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长治:千年铁府道苍茫 万里荫城见繁华

2020-10-26 12: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长治:

千年铁府道苍茫

万里荫城见繁华

荫城镇位于长治县上党盆地南缘,是上党地区的一个古镇。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寇宁摄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古镇情怀。一半人间烟火,一半往事如烟。古镇本有宿命,从古至今,穿梭在时光的缩影中,熙熙攘攘到繁华落尽,长途跋涉到返璞归真,新潮涌聚到历史沧桑。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古朴、自然、生态、静谧、底蕴,山西有这样一个古镇,不应该只有我们知道。

荫城古镇,被称为长治市“四大古镇”之一,素以生产铁器而名扬天下。从春秋战国时期,荫城古镇延续保存到现在。青石板上碾轧的痕迹,一排排老院构成错落别致的商道印迹……荫城古镇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和其他古镇有别,它更像一部跨时代商贸长卷,书写着“千年铁府、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商业史歌,更记录着古镇商贸往来、民风人情、落寞空寂的平常人家。

9月27日,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走进长治市上党区荫城古镇,曲径通幽处,重拾晋商流传至今的精神,感受潞泽商帮的风范。

荫城古镇是山西明清古村镇建筑的杰出代表,保留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山西晚报记者 马立明 寇宁摄

承载明清商贸记忆 记录曾经的经济辉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南挨老雄山,北临陶清河,东靠佛爷山,西倚潜龙山,荫城古镇铁货排两行。相传,荫城古镇是连接长治、壶关、高平、陵川四县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重要的商贸信息交流中心和商业集散地,这里曾万商云集,户挨户、院靠院、巷子深处见巷子,构成千年铁府、百年老字号商贸盛世。

商人在这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繁荣,还有深耕的文化底蕴及经商之风范。荫城商帮不仅走西口,还下江南。同时,从河南、山东、广东等地来的不同商客,经时间沉淀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据统计,荫城古镇现存古民宅5096间,特色院落18户,寺庙16座,旧戏台8座,旧城门7个,牌楼祠堂5个,门面店铺500余家。

走在荫城古镇,穿梭千年时光,你最直接的感受是“明清商贸记忆”:商铺林立的历史老铺子,明清商铺老院子,林林种种的商道巷路,都最大程度保留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及古村镇建筑的痕迹,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你别看咱这一排排大院,还有人说很萌,殊不知它金贵着咧。”同行的上党区委常委、荫城镇党委书记王燕讲述,过去,荫城古镇集荣光与富贵为一体,“万里茶路”的晋商们、客商们都会云集的胜地,荫城古镇2纵7横的老街里至少有500家以上的商行、商铺,而谈及春秋长平之战,沙场战士锋芒针对,唯铁府兵器乃真亮剑。

“户有八百,商有五百,店铺林立,经商如织,商贾如云,列市如栉”。这是关于荫城古镇的一段描述,鼎盛时期,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在荫城古镇有一条街,当地人称之为“后圪廊”,又称“铁货巷”。一家紧挨一家的老商行大多与“铁”有关。“瑞盛钉店”“永记铁庄”“隆盛魁”……这些老字号店铺有的带着生产加工坊,自产自销;有的带着马槽、骡马店、牲畜间,留客留信息;有的则是收购贩卖“两倒手”,抽着批发零售的中间利润;还有的则是慕名而来想一睹铁货风采,这里一派闹市景象堪称明清铁货最大的贸易街。

每一家商铺墙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明清老字号、贸易货物、东家姓名、建筑规模等类别,来往的人们可以判断这个店铺的“前世”。荫城古镇以大亨商行居多。荫城商帮以潞泽商人为主,长治、晋城往来的商户们,采购、生产、经营铁货、钉线、钉子,出行远途的马掌钉、骆掌钉、马背骑、茶箱钉、荷花钉,同时,还有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铁水壶、锄头、镰刀、燃灯壶、酒杯、菜刀等。

