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0年来可以抵御时间的好照片 《人间乡土》之三

2020-10-29 12: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15年、2016年美国百年莱斯大学两次到西安赵利文(前排左三)工作室学术交流,收藏摄影作品.

赵利文,中国艺术民工,当代纪实摄影的践行者。中国摄影师协会收藏专业副会长,【终南山赵相馆】(艺术馆)负责人,收藏家,《艺术围城》杂志主编。1968年生于古城西安,从1985年开始从事纪实摄影创作30年,代表作《流浪艺人》、《世俗西安》、《终南隐士》、《别墅人家》等。他的作品1000多幅先后被国内外博物馆以及艺术机构个人收藏。2020年一月韩国拍摄个人记录片《一个人的西安老街道》电视台43分钟播出。

本文选自赵利文最新摄影集《人间乡土》

本文来源:黑则鸣

纪实摄影是一条孤独漫长的道路,在时光所构筑的理想和激情中或明或暗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真正的摄影大师往往超越摄影本身,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不再是一个肤浅的词语。

而坚守孤独和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则是衡量一个优秀摄影家的根本,更要有随时准备着捕捉不同环境不同人和事物的敏锐触觉及融入到不同人群生活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才能把作品背后更多更深远的意义呈现到作品中。

优秀艺术家的内心也有着诗和远方的向往,诗和远方的另一面却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苟且。

在苟且中把生活酿成诗和远方的美酒,要有战胜自己的强大定力支撑,要像唐吉诃德一样去战斗!去拍照!让生命更有尊严更具价值!

至于作品的好坏,就留给观者评说吧!

——赵利文

你的两部分《人间乡土》拍得好,镜头语言直接、简洁朴素、纯粹,观看所指明确、精准、主次分明,不含糊,不犹豫,不做作,无杂念。

对动态瞬间的把握已化为骨髓或血液,达到经验性的、下意识般的纯熟。不得了!

——萧沉

一个人拍着照片慢慢地变老,他记录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也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激情。

——潘科

利文兄通过自己的视角重新结构视图,以截取局部的方式,依赖光和时间,固定瞬间的形象,让这个形象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呼应和相互加强的关系,传递自我对世界和对人物的理解。

因此,摄影师在拍照片时,其实是把时间的某个点固定下来,形成感情的刺痛点,传达自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法和视角。

也可以这么说,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对世界的理解,形成独特的摄影风格,在利文兄的所有作品中,他都力图展现这种视觉个性,鲜艳与晦暗,悲伤的喧哗与落寞的寂静,人物的玩世不恭与活着的认真,无不蕴含着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无常变化。

——诗人江媛

第一、乡村孩子

1989年,陕西,福利院的孩子。赵利文/摄。
1990年代,陕北,山村孩子的发型。赵利文/摄。
1995年,陕西宝鸡,冬天里的孩子。赵利文/摄。
1995年,陕西延安市蟠龙镇小学,一名学生。赵利文/摄。
1995年,陕西延安市蟠龙镇小学,学生娃。赵利文/摄。
1996年,陕北,山村姐弟俩。赵利文/摄。
1998年,陕西眉县,跳舞的孩子们。赵利文/摄。
2007年,陕西,乡村小孩。赵利文/摄。

赵老师的成就之所以被低估,是因为他自然、平易、不端着。

但凡神秘难解,多为评论者高估,但凡真挚平淡者却为人轻视。所谓:真善者,无智名,无勇功。

但时间会是最好的裁判,所有不真诚的人,都会被淘汰,无一例外。赵利文的艺术和真诚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导演张华洁

自1982年拍下第一张照片至今,36年来,摄影师赵利文一直用质朴、冷峻的黑白照片记录着文明在中国西部留下的种种痕迹,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以及这个时代的精神痕迹。

—— 徐淳刚(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第二、民风民俗

1988年,西安兴庆公园,社火踩高跷。赵利文/摄。
1988年,西安北门里,唱戏的流浪艺人。赵利文/摄。
1990年代,陕西,贴对联。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陇县,化妆后的社火演员。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陇县,田野里奔跑玩社旗的孩子们。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蓝田县,庙会上神婆算卦。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修缮土地庙。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商丘,人鬼神。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省商丘市火神台,包公审恶媳蜡像雕塑群门口。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商丘市火神台,包公审恶媳蜡像雕塑。赵利文/摄。
2007年,陕西关中,春节活动中的猪八戒。赵利文/摄。
2007年,陕西关中,春节活动中的财神爷。赵利文/摄。
2007年,陕西陇县,背阁(这是社火表演的一种形式)。赵利文/摄。

生活无忧无虑,整天花前月下,无视身边苦难,脑子一片静好的人,不可能拍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利文兄率真,质朴,有情怀,有担当,始终踏实投入,充满激情,让人敬佩!

——艺术家李海兵

当摄影变得人人可为的时候,赵利文老师的作品才让我们知道,并非人人都能抓住这"决定性瞬间",这是机遇也是天赋。

——《读库》张立宪

第三、婚丧嫁娶

1993年,陕西韩城,送葬路上。赵利文/摄。
1993年,陕西三原县,迎亲路上(左边是迎亲车队)。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绥德县,毛驴上等待迎娶的新娘。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新郎新娘。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凤翔县,在出嫁路上的新娘。赵利文/摄。

