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河北篇)】中国网:全力以赴 携手同行 铸就“一个也不能少”的辉煌——河北省残疾人脱贫攻…

2020-10-28 21: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河北省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的庄严承诺,也是河北省用心用情服务残疾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这一承诺和初心,河北全省披坚执锐、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残疾人脱贫攻坚之路,创造了520万残疾人同奔小康的辉煌业绩。

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河北省残联把对初心的坚守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决心和行动,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攻,带领全省残疾人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勇前行。

政策引领省委省政府牵头抓总扛大旗

残疾人脱贫难,难在身体行动不便,难在就业技能少,难在就业能力弱,难在家庭负担重……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河北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省委省政府牵头抓总扛大旗,为残疾人脱贫解困撑了腰,鼓了劲儿,吃了定心丸。

图为行唐残疾人双创园(河北省残联供图)

2019年5月19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霍村巧手坊调研检查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8月29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就残疾人扶贫工作做出批示: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残疾人是重点。要坚持精准帮扶,完善建档立卡,登记到户到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康复扶贫、教育扶贫和志愿助残扶贫,促进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分类施策,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落实就业帮扶和增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行社保兜底保障,对有特殊困难的加大救助力度。要坚持压实责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职能责任,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紧接着,2019年10月26日,河北省残疾人扶贫工作现场会在河北行唐召开,市、县党委或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各市民政、扶贫办分管负责同志,雄安新区党工委分管负责同志,市、县残联理事长及相关负责同志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

2020年2月,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残疾人就业创业、康复、教育、脱贫奔小康、生活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疾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惠及全省520万残疾人的工作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着力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尤其聚焦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残疾人,落实防贫保障政策措施,防止致贫返贫。

图为保定市望都县无障碍改造后的残疾人家庭(河北省残联供图)

与此同时,河北省残联聚焦主责主业,认真抓好残联牵头承担的残疾人特惠政策落实,扎实推进“六个服务全覆盖”工作,即实现残疾人证办理服务全覆盖,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覆盖,无障碍改造服务全覆盖,就业培训服务全覆盖,对重度残疾人通过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邻里照护、居家护理等方式实现服务全覆盖。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河北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总人数及服务率均位居全国前列,辅具适配率位居全国第三。据河北省残联的相关同志介绍,“十三五”以来,河北全省累计投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1.19亿元,共为5.2万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在残疾人脱贫攻坚过程中,河北省各相关部门出台各项政策为残疾人脱贫保驾护航。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系列文件,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将残疾人作为就业援助工作重点,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进行托底安置;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为残疾求职者提供岗位精准对接服务。

河北省扶贫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范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残疾人,把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落实帮扶举措,有力推动残疾人脱贫。

河北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扩大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范围,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范围扩大到三级智力和三级精神残疾人,将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到按照单人户享受低保政策范围,兜住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底。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优先支持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创新项目和相关企业,并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及研发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经费支持。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构建新型经营主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农户分享更多二三产业收益,并通过培育带贫主体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残疾群体脱贫增收。

河北省税务局积极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发展。

……

在这个过程中,河北省残联积极协调、主动出击,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扶贫工作,确保普惠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体会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深切关怀。

因地制宜走出残疾人脱贫新路子

河北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残疾人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河北模式”,“政府依托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用好社会援助之手,依靠残疾人勤劳之手”共同发力,助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显著。这其中包括“行唐模式”“安次模式”和“南皮模式”。

22岁的付学净是石家庄市行唐县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双足内翻,整整爬行了21年,从出生到20岁,她几乎从未出过家门。

2018年5月,一个特殊的到访改变了付学净的命运。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负责人贾茹来到付学净家里,在她的鼓励与帮助下,付学净终于“迈”出家门,成为行唐县双创园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这里,付学净主要从事图文标注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园区免费提供食宿,除了生活用品,也没有太大的开销。而且不久后,行唐县委、县政府出资帮助她手术治疗,依靠辅助工具,她终于站了起来。

身体好了,有了稳定的收入,付学净爱笑了,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说,双创园让她站了起来,这个站不单单是身体站起来了,她的精神也站起来了,人生也站起来了。所以,她一直心怀感恩,努力工作,在创业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图为在行唐残疾人双创园工作的残疾人(河北省残联供图)