在这些老字号商铺里,每一位晋商鼻祖都极具商业头脑与原则,墨守着商道成规,在这里贸易贩卖的铁、煤、丝绸成为商道上珍贵的物件。晋商们以诚信为守,更以风雅和平相处为道义,他们率先实行经理人管理制度,将股权、经理权等发挥到极致。

绕不开的“铁符号” 随处可见的老门匾

荫城古镇,因铁而崛起,因铁而兴盛,因铁而萧条,因铁再复兴。明清时期,它是上党地区铁货交易集散地,全国远近闻名,绕不开的“铁符号”。如今,这里一切归于平静,消寂的村庄里,只有几户老居民留守着。

6大类品种,36项,2000多件藏品……在荫城古镇老街口,荫城铁器博物馆成为大家了解荫城铁史的必去之处。它集合着几大关键词:私人铁器收藏博物馆、铁史守望者、荫城“铁家伙”,几乎覆盖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些铁器是收藏人原建国20多年的“心血”,他从年少时收集钱币开始,逐步专注于铁器的收集、收藏。作为土生土长的荫城人,他按照年代、品类、作用等划分,每一件物器可供大众日常参观,希望能够让更多人通过这些老物件了解荫城的历史,从而保护它,传承“铁”的内涵与精神。

“铁,对于荫城古镇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不夸张地说,它是咱们荫城人的根、魂、精神。”被当地人称为“荫城通”的荫城古镇文化研究者张保龙介绍,铁器分为生产工具、宗教信仰、战场兵器、茶具等类别,这样一目了然,让人们看到这些铁器,可以探索当时的生活方式以及物件所带来的启示。

说到荫城古镇的文化符号,不可忽视的是随处可见的老门匾,荫城古镇开发办公室的刘智说到荫城古镇老门匾故事时滔滔不绝。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在古代,抬头即可见的匾额,一度被视为“古建筑之魂”“建筑的眼睛”。荫城古镇的老门匾通常为老字号商铺门牌字匾,一块块老门匾的表达极具考究价值和文化底蕴,藏着古代书法名家、江湖书法的书写方式,更蕴含着晋商们的远大志向与格局。

位于荫城古镇后圪廊4号院,门牌为六区19号的院府极具风格特色。整个建筑属于明末清初的风格,雕刻构造很讲究,糅合着木雕、砖雕、石雕,门楼是荫城罕见的“双层楼式”,上层的阑额正中有栩栩如生的浮雕麒麟图案,两侧是对称的三对麒麟嬉戏景象。下层过梁上设木栏杆,雕刻荷花、宝瓶、几案等图形,寓意平安吉祥。院门门匾上题为“阿那其居”,仅仅四个字便表达出另一种门匾韵味。《诗经·小雅》里有“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关于阿那其居,当地人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人丁兴旺、兴盛安居的寓意。

阿那其居、居之安、有无化居、积善余庆、和气致祥、不欺三尺、滋利为诚……这座商贸古镇的老门匾,从富商大户到一般平常人家,书写工整、娟秀,大多选自于《诗经》《尚书》《论语》等,一块块老门匾见证着商客们迁徙谋生的历史,袒露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寄托,更传递着商客们的处世哲学与商经。

中国传统村落琚寨村 富商富庶有内涵

琚寨村古称“凤凰村”,位于荫城镇东南佛爷山脚下,这里有一段段传说。很多当地村民称琚寨村为“文脉村”,每年村里都有学生娃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等院校,这里既是赵树理文化基地,也有着全国罕见的玉皇观。

进入村口阁楼一拐,便可以看到缓坡上碧瓦红墙的玉皇观,上面雕刻的九龙一凤琉璃影壁更被称为古建一绝。

因此,琚寨村也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整个村落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朴风貌,它也是荫城铁货集散地,除了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外,琚寨村千古传承下来的村风、民风被口口相传,为数众多的古建民居院落在村里完整保留下来,包括贾家大院、张家大院、居家大院、车家大院、许家大院等,从这些大院里,可以看到昨日荫城的繁华,也可以看到当地商贾、匠人们的气派与富裕程度。

