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交城县东社村及截岔地区之水利春秋(二)

2020-10-27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第二章 区域水资源

一、区域地表水

截岔地区属文峪河流域,位于文峪河上游山区末端,文峪河支流西冶河、三道川河与主流中西河在本区交汇后,流入文峪河水库,水库在境东绵延近3公里。

文峪河由截岔地区境西野则河北东入境,南东东斜穿全境至南堡村东出境,境内曲折流长18公里;西冶河由北东部苗家沟村西入境,南流至西社东合入文峪河,境内流长6公里;三道川河自南西部南沟村南入境,北流至野则河村合入文峪河,境内流长5.5公里。

截岔地区水力资源丰富,使用便利,自古就是交城山区利用文峪河水最充裕的地方。

截岔盆地四周群山环抱,边山沟涧众多,岩石裸露,沟短流急,较大的沟有苗家沟、黄崖沟、龙尾沟、横岭沟、西则沟、榆皮沟、黑龙沟、大沟、庄头沟、牛家沟等,沟水均泄入文峪河中。

(一)文峪河

文峪河,古称文水,又称文谷水、浑谷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是汾河的最大支流。

文峪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关帝山主峰孝文山下的庞泉沟。上游主河道名中西川,走向东南,与其它支流交汇,流经截岔地区(从野则河村入境,南堡村出境),至文水县北峪口村出谷,为上游段。1959年新建文峪河水库。出山后东向文水县开栅镇与307国道交叉,再折南至文水与汾阳交界处,为中游段;汾阳市以下河道折向西南,至孝义市界南行,于孝义市梧桐乡南姚村东汇入汾河,为下游段。主河道流经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流域范围自上而下跨交城、古交、离石、文水、汾阳、平遥、孝义、交口、介休等9县(市)。主河道全长158.6公里,其中上游河段93.9公里,中下游河段64.7公里;流域面积4112.5平方公里,其中文峪河水库以上集水面积187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上游段有葫芦川、四道川、三道川、二道川、西冶川;中下游段有头道川、峪道河、禹门河、董门河、向阳河、阳城、虢义河、孝河等。

清前,文峪河水量很大,可行舟楫筏;清后,水量逐步缩减。据1956-1979年实测资料,年均径流量2.12亿立方米。年径流最大值1964年4.78亿立方米,最小值1972年0.657亿立方米。汛期(7-9月)径流量1.11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54%,最大洪峰流量可达795立方米/秒。

文峪河从截岔地区野则河村入境,途经米家庄、西社、沙沟、东社、阳湾、塔上、曲里、南堡村,境内长度16公里。

(二)、中西河

庞泉沟末端至文峪河水库河段,古名浑谷河,今名中西河。北西南东走向,穿行于交城县的横尖、中庄、会立、西社4乡(镇)之土石山区,两侧山岩陡峻,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河道随山势蜿蜒曲折,清水长流不息,清澈见底,可谓山清水秀,天然画廊。中庄和截岔地区两处较为宽阔,是稻麦产区。古代,沿河两侧乔灌葱郁,植被甚好,有原始森林风貌;宋元以后,平川先民为避战乱,入山垦植,加之近现代农业开发,林木砍伐过甚,越近谷口植被越差,山洪暴发,夹带泥石,或淤或冲。河床多为岩石基底,已趋稳定。上游主河道全长80.12公里,流域面积1731.5平方公里,平均宽度21.6公里,自然纵坡平均1/102。

中西河自上而下汇入葫芦河、四道川、二道川、三道川河,呈树枝状展布,沿途大小涧沟直通主河道。会立乡岔口村至柏叶口村之间,山岩耸立,河道狭窄,河床为花岗岩类基底,已新筑柏叶口水库。岔口村设有水文站。

中西河从截岔地区野则河村入境,经米家庄村在西社村东与西冶河汇合,境内长度10.2 公里。

(三)西冶河

因宋设“大通铁冶监”于交城县义泉社(今西冶村)而名,为文峪河支流。河源于古交市松树岩南麓,经古洞道、水峪贯,入截岔地区转南西向,至西社村东汇入文峪河。全长38.2公里,流域面积为298平方公里。

古代,西冶川山林茂密,泉水四季长流,冶铁久负盛名,两千多年来,开采煤矿、铁矿,伐木垦田,植被严重破坏。至元末,冲子泉、青龙泉等名泉相继干涸,西冶河遂成为季节性洪水河。洪水一发,泥砂俱下,是文峪河水库的主要泥砂来源。是对截岔地区危害最大的河流。

西冶河从苗家沟村入境截岔地区,经西家岭、横岭、大岩头、沙沟等村,至西社村东汇入文峪河,境内长度5.3 公里,并在横岭村北建成横山水库。

(四)二、三道川河

二道川和三道川河,位于中西河南侧。古名泊泊河,又名野则河,河口有村名野则河村。两川流域范围今属文水县苍尔会乡,川口段属截岔地区南沟、野则河两村。苍尔会乡在明天启年前属交城县土安都,天启六年(1621),文水县将大陵屯(今交城县大陵庄)与交城县土安都所辖11个村调换。

