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许昌积极推动“消费扶贫” 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38.52亿元

许昌发布
2020-10-29 13: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权威发布

10月29日上午,许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第四期。许昌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晓玲、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坤峰、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王新建,就全市消费扶贫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措施、取得成效、下步计划等情况向社会各界进行了通报,回应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产销对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消费扶贫工作作为全市脱贫攻坚重要抓手,全面安排市、县两级开展消费扶贫线下产销对接会和线上对接常态化,特别是疫情期间,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带头参与消费扶贫,通过823平台、邮乐购、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采购优质扶贫农产品,解决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组织消费扶贫献爱心活动274次,组织产销对接会活动100多场次。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许昌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和旅游扶贫模式,旅游扶贫辐射带动贫困人员4000余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1万余人。截止目前通过多种方式的产销对接,共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38.52亿元。

二是线下产销对接开展丰富。

充分利用“年货节”、“扶贫日”、“丰收节”、“杏花节”等节庆日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带贫主体参展,牵线采购企业、商家与贫困地区签订长期供货合作协议;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餐厅,按比例与扶贫企业签订食材长期供货协议。

三是充分发挥电商线上购销。

利用多种平台和渠道,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全市网上共注册采购商58家,采购量141.22吨,完成省定任务的195%;开展电商直播2000余场次;全市工会系统线上购买扶贫农产品数十种,合计金额60余万元;商务局依托许昌农产品特色优势,建成1200平米的许昌原产地特色优品馆,联合天猫平台搭建了“线上交易+线下展示”的销售模式;组织15家机关餐厅、学校食堂和医院食堂在“河南农购”网上定期定额采购扶贫产品。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特色开展线上销售活动,禹州市利用益农信息社的“益农拼购”小程序,帮助销售鸡蛋、三粉等17种滞销农产品4万余份;襄城县组织“网络红人”以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涉贫地区农产品;长葛市依托京东商城、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向全国各地销售滞销农产品。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品牌质量、进一步加大消费扶贫工作推进力度。

现场记者提问

《法制与新闻》记者

开展消费扶贫,对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意义?怎样看待消费扶贫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晓玲

消费扶贫,是指通过组织购买和帮助销售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这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途径。消费扶贫一头连着扶贫产品,关系着农户收入;一头又连着消费需求,关系着市民生活。它既是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巩固产业扶贫成效的有效举措。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消费扶贫有关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内在需求。可以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年度目标,离不开消费扶贫的“雪中送炭”;明年,进入脱贫攻坚巩固期,也离不开消费扶贫来“添砖加瓦”。

许昌日报记者

直播带货是近期的热词,各地也将此与消费扶贫结合,扩大优质产品的市场,从而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收入。我们想请王坤峰副局长介绍一下,许昌市商务局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坤峰

今年6月,我市出台《许昌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过培育直播电商机构,孵化网红品牌,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营造直播电商的浓厚发展氛围,加快电子商务品牌的塑造,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开展电商直播2000余场次,直播带货金额3000万元。今年7月,市商务局还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许昌广播电视台等,举办了许昌市“助农脱贫拉动旅游网红主播大赛”活动,助力促消费特别是贫困地区产品销售。另外,我们还积极打造“天猫许昌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建成1200平米的许昌原产地特色优品馆,联合天猫平台搭建了“线上交易+线下展示”的销售模式,汇聚了全市27家优质品牌,40余种产品,组织农特产品带货直播活动,猪蹄、腐竹、蜂产品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参与直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直播电商引流带货,帮助贫困地区优质农特产品、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带动贫困地区增产增收。大力培育农村直播电商人才,开展直播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直播操作、运营技能,助力农户长效脱贫。邀请国内知名网红直播“许昌名特优新”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培育一批网红品牌,助力消费扶贫。

网易许昌记者

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我市的脱贫攻坚战,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重要的保障。请问我市在推动各方参与上有哪些举措?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晓玲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既是我们党工作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优势所在。消费扶贫工作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原则,推动消费扶贫各项政策设计的落地落实,确保消费扶贫助力涉贫地区和低收入人口脱贫。我们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强化宣传引导上下功夫。鼓励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积极宣传我市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政策和有益经验,大力推介我市涉贫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特色农产品和精品特色旅游,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发挥主动性,壮大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营造消费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强化协调服务上下功夫。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化相关举措,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动员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示范带头,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动态势,推动消费扶贫深入开展。三是在强化激励保障上下功夫。将消费扶贫纳入扶贫工作总体计划和方案,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建立长期稳固的产销关系。发挥相关部门和行业部门的组织作用,在生产、供销、流通各个环节打通痛点、堵点和难点。

许昌融媒记者

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消费扶贫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惠明

一是深化融合,旅游扶贫成效显现。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文化、旅游、农业、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等产品业态,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形成了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乡村旅游已成为许昌旅游的新名片、乡村经济的新亮点、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二是重点培育,旅游扶贫举措相继落地。遴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禹州市鸠山镇和襄城县紫云镇2个镇,以及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村、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等16个村,作为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镇重点培育,制定下发《许昌市2019年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培育实施方案》,组织50多名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干部、骨干专题培训,到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策划推出张家庄槐花节、闵庄杏花节、首山油菜花节等30多个节庆活动,发布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包装一批以粉条、腐竹、豆腐、中药材、花草健康饮品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商品。

三是特色打造,旅游扶贫模式逐步形成。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思路,逐步探索形成了以雷洞村为代表的乡村民宿发展型,以张家庄、北姚村为代表的节庆活动带动型,以魏井村为代表传统村落展示型,以水磨河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引领型,以槐树湾为代表的创客基地拉动型,以大木厂为代表的农业观光体验型,以榆林村、大涧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依托型,以慕寨村、伍子社区为代表的花海林园休闲型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许昌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四是辐射带动,旅游扶贫作用凸显。坚持把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着眼优势、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企业带村,节庆活动带村、旅游合作社+农户”的“两带一加”旅游扶贫新模式,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辐射带动贫困人员4000余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1万余人,乡村旅游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优势更加突出,价值日益凸显。

许昌晨报记者

请问社会各界和城乡居民如何参与消费扶贫?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周晓玲

开展好消费扶贫行动,政府是引导,市场是主体,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参与。大家要树立购买扶贫产品就是扶贫的理念,以买代帮、以购代捐,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与消费扶贫的途径其实是非常多的,而且操作简便。比如在线上,可以登录“扶贫832”平台、农购网、天猫商城河南消费扶贫官方旗舰店、京东商城河南许昌扶贫馆和邮乐购线上扶贫专区等网站和客户端进行购买。在线下,可以到各消费扶贫生活馆、各大商超的扶贫产品专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消费扶贫专区等场所进行选购。此外,也可以到各地各部门组织的扶贫产品展销、产销对接活动现场采购。

来源:许昌融媒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许昌积极推动“消费扶贫” 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38.52亿元》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