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黔东南州5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2020-10-26 12: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感谢你们的关心,我在这边工作很好!”近日,在浙江杭州市务工的潘启珍满怀感激对家乡政府部门电话回访就业情况的工作人员说。

潘启珍是雷山县大塘镇交腊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今年5月,雷山县人社部门和诚信劳务派遣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平台,成功地为她找到合适就业岗位,并有组织输送到杭州市萧山区宅衣宅服饰有限公司就业。目前,潘启珍为公司淘宝客服,工资待遇每月5000余元,实现稳岗就业。

像潘启珍一样,目前黔东南州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达58.51万人,为贫困户实现脱贫“一达标”提供有力支撑。

宣传就业扶贫政策

“近年来,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政策激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落实激励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服务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政策,激励和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全州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就业扶贫援助补贴、自主创业补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补贴等就业扶贫政策10255.33万元,为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3笔1926.4万元;同时结合州情实际制定出台输出杭州稳定就业补助、劳务就业队长补贴、统一配备行李、能人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政策,目前全州已兑现2255.78万元。认真落实“降、返、补”等社保降费惠企政策,支持州内各类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挖掘开发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今年以来全州减免参保企业社会保险费4.06亿元、通过降低社保费率减轻参保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5.14亿元、企业稳岗返还0.3亿元。

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

发放劳务队长补贴

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劳动者培训意愿,黔东南创新开展定向型、订单型、输出型、扶智型“四型”培训,做到“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围绕全州200亩以上坝区农村产业发展和林下经济发展,2017年以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养殖等“定向型”培训16.46万人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0.83万人。围绕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重点企业用工需求,2017年以来全州开展订单培训10.75万人次,实现就业6.99万人。以对口帮扶城市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2017年以来组织开展产业工人、家政护工等“输出型”培训1.76万人次,输出就业1.14万人。通过发挥州内技工职业院校作用、引进州外优质培训资源、借助对口帮扶城市培训资源等方式,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扶智型”培训,目前全州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达2688人。

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

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

黔东南畅通有组织劳务输出、就近就业、托底安置就业等“三个渠道”,分类促进就业。针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积极推行“465”有组织劳务就业扶贫举措,大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今年来全州有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9.47万人,目前全州贫困劳动力在省外就业28.8万人。针对有就近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面收集州内用工岗位,积极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全州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3.76万人。针对就业困难或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就业,目前全州累计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7.96万人。

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公岗性岗位安置就业

据了解,黔东南通过组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劳务就业组织员、劳务就业队长“三支队伍”,构建“专班统筹、‘五员’实抓、能人带动”协同作战的格局。全州成立州、县、乡、村(社区)四级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实行专班组长负责制,统筹各级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劳务就业组织员队伍28287人,抓实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数据管理、台账建设、政策宣传、岗位推送、组织就业等工作;针对大部分贫困群众习惯“亲带亲”“友带友”“邻带邻”外出就业的实际,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群众就业”的有组织劳务就业新路子,大力培育劳务就业队长,目前全州共明确劳务就业队长4876人。

END

来源:通讯员 龙静

总监制:吴会武 监 制:龙卫东

编 审:杨 勇 编 辑:吴小星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黔东南州5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