13个院落、90间房屋组成的贾家大院为代表,这里成排的马槽铁环、泥石马槽,都折射着那个车水马龙的时代景象。行商之家张家大院右侧院的十二生肖“福”字影壁、“康逢吉”三字匾额、考究精致的砖雕、几案、花边图案都饱含寓意,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反映着当时潞商大户的家国情怀、精神追求以及关于后代传承的祝福与希冀。

代代传承“打铁匠”

锤起锤落“赤诚匠心”

非遗传人贾忠平给大家展示怎样锻造铁器。

俗话说,世间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铁匠之苦,日月可鉴,星火之照。入打铁行一日起,便注定要与淬火、炉子、水盆分不开,升腾而起的火星子,划破着一代代铁匠默守的岁月,也逐渐成为“沉默的见证者”。

如今,作为民间技艺的铁匠及铁技正逐步消失,只有很少匠人还在坚守。

因铁而生,因铁而兴,因铁而荣。自古以来,荫城古镇的铁货天下闻名,这里更是世代出铁匠。荫城镇琚寨村,自汉代以来,几乎家家有铁炉、户户会打铁,尤以打造“荷花钉”和“贾字刀”等各种铁具而闻名遐迩。

叮叮当当——呲呲——炉火烘烤着每一位到访者,锤起锤落间,“铁匠”贾忠平正在向大家展示着“趁热打铁看火色,好刀用在刀刃上”的铁技。只见,火焰四射下,黝黑的面庞露出憨实的笑容,这是贾忠平坚守打铁的第48个年头。他说,他这一生,打了一辈子铁,守了一辈子贾家老院子。

贾忠平三兄弟打铁远近闻名

在琚寨村,贾忠平三兄弟打铁远近闻名。而关于贾家打铁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整个家族以打“刀”而闻名,现在贾家手工菜刀都很受消费者欢迎。

铁货是咱们村的“拿手绝活”,决不能让它消失。66岁的贾忠平是长治非物质文化遗产“贾”字厨刀第四代传人,也曾被视为村里“最后的铁匠”。

打铁,既是种职业,也是种非遗技艺,它从民间诞生,早在远古时代,打铁为天下冷兵器而诞生,相传长平之战所使用的长刀就是铁府荫城人所打制的。到了贸易时期,晋商鼻祖们驮运的马杖钉、茶箱锁、荷花钉等,都是这里的打铁匠们而制。

“我这一生与火为伴,没有什么可怕的,最怕的是铁匠的消失。”有一天,贾忠平发现村里人们不再留恋打铁功,他坚守了大半辈子的铁炉后继“无人”,孩子们并不愿意跟着他学,反而搬到了城里,离开村庄,让他一度陷入焦虑。

打铁不苦闷 流传的是“精神”

在贾忠平的成长记忆里,打铁,极易受伤,却又充满诱惑力。

从16岁起,他和兄弟们经常陪着爷爷贾旺则打铁,那时候爷爷是全村打铁的“好手”。打铁的过程里,他们很少交流,几乎全是炉房的叮叮当当以及火焰的映射。但是,贾忠平却记住了爷爷的坚守。

后来,父亲贾金山继承了祖辈手艺,并将“贾字刀”做得更为实用。兄弟仨人就经常抡着大铁锤,跟着父亲打铁,鼎盛时期,他们家可以打出60多种铁器。

“一把菜刀坯子的形成,至少需要5000次以上的铁锤锤钝,12次以上的1100℃高温火。”贾忠平介绍,每天早晨5点,他开始烧炉子,直到晚上9点结束。每一把贾字刀的诞生,需要历经上万次铁锤锻打,炉中淬炼、雕刻、刨光、打磨等36道工艺步骤才得以完成。

