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垃圾收运跟踪:其他向南焚烧发电,厨余向北转再生资源

2020-10-30 17: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我们在家中把垃圾分好,如果运输时混在一起不是白费功夫吗?对于南京即将到来的垃圾分类,很多市民有此一问。

那么,南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收运的?10月29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前往秦淮区的瑞金新村小区,跟踪居民家庭中产生最多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收运全流程。可以看到,两种生活垃圾均按照“专车、专线”模式,经各环节检查,辗转50公里到60公里后,最终到达各自专属的处理厂。

不同的垃圾上不同的车,离开小区从此“分道扬镳”

瑞金新村是一处老旧小区,目前小区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房(亭),还没有建成。但为了符合11月1日实施的《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要求,小区日常的垃圾收集已经“撤桶并点”——即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的敞开式垃圾桶撤除,改在几处区域集中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分类桶,并有分类督导员值守,检查指导居民投放。

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掀盖子”看到,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内的区分较为明显:前者基本是绿色菜叶和各类饭菜残渣,而后者主要为塑料袋、包装袋等各类杂物。

早上刚过7点半,就有一名环卫工人驾驶着张贴“其他垃圾”标示的专用收集车,驶入小区停靠在这处“集中收集点”前。司机先检查桶内分类情况,通过车后的机械臂,将“其他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车厢中。装满后,前往1.3公里外的李府街中转站。

而运送厨余垃圾的专用车辆也在不久后赶到。一番相同的操作后,满载着驶向8公里外位于石杨路的中转站。驾驶员介绍,就他所驾驶的这辆车,从清晨开始要先后前往15个小区,才能将厨余垃圾装满。

其他垃圾中转站,白色小车(前车)从小区将其他垃圾运到此处后,经过中转处理,由黄色大车(后车)集中送至处理厂

其他垃圾向南焚烧发电、厨余垃圾向北转为再生资源

李府街中转站是专门用于中转其他垃圾的。上午8点前后这里正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来自环卫部门的中型其他垃圾驳载车,和来自其他小区物业自行收运其他垃圾的小型驳载车,在门口依次排队进场,将车后的其他垃圾卸料,在中转站中进行压缩压实,再运送至一辆大型的其他垃圾专用车。这辆车可以装7到8吨将开往终点站——位于近50公里外、江宁铜井的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在这里,其他垃圾将用于焚烧发电,所产生的电能介入国家电网,为我们日常所用。

而在石杨路的中转站,从瑞金新村驶来的驳载车,也同样将厨余垃圾转至大型的厨余垃圾专用车里。这辆车将开往50多公里外浦口区的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在这里,厨余垃圾经过多道工艺,转化为沼气、毛油等可再生资源。

来自各区的厨余垃圾车排队等待检查后进场

处理厂工作人员检查每辆车厨余垃圾有没有分好

垃圾进场前要开箱检查,没按要求分好真的会被拒收

记者先后跟随跟同样从瑞金新村产生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经过层层环节,直达最后的处理终端。安诚集团环卫公司业务副总经理张勇介绍,在秦淮区,从小区、单位、沿街收运其他垃圾,送往中转站,每天有110辆车;从中转站到处理厂每台有60辆左右。而厨余垃圾方面,这两个数字8辆、3辆车。

从这个数字看,在目前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刚刚起步阶段,从其他垃圾中把厨余垃圾分出来的程度还不充分。但随着居民小区、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的逐步开展,其他垃圾的占比将下降,而厨余垃圾的占比将很快提升。记者了解到,这也将成为11月1日《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考核各区的一项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厨余垃圾处理厂——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门口,记者看到,包括秦淮区在内、各个区来此运送的厨余垃圾的车辆,都要经过中心工作人员的“开箱验货”达到分类要求才能过闸进场。据了解,此前曾发生过送来的厨余垃圾没分到位,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其他垃圾,中心直接将车辆拒之门外,并将情况通报至其所属主管部门。

本报此前曾报道,11月1日即将实施的《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拒收权”是一大亮点。《条例》明确提出“收运单位发现管理责任人交付的生活垃圾分类不标准,可要求其重新分拣,拒不分拣的可以拒收;处置单位发现收运单位交付的生活垃圾分类不标准,可要求其重新分拣,拒不分拣的可以拒收。同时,对于上一环节单位的这种行为,要及时报告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

来源|通讯员 庞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文 杨泽华 孙楠羽/视频

原标题:《后端垃圾会不会“混着运”?记者跟踪100多公里探究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