像付学净这样的残疾人,在双创园还有很多,他们在这里不但脱了贫,更找到认同感、价值感。

2018年成立的专为残疾人服务的双创园,是行唐县为了帮助残疾群众走上致富路,经过走访调研、精心筹划,联合多家企业成立。行唐县还出台了《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辐射带动乡村贫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脱贫致富的实施方案》。

经过2年多的实践,在政府、企业、残疾群众三方共同努力下,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初步取得“五个一批”的良好成效,即:康复托养一批,87名贫困残疾人入住园区享受免费康复托养服务;园区就业一批,161名贫困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园区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辐射带动一批,70个“巧手坊”已辐射全县330个行政村,带动了4247名贫困残疾人和一般贫困户就业增收,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居家安置一批,依托“巧手坊”为残疾人提供“三上门”服务(上门培训、上门送活、上门收货),已帮助850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解放松绑一批,通过集中供养,使150余名家属放心外出务工。

图为“我在村里有块地”项目的启动仪式现场(河北省残联供图)

在不断摸索中,双创园还创立了“康养+扶贫”“工疗+扶贫”“培训+扶贫”“典型+扶贫”“手工+扶贫”5种扶贫运作模式,并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年7月,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创新推出“我在村里有块地”公益扶贫项目,以公益服务方式强化消费扶贫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按照“有偿助残、携手共赢”的理念,努力实现“以一亩地带动一个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的目标。

因为在残疾人脱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负责人贾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目前,“行唐模式”已名声在外,曾被夸赞:“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创造了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的成功模式和帮助农村残疾人康复的有益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并在河北召开的全国残联系统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推广,陕西等多地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过来参观学习“行唐模式”。

因地制宜开发扶贫岗位,变“输血”为“造血”,廊坊市残联也在扶贫路上找到了好办法。

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路营村段德义一家三口有两个残疾人,拮据的日子可想而知。2016年,廊坊市实施了针对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精准帮扶鹅富千家”工程。他家被残联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并免费给他家发放了100只雏鹅。养鹅、卖鹅、卖鹅蛋,一年近万元的收入,“致富鹅”让段德义一家脱了贫。

和段德义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不便的朱文志,他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每年能免费领到100只雏鹅,仅此一项就使朱文志一家年增收5000元左右。

图为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工作人员在展示雏鹅(河北省残联供图)

“扶贫鹅”的成功之处在于廊坊市探索出“残联+基地(中标企业)+残疾人户+市场及加工企业”的精准帮扶模式。从雏鹅繁育、防疫、养殖技术培训到成鹅收购,为残疾人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养殖前,市、县两级残联组织培训养殖户;发放雏鹅时,县级残联附带发放技术资料;饲养期间,县级残联安排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服务;销售期间,组织专业销售队伍,保障成品鹅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这些举措,彻底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廊坊市尝到了养殖业给残疾人脱贫带来的甜头,又拓展出养兔、扎花、风筝加工、核雕、就近打工等扶贫就业方式,一批残疾贫困户找到挣钱门路,逐渐摆脱了贫困。廊坊逐渐探索出一条在非贫困地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的真扶贫、真脱贫、脱真贫的有效路子。

和行唐模式和安次模式不同的是,南皮模式是在帮扶下,针对脱贫后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老、病、残群体的看护问题,选取车官屯、中上桥、黄家洼、双庙、肖九拨、西康、小集7个村建设扶贫互助幸福院,对上述群体中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人员,实行专业性日间集中照护,逐渐形成扶贫养老院兜底托养、扶贫幸福院日间照料、居家居住邻里照料的照护体系,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成色、成效。

图为南皮幸福院(河北省残联供图)

目前,第一批7家幸福院已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转,合计投资698万元,其中有90万元是专项支持这项帮困助残创新机制探索,第二批4家幸福院已开始着手建设。“幸福院‘扶贫车间’是为入院人员开设的一条增收途径,对有智力缺陷的人员来说,主要起到‘工疗’效果,锻炼手脑的同时还能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南皮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下一步,南皮将努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运营模式,着力建设多层次、全覆盖的照护机构,推动扶贫幸福院持续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开发出来的残疾人扶贫脱贫模式,在河北全省广泛推广,遍地开花,吸引着省内外的残联、助残企业、助残机构等多次学习观摩,交流经验。

