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年来,我省造林77万公顷,治沙29.82万公顷,特色林产业迅速崛起 筑绿色屏障 兴富民产业

2020-10-28 13: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蓝天、白云、旋转的风车,倒映在清澈的西旧府湖上,远处层林染秋,草原金黄,油画般的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这里是阜新市彰武县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腹地。

300公里之外,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村,空气中弥漫着松脂芳香,几十名村民正忙着加工松子,脱粒、挑选、装袋……他们身后是东北最大的红松果交易中心和售运集散地。

从白沙漫天到风光宜人,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这两个禀赋迥异的地方,都实现了完美蝶变。

“十三五”以来,我省林草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推进国土绿化,深化林草改革,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管理等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筑牢绿色屏障。

好生态是“植”出来的。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造林77万公顷,面积是沈阳城市建成区的12倍左右,任务完成率达111.6%。编制完成《辽宁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为全省森林经营远景锚定了路径。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民义务植树潮起云涌,全省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亿株。

治沙,辽宁人从来不懈怠。“十三五”期间,全省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相关专项,大力开展了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已累计完成29.82万公顷,风沙危害明显减轻,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得到基本遏制,筑牢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尤其是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通过造林种草使11万公顷农田得到保护,实现绿进沙退的大逆转。

辽宁的绿色底色渐浓,而守护这份绿色离不开制度保障。

“十三五”以来,我省全面强化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管理,出台相关意见,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开展《辽宁省天然林保护条例》起草和《辽宁省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编制等工作,确保全省6973万亩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有效管护和长期稳定。

严格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我省先后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森林资源流转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森林管理。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使用林木采伐限额1220万立方米,占国家下达我省总量的48%,结余限额1335万立方米,有力保护了森林资源。

以改革谋发展,向改革要效益。“十三五”期间,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在我省有序推进,14市55县的国有林场整合为178家,完成全部国有林场的优化整合。改革激发了活力,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8个国有林场依托森林资源建起枫林谷景区,从“卖木材”变为“卖风景”,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和林木采伐限额“进村入户”,林农采伐更加高效便捷。

如何把“好生态”变成富民“金饭碗”?我省紧抓“产业”这个牛鼻子,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一方面稳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全面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特色干果经济林种植面积达40多万公顷。一方面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和林业品牌,全省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10多家,国家命名的“林业产业第一县”7个,地理标志认证14个。

绿水青山让产品品质有了保障,进而让农民“富口袋”有了依仗。朝阳龙城区大板村村民郭永胜现身说法:40亩铃铛枣,年收入20多万元,靠种枣子盖了楼买了车。

放眼辽宁,铁岭的榛子、丹东的板栗、本溪的刺五加、建昌的核桃、桓仁的山参、朝阳的杏枣、西丰的鹿业……一大批特色名牌林产业迅速崛起,同时带领众多农户富在产业链上。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辽沈大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放眼“十四五”,我省仍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路逐“绿”前行。

来源 | 辽宁日报

记者 | 胡海林

关注辽宁生态环境请扫下方二维码

辽宁生态环境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五年来,我省造林77万公顷,治沙29.82万公顷,特色林产业迅速崛起 筑绿色屏障 兴富民产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