,只要不是压榨他人的资本家,那你就是一名“打工人”。

90年代时,我们将前往珠三角、长三角打工的农村人称为“打工仔”,他们往往从事体力劳动,这个称谓带有一丝卑微和低人一等的意味。从日本传来的“社畜”一词,也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指的是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像牲畜一样被压榨的员工。

然而,“打工人”却不同,他们一边忍受着繁重劳苦的工作和来自老板的压榨,一边还表现出不甘于现实和平凡的斗志与坚强。“明明已经是深秋,我旁边的路人却一直在说好热好热,我说对不起,都怪我,我是一名打工人。她说难怪我感受到炙热的情怀!早安,打工人!”这个段子反映的就是“打工人”对于生活的热望。

 

图/ 网络

从“打工人”三个字第一次上登上微博热搜至今,它的热度还在持续。为什么“打工人”之梗深得网民欢心?笔者在这里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打工人”火爆背后的积极力量。

群体归属感:打工人团结起来!

群体归属感(sense of group belongingness)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属于或应属于某一群体成员的意识。无论你是在办公室里敲键盘,还是在车间里拧螺丝,从生产关系来看,你都是为了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而付出劳动力的“被压榨者”,也就是“打工人”。

不想上班,但是为了生活还是得忍气吞声996,一个打工人的心酸能引起千万名打工人的共鸣。相同的打工身份和相似的情感拉近了劳动者们的距离,逐渐地,广大“打工人”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体现了一定的团结力量。

 

图/ 网络

在群体里的成员会倾向于响应其他成员的想法与行为,以达到一致性,增加群体凝结力。“老天爷不会辜负你的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幽默风趣的打工人宣言和语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们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喊话,获得情感共鸣的表现。

心理防御机制:打工人苦中作乐!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为了缓解由心理冲突所导致的焦虑而使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维持心态上的稳定,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与罪恶感。

“否认”“压抑”“合理化”“转移”和“幽默”都是常见的防御机制。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乔治·瓦兰特认为,“幽默”是一种积极的、成熟的、具有建设性的防御方法。“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早上好,打工人!”“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是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这种自嘲式的幽默,反映了“打工人”对现实清楚的认知与自身定位的了解。

 

图/ 网络

“即使生活欺骗了我,现实碾压着我,明天还是得出门打工。”不能逃离痛苦,那就苦中作乐,在窘迫的状况中以幽默的方式缓解焦虑与痛苦。打工人的搞笑段子和相关的表情包,无论是从制作上还是传播上,都为艰辛的劳动者们提供了一种幽默有趣的方式,以及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渠道,这或许也是它得以流行的原因之一。

自我鼓励:打工人追求美好!

“打工人”们在用各种沙雕段子自嘲的同时,也折射出一种积极的自我鼓励。心理学家认为,自我鼓励增强了行动的内在动机,促使人们向着所期盼的目标前进。“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加油!打工人!”

与一般的丧文化和佛系文化不同,“打工人”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对命运不屈不挠的坚强,众多打工人语录都透露出“打工人”对自己劳动的肯定与尊重,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冀。“说‘上班’,就感觉像是为生活所迫,不情不愿。说‘打工’,就像是带着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未来!”

 

图/ 网络

现实和目标的差距可能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没有自我鼓励的动力,人们难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靠近目标。每日以打工人语录来自我激励,会心一笑,幽默之余,也算是为自己加油打气,给自己勇气开展新的一天打工生活。

当下,“打工人”成为了奋斗和努力的劳动者们的代名词。残酷的现实,艰辛的生活,从不缺少唉声叹气的负能量,却少有同一阶层团结一致、在窘困中仍闪烁着希望的积极力量。“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加油,打工人!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 (2020).“打工人”刷爆网络!是自我鼓励,还是社畜自嘲?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10-22/9319618.shtml

青年思考公众号. (2020).“打工人”梗突然火遍全网,我们这些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http://www.wyzxwk.com/e/mp/content.php?classid=28&id=425398

Valcke, B., Hiel, A. V., Onraet, E., & Dierckx, K. (2020). Procedural fairness enacted by societal actors increases social trust and social acceptance among ethnic minority members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sense of societal belonging.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50(10), 573-587.

Vaillant G. E. (1998). The Wisdom of the Ego: Sources of Resilience in Adult Lif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mbas, A. S., & Esteban, M. A. (2018). The confounding role of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between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9(5), 1305-1327.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