兜底工程织严残疾人脱贫保障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近年来,河北省残联积极推进“六个服务全覆盖”,让残疾人一个一个地脱贫,一个一个地就业,一个一个地兜底保障。

河北省残联会同医疗保障部门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作为救助对象,将30.2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

与此同时,河北省残联还会同民政部门放宽了建档立卡残疾人纳入低保的条件,将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到按照单人户享受低保政策范围,兜住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底。此外,会同当地民政厅、财政厅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20%,全省54.6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0.4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了全覆盖。

河北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被网入一张幸福的脱贫保障网。在这个过程中,把重度残疾人、失能半失能人员、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养”起来,解决了全省残疾人事业和脱贫攻坚中最棘手的问题。

其中,衡水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截至目前,衡水全市改建和提升贫困人口集中供养机构59家,全市6043名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中,已有2311人自愿接受集中供养,过上了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今年上半年全市剩余的1705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退出,其中包括贫困残疾人528人,衡水历史性地与贫困说再见。

衡水市集中供养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国残联的认可。今年3月31日,衡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召开的扶贫工作视频会议上介绍经验。

图为衡水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河北省残联供图)

图为衡水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在庆祝双节(河北省残联供图)

此外,为了帮助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得到更好的照护和康复,2008年,衡水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托养服务机构衡水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护理、心理疏导、专业治疗、康复训练,甚至包括实现就业等各种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经为15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减免托养费用400余万元,共有252人重返社会实现就业。

半失能人员由特困供养中心供养;完全失能或精神残疾人员委托专业医院建立医养中心供养;供给不足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民办养老机构供养。在河北,这样的模式还有不少地方在推进,为啃掉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在全省走在前列的还有邯郸市。

患有精神残疾的王晓(化名)在邯郸冀南新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生活了三年,现在他成了中心的残疾人员工,每个月有4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托养中心为360余名贫困残疾人减免托养费66.96万元,帮助36人回归社会,安排40人实现就业,让最难脱贫的那部分贫困残疾人彻底脱贫。服务中心院长王晓伟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托养中心打造一个养老院,“把超龄的残疾人收进来,让他们老有所依。”

今年以来,邯郸市残联依托冀南新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医疗托养结合,康复就业一体”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根据残疾人残疾类别,在邯郸各县(市)区精选机构,按照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分类实施托养,精细管理。目前,全市已完成1232名残疾人的全年托养任务。

图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阳光家园庇护工场的残疾人在做工间操(河北省残联供图)

截至目前,河北省残联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特殊需求,全省累计提供托养服务补贴3.93万人。托养服务解放了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切实提升了残疾人脱贫攻坚质量。

广泛发动爱心企业成脱贫攻坚重要力量

“有的企业招收残疾人工作怕担风险,问题是做啥事儿都有风险啊,我的工厂80多位员工,有67名残疾人,大家干得都挺好。要不要残疾人,那是老板心态的问题,不是残疾人的问题。”说这话的是张海忠,一位马上奔50岁的企业家。他在老家张家口赤城创办了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这是他2015年响应国家回乡创业号召创建的,一边赚钱,一边帮助残疾人就业是他的初心,这一干就是5年,他的企业也因此荣获河北省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图为赤城斌赋食品加工厂的残疾人朋友在车间工作(河北省残联供图)

今年,张海忠投资1000多万对工厂进行无障碍改造,让他做这个决定的是2018年工厂招进来的一个因小儿麻痹瘫痪的小伙子。小伙子父亲去世了,妈妈重病,家里条件很差。当时工厂还在旧院,宿舍有门槛,他完全不能自理,离不开轮椅,收下他,张海忠有些迟疑。

聪明的小伙子也意识到张海忠的犹豫,为了能够留下来,他为了不麻烦别人推他进宿舍,就爬着进。晚上去厕所不方便,就准备一个瓶子。有一天,张海忠看到他用嘴叼着瓶子爬出宿舍,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当时我就下决心,不管投多少钱,我都得把工厂进行无障碍改造。现在我们工厂的厕所比五星级酒店还高级,哈哈。”