一块铁变成一把好刀,其实也是铁匠们的一场苦旅。“我们贾字刀,绝对是可以一辈子用的菜刀。”贾忠平袒露,他希望贾字刀能够成为客户家里的“传家宝”,而他们家的刀还有一大秘笈便是祖传的“铁包钢”工艺,这种工艺会让刀背厚、刀刃薄、刀越用越锋利。

最终,他们三兄弟传承打铁技艺至今,将“贾字刀”远销至省外,不再是方圆百里知晓。

如今,造化弄人,这四个字成为贾忠平常念叨的一个词。生在铁匠世家,他深知铁匠随着时代而兴起,又随着时代走向落寞。他的一儿一女早已远离乡村,抵达向往的城市里生活,没有传承铁艺。

铁匠在贾忠平的记忆里落在了“传承”二字之上,也焦虑在传承之上。

“我这一代坚持下来,可是我的后代、下一代们还会坚持吗?”贾忠平担心铁匠终将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担忧贾家铁艺的传承使命。在他心中,打铁不仅是他一辈子的事,而是世代传承发扬的使命。

贾忠平内心深处保留着“铁匠精神”

赤诚火焰下,贸易铁商在远去,车水马龙不再攒动,现代工业化革命催眠着时代记忆。全村铁匠鼻祖们的热闹红火,贾忠平没有直观感受过,村里后辈、年轻人对铁匠的陌生却在重锤着他。

贾忠平内心深处保留着“铁匠精神”,更无数次回荡着“呐喊”与“渴望”。关于铁匠贾忠平的坚守,许多人并不理解,还有人认为他过于保守传统,在这个时代,手工打铁、手作铁器,早已被工厂机械化生产所取代。

贾忠平同琚寨村“以铁而兴”一样的共生感,也在逐步消失。可贵的是,时代长鸣下,只有老二家贾忠和的儿子,也就是贾忠平的侄子贾俊伟愿意打刀,他也成为新一代贾家刀年轻的“传承人”,关于年轻人传承祖辈铁艺,贾家兄弟表示愿意毫无保留地将全部技艺传授,并给予指导和培养。

年轻一代传承人多了几分创新和新思路,互联网+非遗铁艺的结合,将贾字刀品牌包装升级,从村里四代承袭的“院子”走到互联网平台去。

但是,贾忠平仍面临着一些艰难抉择,想要世代传承忠于“贾家人”培养,还是可以开放给更多的人们来学习,而能够深耕学习并坚守、传承下去的后人们又有多少?能坚持多久?他并不知。

他说,传承有时更像他点的“炉子”,但是,只要有后人有心学,那便是薪薪之火,充满希望。

上党文旅集团董事长郭向荣:

荫城古镇的保护及开发再利用

面临巨大考验

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采访团聆听荫城古镇的现场。

左手拿着命运之矛,右手举着时代火把。古镇、古街、古村落,从国家级历史名镇到集散留客的文旅小镇,荫城古镇的保护及开发再利用面临巨大的考验。

荫城古镇有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既要确保荫城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古朴原生态,又要注入现代文旅转型发展的新活力。

“要确保荫城古镇的原真性,再现千年铁府的商业脉络,让万里荫城的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地流淌。要让村民的利益与古镇保护开发紧紧联系在一起,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参与进来,成为古镇保护开发的主体,提升古镇保护的延续性和内生动力”。上党文旅集团董事长、荫城古镇开发办主任郭向荣及其团队思考许久,他们先后出去调研、外聘专家,反复修改定制系列规划,关于“宝藏古镇”荫城面世待客,他们有着太多的担忧,更心存期待。

“千年古镇”又一生 欲把荫城“文明之根”留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千年铁府,万里荫城。从繁华到寂寥,从闹市到空城,荫城古镇再生之路,并不容易。

