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合中国大IP,陕西这座城凭啥比西安更多彩?

2020-10-30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风物菌 地道风物

▲ 雪后华山。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渭南,“扎势滴很”

渭南人在外,往往自称“额四(我是)西安人”。

这并不是渭南人要沾西安的光,而是渭南名气实在太小,鲜有知者。但你若追问一句“西安哪里的”,渭南人便先讪讪地一笑,然后才告诉你:“其实,额四渭南滴!”

▲ 陕西富平县,意寓“富庶太平”。摄影/张永锋

说这句话时,渭南人双眼放光——这座占据了八百里秦川最开阔地带的地级市,值得他们骄傲:

渭南,因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而得名。这条黄河最壮阔的支流,孕育了周、秦、汉、唐四大强盛王朝;

▲ 渭河与黄河交汇处,图中细长河流为渭河。 摄影/张永锋

这里,屹立着中华民族的圣山之一、五岳中海拔最高的西岳华山,孕育了最早的“华夏”;

▲ 西岳庙,远处山峦为华山。摄影/李平安

这里,是关中平原的东大门,坐拥最重要的潼关要塞,扼晋、陕、豫三省咽喉;

▲ 风陵渡黄河大桥,将晋陕两省连在一起。摄影/康辉

这里,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令世人肃然起敬;

▲ 龙门,位于韩城与河津之间。摄影/薛俊

这里,每天都在为中国人民生活作息所依据的“北京时间”授时,14亿人的分分秒秒,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 蒲城县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日晷雕塑。摄影/视觉中国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渭南都是中国人无法绕过的地方。

河山圣地,最早的“华夏”

渭南位于陕西东部,是陕西的“东大门”。她东隔黄河与山西、河南相望;西接、咸阳;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依秦岭与为邻:

▲ 渭南地形概览。 制图/F50BB

从空中俯瞰渭南,便能发现一条玉带横揽其身,这便是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浩荡而来,在渭南境内冲积形成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最开阔的地带,收纳陕西最长的河流洛河(也叫北洛河)后继续向东,汇入黄河。

▲ 渭河。 摄影/张永锋

纵横的河流,为渭南带来平缓广阔的冲积平原,也为渭南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因此渭南自古便是陕西著名的“粮仓”,粮食产量位居西北各市之首,一市粮食产量便占了陕西全省的四分之一。

▲ 潼关县秦东镇吊桥村平坦无际的麦田。 摄影/郑年喜

以渭河为轴线,越过其两岸的黄土台塬,渭南南北两端分别是秦岭山脉和乔山山脉。重重山脉之中,久负盛名的便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最高峰之一华山。华山奇峰突兀、气势磅礴,古称“西岳”,自古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 华山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情。 摄影/张永锋

河流众多、土壤肥沃、地形多样、气候温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渭南早在100多万年前,就成为早期智人的活动中心,蓝田人、大荔人等都曾在此留下过痕迹。这与鲁迅的老师章太炎先生的考据不谋而合:

章太炎认为:“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 就华山以定限 , 名其国土曰华 ……夏之名实因夏水而得,本在雍、梁之际,因水以名族……”据当代学者郭润宇考证,夏河即是黄河。最早的“华夏”即是华山之下、夏河岸边的地方。

▲ 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芮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距今约3000年。 摄影/李文博

这个地方,只能是渭南。

大山大河,养育了最早的“华夏民族”,最早的“华夏民族”在这里创造了“华夏文明”,又携带着“华夏文明”的基因,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小渭南,如何改变大中国?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分布于蒲城、富平两县的10座唐代帝陵,如遥远的星星,在渭南西部闪烁着神奇的亮光,将渭南的历史徐徐道来:

▲ 渭南唐代帝陵分布。 制图/F50BB

西安做了多少朝古都,渭南就做了多少朝的京畿重地。一代代渭南人前赴后继、各尽所能,将渭南书写成了一部厚重的史书。据统计,历史上从渭南走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至于文人墨客,更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 渭南名士代表。 绘图/沐野

三皇五帝时期,白水人仓颉首创文字,结束了中国结绳记事的历史;战国末年,富平人王翦、王贲父子英勇善战,为秦王朝首次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时,韩城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一部《史记》首开中国纪传体史书先河;华阴人杨坚更厉害,结束了中国近200年的分裂局面后,干脆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隋,直接开启了隋唐盛世……

▲ 司马迁祠。 摄影/一佳one

当古代的王侯将相们在历史的风云中渐次退场后,当人们以为渭南即将褪去曾经的光彩时,渭南人再一次站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舞台上。

1936年12月12日,蒲城人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迫使国民政府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功结束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摄影/一佳one

与此同时,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当代作家杜鹏程等,在政坛、作坛等不同领域,以铮铮风骨和矢志追求,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成为这块土地永恒的骄傲。

普通渭南人民,也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陕西第一家民营运输公司、第一架由农民建造的黄河大桥,先后在渭南涌现。它们,从侧面反映了渭南人的性格——敢为天下先。正是这种性格,塑造了今日渭南的样貌。

▲ 韩城县党家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摄影/李文博

6%的陕西有多重要?