二道川河,源于石桦崖东北麓,西东走向,经苍尔会乡李家掌、付家庄、苍尔会、贺家塔、大村,至东陷家沟村东4公里处折向北行,于截岔地区南沟村西交汇于三道川,全长38.2公里。川沟西窄东宽,宽度3-6公里,流域面积130.28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5立方米/秒。

二道川河本境长约8公里,途中建有红旗铅矿。

三道川河,位于二道川北,西东走向。掌源一出自石桦崖北麓,五龙山东南麓,苍尔会乡海岸村西南山坳,流向南西北东,经龙兴村至崖底村,源长10公里;一出自四十里跑马墕南麓夹山中的离石区西华镇东侧,源长15公里,走向北南,经西华镇、庙底村、庄儿上村入文水县苍尔会乡界黄崖底村,东偏南走向,经岳家庄、寨子沟到崖底村。两掌源在崖底村合一东行,经李家会、麻峪口、王家社、李家庄、中庄、程家庄、下社至温家庄东入截岔地区南沟界与二道川汇合,曲曲折折拐向北,于野则河村东汇入中西河。全长55.9公里,流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清水流量0.5-0.7立方米/秒。古(交)吴(城)公路从野则河村入三道川,沿川穿行,为古交至离石的山区通道。

三道川河本境长约7公里,途中建有省军区315驻地。

二、调蓄设施

(一)文峪河水库

位于文水县开栅镇北峪口村西,因水库截文峪河水筑成,得名文峪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76平方公里,总库容1.0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08万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灌溉、发电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枢纽工程。

文峪河水库,是山西省六座大型水库之一,也是吕梁地区唯一的大型水库;文峪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50多万亩,是山西省六大自流灌区之一,也是吕梁地区唯一的大型灌区。

文峪河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电站等组成。1959年11月15日动工建设,1961年6月12日拦洪,1966年基本建成,1970年6月通过验收投入运行。水库的建成,促进了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平川地区的防洪标准,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河戳石嘴头,照直向东流”的旧况一去不复返了。

文峪河水库是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兴建的。水库设计几经改变,由1959年初步设计阶段的坝高60.8米改为1963年技施设计阶段的59米,并增设了溢洪道;1963年大坝上游滑坡事故后又改为1964年补充技施设计时的坝高55.5米。

水库水位在47米以上时,东社村土地将被淹没。

大坝为水中倒土均质坝,坝长740米,坝底宽500米,坝顶宽6米。总工程量994万立方米,其中土方82.5万立方米,石方16.6万立方米,砼0.35万立方米。投工1465万工日,投资0.7亿元。消耗主要材料:水泥1.38万立方米;木材1.4万立方米;钢材1.11万吨;炸药0.19万吨。

文峪河水库先是在1959年春夏由汾阳县领导进行施工,当时称崖底水库。以后因水库规模扩大,改由原晋中专区直接领导,成立了晋中专区文峪河水库工程总指挥部。1961年二期工程完成后,水库工程施工即改由省直管,交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总队负责施工直至竣工。水库施工是土法上马,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大搞群众运动。先后动员了受益区文水、汾阳、平遥、介休、交城的民工,及非益区太谷、榆次、离石、阳泉、和顺、昔阳、盂县民工,汇集工地组成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在施工紧张时刻还有解放军前来支援。

1958年当时分管全省水利建设的副省长刘开基还在东社乡住过。

为了修建文峪河水库,截岔地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曲里、南堡以及文水县崖底村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整体移民,背井离乡。

(二)横山水库

横山水库位于西冶河下游、截岔地区横岭村北500米的横山峡谷,1959年11月17日开工,1961年7月17日建成。设计库容40万立方米。

横山水库与文峪河水库共同纳入工程计划,劳力资金统筹统支,为山西省水利设计院设计,文峪河水库指挥部领导,由交城县民工团包修。修建横山水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文峪河水库的泥沙淤积,同时也为缓解文峪河水库的拦洪困难,属于文峪河水库的附属部分。

横山水库坝高31米,长317米,坝体纵向截面呈梯形,坝型为黄土心墙,两边为砂砾料及块石护层混合硬壳坝,都用水中倒土填筑。全部工程分两期施工:拦洪大坝工程从1959年11月17日至1960年7月19日完成;二期工程完善其它建筑,总工程量78.48万立方米,参建6392人,投工1026万个,投资200万元以上,国家补助吃粮50万公斤。

工程建设几乎没有机械设备,70多万立方米的土方、石料全凭人力拉运,据资料记载,当时该工地拥有平车1306辆。

横山水库由于勘察设计草率,错误择址于明代崇祯二年(1629)地震“突起横山数十丈”之处。施工中,发现山坡内为裂隙破碎堆积物,隙缝最宽处达0.6米。虽在槽内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试蓄水后坝体多处出现裂缝,水库渗漏不止,因而一直未敢蓄水。