2011年春,荫城镇党委政府将古镇开发列入了议事日程,并引起了长治县委县政府的重视。2017年,长治县(现上党区)荫城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办公室成立,这一年,现任区委常委、党委书记王燕到任。针对古镇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王燕一班人开始启动荫城古镇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规划。

2019年9月,正式立项。整个古镇迎来包围封闭式升级改造。王燕表示,“我们要用较短的时间,把制约荫城古镇发展的基础工作做好。重铸千年辉煌,再造万里传奇。”荫城古镇遵循着严格控制整体风貌的原则,保护古镇,建设古镇。

“众所周知,山西古村落资源丰富,但景区盈利的不太多。有很多出自‘名门正派’,但一经开发,却成了高度雷同的赝品。千镇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可以确定,就是项目本身的定位与策划出了问题。太浮躁,太急功近利,用纯商业的心态做具有艺术品特点的项目。”郭向荣表示,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实则是给古镇续命,让它生生不息,得以循环生存。

做文旅的人,天生浪漫有执念。这些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郭向荣与团队一起呼吁并尽力坚持保护古镇风貌,在他看来,荫城古镇既要有原生态,也要有新生活。

“古”和“真”,是千年铁府万里荫城的独特魅力,更是古镇之根,把根留住,其他才能开花结果。郭向荣带领团队以古镇辐射古村落经济效应,将荫城古镇—五凤楼景区—东掌小镇—振兴新区—西火古镇—天下都城隍景区—琚寨古村实行联动,形成老雄山区域闭环。古镇依旧,周边开发利用,将“古风”与“现代”自然联系在一起。

“任何项目,如果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准定位,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意,后面的规划、设计、投资、运营,都有可能成为折腾和忽悠,对当地造成消耗损伤。项目的定位和‘度’的把握、市场差异化的创意能力,就是策划。”郭向荣慕名走访古镇古村古街,想要找到一个“开发样板”,深入其中发现,全国大小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再利用大多存在一些瓶颈。

如何将古镇打造为“集散地”,游客能够住下来,停下来,去细品古镇文化,而不是一时兴起的“网红打卡地”。这成为郭向荣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希望荫城古镇的独特性能够让大家停下来,荫城古镇的特色,只有来到荫城才能感触到。”郭向荣说。

荫城不仅是“时代记忆”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春秋时期起,荫城古镇便是举世闻名的商贸古镇。关于荫城,不仅是时代烙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

荫城规划将“铁时代”作为贯穿古镇建设的主线,将商贾老字号精神作为古镇的生命力延续,开发“赵树理文学写作内核”,从“文脉”着手文风、民风、学风。同时,开发周边古村落经济生态,满足游客食、住、玩、游、学、研等多层面需求。

基础建设完善、古镇古迹保护与修缮。同时,要打造荫城古镇与荫城人的专属文化符号。郭向荣团队将目光投向“内容”深耕方向,以“软”保护“硬”,策划打造系列主题性内容,以荫城特有的文化符号,开发文创衍生,创造迭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从而能够合理保护留下来的实体遗迹。

穿梭时光的记忆,文化才是人与人联系的主线。打造特色的“荫城八音会”“老人老法老铁花”“我的荫城我来讲”等活动,将商贾老字号匾额进行拓印,发起全城寻找荫城古镇老门匾,以活动为载体,让人们通过活动寻找背后的故事,学习到当时商帮们的生活方式与处世哲学。

古镇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以及推广其实就是“取舍”,“去与留”的实质是“存与亡”。郭向荣强调,荫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再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应该消寂、甚至消亡。只是作为现代人,必须合理科学看待古镇,更要把握好“度”。