如今,张海忠的工厂不但完成无障碍改造,而且还配置了残疾人温馨家园,本地的工人每天乘坐班车上下班,外地的就住在工厂里。下班了,大家可以打打台球、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挺好。“现在那个小伙子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我们工厂免费吃住,还给上保险,每个月的工资大大改善了他的家庭生活。”

图为赤城斌赋食品加工厂的残疾人朋友在车间工作(河北省残联供图)

现在,张海忠又引进了蒸馒头项目,力争今年完成为100位残疾人提供就业的目标。他希望政府能给更宽松的贷款条件,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加入扶残助残行列,“咱们河北的企业家都发动起来,残疾人脱贫奔小康,根本不是问题。”

和张海忠有类似经历的还有石家庄市赞皇县残疾人吕文书,他靠诚信经营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在家乡严华寺村成立河北瑞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把企业定位于帮助更多残疾人、弱势群体、贫困户等就业。他在残联的指导下,在公司园区内建起了残疾人就业微工厂。如今,他帮助20多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赚了钱,有了做人的尊严。“一个人富不算富,看着残疾人朋友拿到工资,腰杆挺那么直,我觉得这辈子就值了……”

下一步,他要在扶贫部门和残联的政策指引和科学规划下,再流转一部分土地,创办劳保服装、核桃仁加工、小工艺制作等3个分别为400平米的微工厂,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

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秦皇岛宏兴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宏也是这样的企业家,他在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始终坚持回报家乡,尤其是关注关心残疾人事业,身体力行地承担起扶弱助残的公益重任。

这些年,他捐资100万元开展“阳光助学”活动、出资2000万元成立“宏兴慈善基金会”、为6000多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治疗训练服务、捐赠辅助器具3000余件……这一串数字记录了王占宏助残的点滴。截至目前,他已经出资总额3.5亿元用于公益事业、助残扶贫。

图为正在改建中的昌黎残疾人康养双创中心(河北省残联供图)

2019年,王占宏和县残联负责参观了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回去后,将里各庄小学旧址改造规划重新作出调整,把工程预算从一千万追加到三千万,而且把基地从单一的职业培训扩展到集残疾人职业培训、康复托养、创业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康养双创中心,今年10月,这个双创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在承德平泉,有个良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产品非常适宜残疾人手工制作。平泉市残联引导企业利用“基地+机构+农户”的形式,将手工产品加工制作延深到托养机构、社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中,一方面实现了残疾人再就业,增加残疾人劳动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残疾人康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实现了精准就业脱贫。现在,公司直接安排残疾人员工14人就业,吸纳大学生就业10人,辐射带动30余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

爱心企业家的勇担当敢作为,带动着河北全省各行各业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共同助力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紧跟时代互联网助推残疾人脱贫

信息化建设保障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河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也是防止残疾人返贫的重要手段。

这些年,河北省残联一直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用好残疾人大数据,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运用,推广“互联网+助残服务”,扎实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图为河北省第十四届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暨第三届全省残疾人互联网视频招聘会现场(河北省残联供图)

互联网为残疾人就业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足不出户便可对接招聘企业。今年9月25日,河北最大规模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服务活动在全省启动。6000位残疾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河北省第十四届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暨第三届全省残疾人互联网视频招聘会”。

图为视频招聘会现场(河北省残联供图)

本次就业洽谈会最大的亮点,一是在线下招聘会现场安排了直播带货环节,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全省联动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利用“河北人才网”“河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继续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残疾人网络招聘会。

“可能年轻人更喜欢网络、软件这些新兴行业。”在招聘会现场,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小冯一边直播一边和路过的残疾人朋友互动,作为河北轮友服务中心总经理,他是某品牌轮椅的代理商。小冯风趣幽默的直播风格引起了不少求职者的围观,“我们都还年轻呢,要多一些想法。”

河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年,省残联将“互联网+”同残疾人就业创业充分融合。2016年制定《河北省残疾人“互联网+”万人就业(创业)“1151”工程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后,大大拓展了残疾人发展空间,使“互联网+”成为引领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重要驱动力量,成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学习职业技能、享受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为残疾人特别是重度肢体残疾等不便出门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新渠道和新机会。