原计划将险库炸毁,但由于截岔地区人民的反对和阻拦,使得横山水库得以保留,对下游人民免受西冶河洪水的侵害起到了防御的作用。

1963年和1964年,国家先后将溢洪道下移3米至8米,使库容量最大水深只保持10米左右,坝体危险消除,且起一定的拦洪、沉砂、护地作用。但因一直不能蓄水,现已废置。

(三)柏叶口水库

柏叶口水库位于截岔地区上游会立乡柏叶口村北约500m的文峪河干流上,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75平方千米,水库总库容9712万立方米。水库是以防洪、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柏叶口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泄洪发电洞和电站组成。2009年4月21日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138.30m,最大坝高88.3m,坝顶宽10m,坝顶长296.0m。左岸布置溢洪道,大坝上游约210m的河床左岸布置泄洪发电洞,电站为坝后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为2×1600kW。

工程总投资为9.8亿元,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60万立方米;土石方回填250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6.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800吨。

柏叶口水库建成后,通过与文峪河水库联合运用,提高文峪河水库的防洪标准,大大缓解下游地区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的矛盾,主要供水对象是平川县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区主要分四片,即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以及孝义市。总供水8737万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供水4400万立方米,农业供水4337万立方米,同时利用水库供水进行发电,年发电量为978万千瓦时。

柏叶口水库虽然位于截岔地区境外,但因处在截岔地区上游,对截岔地区的水资源影响甚至大于文峪河水库。

(四)龙门渠

龙门渠引水工程是为解决交城县平川区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而建设的从文峪河筑坝引水的工程。

工程由取水枢纽、输水箱涵、输水倒虹吸、输水隧洞、PCCP压力管线以及附属建筑物组成,线路全长31.47公里。投资2.8亿元。

工程建成后,龙门渠以自流的形式引文峪河地表水到交城县城及平川区,设计引水流量1.3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800万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11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700万立方米,改善农业灌溉面积3万亩。

该工程取水枢纽(即渠首)位于截岔地区沙沟村、龙门口上游的西则沟口,距下游文峪河水库6.5公里,距上游柏叶口水库19.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496平方公里。

龙门渠引水工程从西则沟口引水后,沿文峪河北岸,经沙沟村、大岩头村东行,以倒虹管方式穿越西冶河后,从东社村北卧龙山开凿引水隧洞(隧洞全长9.4公里),经黄崖村到石树沟出洞后进入PCCP管线,沿307国道送抵交城县城。

工程于2011年4月16日开工奠基。2012年7月取水枢纽落成,2014年10月引水隧洞全线贯通。不久,交城平川人民祖祖辈辈魂牵梦绕的龙门渠工程就要投入使用,“交城山、交城水,不浇交城浇文水”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变。

从局部利益看,龙门渠的建成,对从古至今便利使用文峪河水的截岔地区人民来说,又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三、区域地下水

截岔地区地下水位于文峪河流域的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地表径流的渗漏补给、相邻含水岩组中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岩溶水的径流途径和方式遵循岩溶发育规律,并沿主要岩溶通道和地下渗透性强的部位运动,形成岩溶水以带状方式径流的特点,地下水运移基本上沿中西河、西冶河、文峪河方向由西、北而东南运动,本区地下水主要是上游补给的过境资源较为丰富。

由于截岔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的开采利用较少,故对区域地下水的赋存、运移、补给、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相互关系、潜水和承压水的相互关系、山前大断裂断层处的情况等缺少第一手基础资料,认识比较肤浅,定量的东西越少。

本区域富水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冲积层砂砾孔隙含水岩组、奥陶、石炭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二、三迭系砂页岩裂隙含水岩组。

第四纪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中西河、西冶河、文峪河河谷地带为冲积相堆积,厚度变化较大,富水性与砂砾层颗粒级配的厚度关系较大,与地表径流关系密切。埋深浅,便于开采。村民们在河边的打的浅井和机井均采此层潜水。

由于山前大断裂的影响,断层两侧的地层不同而致地下的含水层和地下水性质相异。断层西侧为奥陶、石炭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断层东侧为二、三迭系砂页岩裂隙含水岩组。

奥陶、石炭系石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在野则河、南沟、米家庄、沙沟、西社等区域,由上寒武系与中下奥陶系、石炭系石灰岩、白云岩、紫色页岩等组成。属岩溶裂隙潜水。

二、三迭系砂页岩裂隙含水岩组

分布在横岭、大岩头、沙沟、东社、曲里、南堡等区域,以砂页岩为主要含水层。深层裂隙水为承压水,三迭系砂页岩裂隙水亚区。

区内地下水化学性质: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含水层岩性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条件有关,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各种盐类成份进行着溶解作用,造成各含水岩组中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差异性。截岔地区地下水分布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高(水硬),符合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近年来河水污染严重,影响浅层水水质。

但是,断层两旁地下水由于地层不同,水质也有所差别。大岩头、沙沟、东社的地下水较软,特别是大岩头、沙沟寿隆寺的两口井水质尤好,基本无垢,很受截岔地区人民的喜爱。

作者:吕保国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关注】交城县东社村及截岔地区之水利春秋(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