荫城古镇近期目标是由历史上的铁货集散地打造成现在晋东南的游客集散地,同时打造“中国荫城——铁文化历史名镇”。

文旅转型忌“面面俱到” 把它交给有工匠精神的人

“文旅转型需要交给有情怀、有担当、有创新、有使命感、有工匠精神的人。”郭向荣介绍,荫城的地理位置也极具区位优势,从荫城到长治机场50分钟,到高铁站20分钟,到高速口10分钟,到周边景区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皇城相府、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仅一小时时间。

让保护成果活化利用,惠及民众,未来的荫城古镇是一个集古镇保护与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特色文化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文物博览区、文化展示区、古城生活区和旅游商业区。

目前,荫城古镇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主要涉及古镇区域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道路及污水处理、荫城河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完善升级配套设施,对古镇核心区重点院落、街道、沿街立面等进行全方位保护。

建设荫城驿站、雄山客栈、荫城博物馆和千年铁府文化创意产业园,修复雄山书院。打造“上党水街”和“荫城民国街”,利用新建的实用建筑置换那些年久失修急需保护的老商铺。把“上党水街”作为荫城古镇发展的发力器,把“荫城民国街”作为孵化器,将有荫城味道的老街和有创意的新街连接起来。郭向荣描述着他心目中未来的荫城古镇,“千年铁府万里荫城,应该是让外国人看了很中国,中国人看了很山西,山西人看了很上党,上党人看了很荫城,荫城人看了很洋气。”

传承千年的潞商文化,正浸润着荫城古镇的文化脉络和商业肌理,让千年铁府的积淀更加深厚,让万里荫城重新焕发出耀眼光芒。

图说

茶路与铁器之路完美融合

振东集团药茶产业园在长治市上党区振东科技园奠基。

茶路漫漫,万里之遥,大多讲述的是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约250年间晋商在中俄茶叶贸易上的成就与辉煌。而在此之前,吃苦耐劳的上党人民还开创了一条贯穿近两个世纪的万里之路,即晋商的分支潞泽商帮依托荫城铁器开拓的“万里铁器之路”。在万里茶路繁荣时期,荫城古镇成为茶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贩茶的晋商在荫城购买各种铁器沿途销售,使得万里茶路与万里铁器之路完美融合。

荫城铁器馆。

荫城镇位于长治县上党盆地南缘,是上党地区的一个古镇。

荫城古镇位于泽州与潞州之间,自古煤铁资源丰富,早在春秋后期就有铁的冶炼与生产,继而在今后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国最大的铁器生产基地。西汉时期,荫城就驻有政府铁官,负责铁货交易管理、征收税赋。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全国设立13个铁器所,荫城为其一。随着明清时期的“开中”和“互市”,晋商借万里茶路之便将荫城铁器大量销售到中俄沿途地区,荫城铁器得到空前繁荣,有“千年铁府万里荫城”“填不满的上党,拉不完的荫城”之说。

来到荫城古镇能感受到的历史记忆。

荫城古镇街头的老牌匾。

如今的荫城古镇,仍有古民宅5096间,门面店铺500余家,寺庙16座,戏台8座,这些都是山西明清古村镇建筑的杰出代表。走进古镇,古色古香的老宅遍布每一条街巷,优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则押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有意无意中讲述着这座小镇的韵味。

本报直播走进荫城古镇一铁器展览馆。

走在荫城古镇的街头,能看到一座座明清古建筑。

说起上党,不得不说一说山西省正在全力打造的药茶。长治中药材种类多、采摘方便,当地民众素有饮用药茶的习惯,制作药茶、饮用药茶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全省六大药茶产业基地布局中,长治位居全省“东药材”产业布局的核心区,生产的金银花茶、菊花茶、蒲公英茶、桑叶茶等已列入国家药食同源和新资源食品原料目录,党参茶、黄芪茶列入国家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药茶、保健茶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当地村民介绍荫城民居的建筑风格。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佳森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寇宁

原标题:《重走晋商万里茶路|长治:千年铁府道苍茫 万里荫城见繁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