今年的疫情也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不小的挑战,河北省运用网络加强贫困残疾人技能培训服务。疫情期间,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平台、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等平台,开展省级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培训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应用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讲解以及专项业务知识等。同时,还开展网络手工制作培训,由河北爱帮商城采用直播、微信群教学等方式,提供剪纸、编织、刺绣等手工培训。

图为残疾人在接受手工编织培训(河北省残联供图)

互联网+不但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机会,而且还帮助他们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残联的帮助,恐怕我现在还整天闷在几十平米的家里呢。”“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丁玉坤18岁之前几乎没有走出过家门,一根网线为她插上了隐形的翅膀。2006年,丁玉坤在一家从事电子信息业务的公司找到一份兼职,为帮助残疾人朋友们实现就业,她先后创立了“信诺方舟”公益网站和石家庄中讯传媒有限公司。

唐山女孩冷秋颖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家人的残疾姑娘。互联网打开了她的心扉,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学会用双脚操作键盘,开了属于自己的网店,有了收入。后来,在河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为她安排的网络学习培训班上学习,最后经考核入职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这是她和她的家人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人生。

在河北,像丁玉坤、冷秋颖这样的残疾人还有成百上千个。

互联网也在摸清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底数中发挥巨大作用。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阶段性对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信息数据进行比对,摸清建档立卡残疾人各方面需求,建立了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需求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全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的各方面服务需求信息,为基层提供精准数据保障。

针对有些残疾人脱贫户脱贫质量不高、比较脆弱、存在返贫风险的问题,省市县残联与民政、住建、人社、卫健、扶贫等部门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监控。

此外,互联网大数据持续助力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六个服务全覆盖”工作。省市县残联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培训、康复、辅具、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需求,精准施策,实现全覆盖。

巧借东风推动东西部扶贫紧密协作

河北省毗邻京津,恰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些年,河北省不断推动京津冀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张、承、保3市残疾人受益匪浅。

图为北京市残联党组书记郭旭升在涞源调研残疾人康复中心(河北省残联供图)

2019年,北京市及各帮扶区残联与河北张承保各受援县残联开展了37个市级帮扶项目、32个区级帮扶项目,共投入资金2771.85万元,带动12517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天津市残联帮扶承德市项目资金合计100万元。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北京市及各帮扶区残联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不等不拖,全力以赴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积极筹措资金2492.66万元,在河北张承保受援县谋划了开展57个残疾人扶贫协作项目。天津市今年为承德各地提供的100万元帮扶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各项帮扶项目正在如期推进中。

图为张家口市怀安县残联贴合当地产业特色,给贫困残疾人家庭购买了驴(河北省残联供图)

京津冀东西部扶贫协作有效提升了河北各受援地服务残疾人的水平和能力,帮助当地建设温馨家园和康复中心,同时给当地残疾人带来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包括实用技术培训、捐赠辅具和其他用品、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益岗位、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等。

张海忠创办的斌赋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在赤城县残联的帮助下,享受到东西部协作资金,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残疾人+贫困户”方式,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100名残疾人就业的目标。今年,赤城县残联继续申请了3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为该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在张家口,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扶残助残的地方还有不少,包括康保、涿鹿、阳原,东西部扶贫资金用来补贴公益岗位,尚义县打造助残扶贫车间等安置带动残疾人稳就业促增收。

这些年,保定也紧密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嫁到保定顺平的王兰凤出生在清苑区石桥乡东石桥村,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有一个女儿正在上大学,家里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婆婆需要照料,丈夫身体也不好,靠捡收破烂维持生活,生活非常困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顺平县残联积极与京冀帮扶项目对接,北京市石景山区残联为王兰凤帮扶就业创业资金5000元,在县城开了一家改衣店,生意还算可以,基本能够维持生活。2019年,她家正式脱贫。