不知是受了什么样的天启,赵利文在那个时代就开始了相机不离手的日子。

整日走街串巷,甚至登门拜访,左一咔嚓右一咔嚓,摄下众多市民、商人、干部、知识分子的面孔以及各式街景,留下一部恢弘的立体式《清明上河图》。

如果将来建造一座1980年代博物馆,赵利文先生的作品将占据重要部分。当回忆逝去的中国时,我们不必完全仰赖马克·吕布,阎雷等洋摄影师的眼睛。

当摄影是一种特权的时候,赵利文老师拿起了他的照相机。

——《影像与生活》主编 陈卫卫

第四,宗教信仰

1996年,陕西耀县,云游的道士。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耀县药王山门口,两道士卖东西给游客。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凤翔县,敬神的老人。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教堂里的祈祷。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一位天主教神父。赵利文/摄。
1998年,陕西千阳县,道士给生病的女子看病祈福。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耀县,爬上神像希望得到神灵保佑的男子。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凤翔,在寺院里过夜念经的妇女。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耀县,爬上神像希望得到神灵保佑的女子。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千阳县,给神像诉说的老人。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期待来年好运的人们。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神像。赵利文/摄。
2007年,陕西佳县,道士念经祈福。赵利文/摄。
2008年,陕西蓝田,终南山下被丢弃的佛像。赵利文/摄。

从十几岁开始,利文就拿着老爸的相机,一路拍过去,这一拍就是几十年。

钱,买胶片了,时间,拍照了。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他要么在拍照,要么就是在去拍照的路上。

——收藏家荆江

风云激荡的80年代就这么被摄影错过了。

被沙龙摄影、风光摄影、被民俗猎奇填充了。这是审视的缺失,思想的缺失,语言的缺失。

赵老师是少数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摄影大家。其纪实摄影作品气质朴拙大方,在时间中越来越散发着情感温度与人文光芒。

——微友乐曦

第五,流浪艺人

1997年,陕西耀县,杂技团帐篷外的一对男女。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千阳县,庙会上的戏曲演员。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流浪艺人演员。赵利文/摄。

今天几乎已不敢想像沒留下他的市井纪实摄影的西安城,将会失去多少记忆?

他拍的最大量也最宝贵的镜头起于八十年代中期,他也还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

当我们一批所谓"文青"作着写朦胧诗临印象派时,他早熟甚至像先知一样把镜头瞄向了最俚俗的城乡混淆不清的街头巷陌,而且捕下了太多匪夷所思的场景。

直到后来电影有了贾樟柯那种东西后⋯⋯很多人才豁然发现,这?也可以!

——艺术家侯拙吾

在精致惯了的影像里头,突然看到赵利文的照片闯进来,难免会惊为天人大吃一惊。

他的照片几乎没有美感,却充满直接的天赋。原以为可能是碰上了运气,一路翻过来,才发现并不是走了狗屎运。

多问几句,也聊不出宏大叙事。言语之间,简单真诚质朴,真就像你眼前所见这些图像;同时又枝生了絮絮叨叨的市侩气息,以及江湖不服谁与争锋的愤懑。

所以最后只能归纳于当相机碰到赵利文,简直就是赋予了他最锋利最顺手的武器,路子狂野,出拳无招,动作还难看,却与摄影这种表达方式天衣无缝不谋而合。

——严志刚(摄影师/图虫网负责人)

第六、百姓生活

1985年,陕西户县,三个老烟枪。赵利文/摄。
1986年,陕北,吹气。赵利文/摄。这是杀猪用开水烫完后给猪吹气然后好刮毛。
1986年,陕西周至县,休息的老人。赵利文/摄。
1987年,陕西户县,观看打台球的人们。赵利文/摄。
1990年,西安回民街,汪星人和他的主人。赵利文/摄。
1991年,西安回民巷,吃饭。赵利文/摄。
1990年代,陕西,庙会中摆摊卖儿童玩具的小贩。赵利文/摄。
1992年,陕西蓝田县,寺院旁边休息的人们。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荡秋千。赵利文/摄。
1995年,陕西宝鸡,冬天赶集的一家人。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乞丐。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凤翔县,拉板车带着一家老小赶集。赵利文/摄。
1996年,河南,老俩口。赵利文/摄。
1996年,河南,山村老人。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凤翔县,卖菜老人。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宝鸡,坐板车的孩子。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吴堡,赶羊。赵利文/摄。
1996年,陕北,吃午饭的一家人。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宝鸡,庙会中的人们。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凤翔县,准备到集市上做生意。赵利文/摄。
1996年,陕北,打毛线。赵利文/摄。
1996年,陕西凤翔县,庙会上卖甘蔗的一对夫妻。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赶集路上休息的一家人。赵利文/摄。
1997年,西安蓝田,庙会中看戏的爷孙俩。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宝鸡,赶集。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节日里奶奶给孩子买的气球。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帐篷舞厅。赵利文/摄。
1997年,陕西凤翔县,卖肉的人。赵利文/摄。
1998年,陕西,聚精会神看戏。赵利文/摄。
1998年,陕西三原县,庙会上的台球桌。赵利文/摄。
1998年,陕西周至县,在炕上打坐的老人。赵利文/摄。
1998年,陕西,山村老人。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凤翔县,雨中在泥泞的路上赶庙会的人们。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小脚老太。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宝鸡,雨中赶路人。赵利文/摄。
1999年,陕西凤翔县,暴雨过后的小商小贩。赵利文/摄。
2000年,河南淮阳县,轿夫。赵利文/摄。他们在公园里给游客抬轿子挣钱也做给新娘抬轿子的婚庆活计。
2000年,河南浚县,模仿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孩子们。赵利文/摄。
2007年,陕西千阳县,庙会上的一对恋人。赵利文/摄。

赵利文摄影作品集推荐

赵利文《人间乡土》签名版 360元包邮

前200位购书的朋友,赠送一幅七寸收藏级摄影作品.

艺术顾问:梁榕刚

装帧:精装

开本:28.5x28.5x2.5cm

页数:259页

照片数量:502幅

原标题:《30年来可以抵御时间的好照片 《人间乡土》之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