特殊的地理区位、优越的自然条件、辉煌的历史文化,使得渭南面积虽只占陕西全省面积的6%,但在陕西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经济、交通、文化还是在与普罗大众生活最贴近的物产、美食上,渭南都有她不可替代的独特性。

“八省通衢”是怎样炼成的?

位于三省结合处的地理区位,使得渭南自古就是交通发达之地。

早在商代,渭南就以两条交通干道,分别加强与山西、河南的联系。春秋时期,黄河、洛河、渭河已经开始通航,水陆兼备的交通网,为古代渭南赢得了“三秦门户,八省通衢”的美誉。

▲ 潼关县。潼关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是东入中原、西进关中的重要关口。 摄影/郑年喜

1921年,冯玉祥主持修建了6条公路,全长约560多千米,揭开了渭南地区修筑公路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渭南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1953年,陇海线全线建成通车后,渭南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关东中部与全国的交通枢纽,东府中心也随之向渭南倾斜。

▲ 陇海线上行驶的列车。 摄影/王嵬

到了1990年,渭南已建成公路305条(段),其公路密度远远高于陕西省,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如今,渭南境内6条铁路、7条省道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实现县县通铁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 渭南铁路示意图。 制图/F50BB

发达的交通,又进一步反哺了渭南的经济。

由于渭南境内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大煤炭产地之一,计划经济时期,陕西四个矿务局,有三个在渭南。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渭南又成为西北唯一属于三大国家级经济区(“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地级市。

在天时地利的加持下,2019年,渭南全市GDP占到了陕西全省的7%,位列全省第五名。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渭南是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陕菜之都”为什么是渭南?

“天赋异禀”的渭南,各种物产异常丰富,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物产:富平的柿子、大荔的西瓜、白水的苹果、蒲城的贡梨、韩城的大红袍花椒、合阳的乌鳢……

▲ 富平县正在晒制的柿饼。 图/视觉中国

大量物产,确保了渭南人从古至今极少为“吃”这件事而发愁,他们唯一需要发愁的,就是“怎么吃”。于是,时辰包子、水晶饼、水盆羊肉、羊肉饸饹等渭南美食,在陕西乃至全国各地都颇负盛名。

但大多数人品尝到的第一口地道渭南美食,绝对是在去渭南的第一站——华山脚下吃到的铡刀面。光是听这个名字,就有了西风烈马的江湖感,将“野渭南”的粗犷豪爽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把至刚铡刀切出的细长面,硬是在至柔的汤水里成为了多数人的“渭南初印象”。

▲ 令人垂涎的铡刀面。 摄影/王老虎寻鲜记

顺着以铡刀面为代表的渭南美食往深了探究,就会发现:渭南这座城市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她有极强的生命力。这种鲜活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渭南的戏曲之中,作为中国戏曲之乡,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等,在这块土地上被吼了上千年。

▲ 表演中的华县皮影(上)与华阴老腔(下)。 上图/视觉中国;下图摄影/浩然视角,图/图虫·创意

2016年,当青年歌手谭维维带着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登上春晚的舞台时,全国人民都沸腾了。那铿锵有力的节奏、沧桑高亢的唱腔,只能产生于渭南,而“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天河里舀起一瓢水,洒得那星星挂满了天……”这样气势磅礴的词句,也只有渭南人才写得出来。这,是何等的气魄。

只要华阴老腔还在渭南传唱,渭南人就有不竭的动力来塑造渭南,使她变得更加美好。

▲ 灯火人间,渭南要更好。 摄影/黑白视界,图/图虫·创意

- END -

文丨郑礼

图编| 王家乐

绘图 | 沐野

地图编辑 | F50BB

封图 | 黑白视界,图/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渭南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渭南地区志》 三秦出版社 1996

刘绪斌等主编 《河山圣地》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12

郭润宇 《“华夏” 、“中华” 、“中国”源头考——兼评章太炎先生的一段论述》

原标题:《聚合中国大IP,陕西这座城凭啥比西安更多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