按照京保两地扶贫协作总体部署,保定市残联指导8个受援县残联与北京市7个区残联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8个受援县在残疾人培训、康复、劳动就业、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改造、公益岗位安置等项目上共争取北京市帮扶资金306.8万元,争取轮椅、手杖和校服等等实物若干,全市17721名残疾人通过京保协作受益,3253名残疾人通过京保协作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比2018年实际增长84%,改善了贫困残疾人生活,提高了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加快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步伐。

久久为功残疾人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

秣马厉兵迎鏖战,枕戈待旦再前行。

残疾人贫困的退出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残疾人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才是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河北正在为未来的这场防止返贫攻坚战未雨绸缪,下一步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残疾人事业规划,加快推进基础保障建设。2020年之后,对于残疾人民生而言,“十四五”残联的工作重点是巩固并且扩大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通过帮助更多的残疾人稳定就业,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

2018年已经脱贫的魏县,在残疾人脱贫解困的路上越走越矫健,越走越坚定。

魏县仕望集乡崔阁村的“扶贫微工厂”的崔雨花是一位聋人,来微工厂上班后,给家里带来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越过越红火。她也不再是家里的负担,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魏县共有持证残疾人2355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5074人,在就业年龄段和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3860名,2018年全部脱贫。像崔雨花一样,很多残疾人都找了自食其力的工作,这都要依托于该县的“扶贫微工厂”。

魏县在摸清全县残疾人底数的基础上,借助全县156家扶贫微工厂(扶贫微工厂被国家扶贫办收录为脱贫攻坚一百计的第一计)和农业开发(量资入股、光伏发电、食用菌和密植梨)这两个平台,采取“2131”工作法(即利用两个平台、开通一个热线、搞好三个服务、营造一个助残就业氛围),扩大了残疾人就业面,做到了贫困残疾人“人人有活干户户有产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目前,全县156家扶贫微工厂安置残疾人及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属1261人,其余通过量资入股、光伏发电、食用菌和密植梨等入股兜底分红。

图为在扶贫微工厂工作的残疾人师傅(河北省残联供图)

据了解,该县的腾达制鞋厂安置残疾人30余人,占总工人数30%,残疾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再比如该县的残疾人五金炉具厂,从老板到工人均为残疾人,县残联在该厂多次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开发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目前在此工作的40名残疾人月收入1200元以上。不仅残疾人本人成为了产业工人,也使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以来,魏县残联还先后树立了50名残疾人自强模范,表彰了10家残疾人就业基地典型。一个个自强模范生动的事迹,鼓励、激发了其他残疾人自身动力,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受爱心就业基地典型的影响,有更多的扶贫微工厂加入到创建残疾人就业基地的行列。同时,魏县残联还积极为各就业基地申报相应级别的奖励资金,使就业基地能够良性发展。

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魏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其防贫机制得到国家扶贫办推广运用。

今后,魏县将大力开展“三助三办”,加大残疾人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充分利用防贫机制,坚决防止残疾人失业返贫。

图为残疾人朋友在接受绢人工培训(河北省残联供图)

衡水市今年脱贫后,仍旧做到扶贫劲头不减,标准不降。衡水冀州区八里村冯双石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靠打零工种地为生。今年9月14日到23日,他参加了衡水市王思颐培训基地举办的绢人工培训,和他一起完成培训的还有来自衡水冀州区、滨湖新区、桃城区、开发区的另外19个残疾人朋友。他还清楚记得第一次完成的绢花只拿到10元工资时的情景,“我一天能赚一块钱也不算白活着。”现在的他干活熟练多了,每个月能赚100多元钱。

脱贫后,衡水市借鉴行唐双创园经验,积极开拓适合残疾人生产的家庭手工业项目。衡水市残联以王思颐培训基地残疾人绢花项目为试点,先对有意愿的残疾人进行免费培训,帮助其掌握制作工序和手工技巧,然后与残疾人家庭签订委托加工订单,残疾人回到家中生产加工,最后基地收购成品,支付残疾人费用。残疾人通过绢花项目,每天可取得20元左右的收入,成为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补充。

河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成就和经验,已经成为河北省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张亮眼名片,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的认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将和残疾兄弟姐妹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发干事创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原标题:《【脱贫攻坚(河北篇)】中国网:全力以赴 携手同行 铸就“一个也不能少”的辉煌——河北省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