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亮点】山西天镇“红色引擎”激活乡村“金土地”

2020-11-03 16: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下,连片的玉米怀抱黄澄澄的棒子,挺拔的高粱头顶红得发紫的穗儿,谷子、黍子、红芸豆压弯了腰杆……山西大同市天镇县的优势作物小杂粮迎来丰收。

看着喜人的景象,大同市人社局派驻天镇县张西河乡许家窑村第一书记姚世锋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笑容,“这些玉米、红芸豆早就找到婆家了,我们跟县里的同心源果蔬公司签好了订单,到时候公司会直接来收购。”跑企业、谈合作,姚世锋带着村支部谋划推动,许家窑村发展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农业,让农户收入有了稳定保证。

近年来,天镇县选优配齐带头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谋划产业发展,以党建为引领,在摘掉贫困帽、振兴乡村的大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选优配齐领头雁

同飞致富新天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天镇县实施“头雁”带动农村脱贫工程,以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突破点, 培养选拔有能力、有干劲的“领头雁”带领群众向着脱贫致富高飞。

走进南河堡乡上吾其村,入眼就是望不到头的塑料大棚。一个简易的棚架下,一堆堆绿油油的辣椒煞是诱人,村民王海军和家人正在打包装箱准备发货。“之前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外打工,后来村支书说,你们回村干蔬菜大棚吧,现在有些基础了,而且利润大、能挣钱。”村支部帮着跑银行贷款、筹建合作社,3年下来,王海军家建起了120个辣椒大棚,每年净收入70余万元。

“我们乡的村支书们都是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致富能人,让他们帮带村民,一带二,二带三,产业规模就渐渐大了。”南河堡乡党委副书记崔建宇介绍,他们采取“把党支部书记发展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支部书记”的做法,将各村致富能人培养成村支部的带头人,形成党带群、富带贫的发展格局。

南河堡乡目前已经有4700多栋蔬菜大棚,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蔬菜收购商,全乡设20多个蔬菜发货点,每天有几百万元的流水,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

图为南河堡乡辣椒大棚。刘雅婷摄

天镇县有不少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村“两委”面临“无人可选、有人难选”的困境。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天镇县决定直接下派有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干部到农村一线。

天镇县首先摸排出存在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领导能力弱以及信访矛盾突出等问题村27个,再从县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岗符合条件的干部和驻村干部中,通过毛遂自荐、组织推荐、乡镇引荐等方式,选出真正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天镇县共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37名,其中到村任党组织书记27名、支部委员10名。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干部文化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天镇县专门举办了“天镇县农村(社区)‘领头雁’集中培训班”,对全县农村(社区)“两委”主干、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共计60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同时,选派104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人社部定点扶贫县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选派22名农村“两委”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此外,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和“农村后备干部定向培养工程”,帮助村“两委”强筋壮骨。

图为蔬菜发货点的辣椒。刘雅婷摄

建强服务型党组织

凝聚发展新动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天镇县严格推行党支部书记“四诺四评”制度、农村党组织“争旗提档”,压实村“两委”主体责任,助推农村党支部发挥作用。

在天镇县许多村,村委会办公室或党群服务中心墙上,大幅张贴着党支部书记“四诺四评”制度内容。各村的党支部书记要紧扣党建责任、发展经济、为民服务、廉政建设“四大领域”公开定承诺,党组织采用个人述评、班子互评、群众测评、乡镇考评四种形式对其践诺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村党组织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四诺四评”让村“两委”干部有了明确的干事目标,也让他们对承诺和责任心存敬畏。天镇县各村党组织的工作开展发生极大转变,原来低着头走到哪算哪,现在瞄着靶指到哪打哪,“换届前拍胸脯、换届后轻飘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到逯家湾镇瓦窑口村,远远地就能看到村委会院墙上的六个红色大字——“党群连心驿站”,下面挂着村支部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十分醒目。院里,一台挖掘机正干得热火朝天,不久之后,这里将会建起一座公共浴室。

图为瓦窑口村党群连心驿站。刘雅婷摄

由人社部机关派驻的第一书记王永生,2019年来到瓦窑口村,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强党支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制度”。村支部提出“党建引领聚伟力,同心共筑幸福村”的工作理念,建立每周一例会、每月党日活动、党群联系、村“两委”党员干部每周值班等一系列制度,村干部和党员常常聚在一起,或是学习提升,或是研究村里的重大事项,又或是为群众答疑解惑。

“要把支部的堡垒建设得坚强,有凝聚力,还要从服务入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打造起支部服务群众的阵地。”王永生说,建公共浴室正源于这个出发点。瓦窑口村民一年难得洗一次澡,洗澡需要乘坐公交车到15公里外的县城里,一次花费近20元。

王永生千方百计筹来资金后,选址时却思来想去。“最后我们村‘两委’商量,决定把修建地点选在村委会院子里,取名‘党建新民浴室’,村民来洗一次澡,就来了村支部一次,就能看到党的身影,记住党。”王永生介绍,村支部还开展了为村民免费洗衣、理发、舞蹈队队服捐赠等活动,翻新文化广场、建设村史文化馆,下一步在村委会院里建一个党建文化长廊。

制度体系完善,组织战斗力才能增强。万家乐移民新区是天镇县的重点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涉及86个村10232人,村民结构复杂。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安居乐业,天镇县成立了万家乐移民新区党工委,以“党工委+党支部+楼栋党员服务小组”为架构,组织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140名党员,建立28个楼栋党员服务小组,选择144名搬迁居民担任楼长、单元长,构建起党建引领的社区化管理服务体系。

“我们在微信群里看到信息,说蔬菜基地这两天需要人手,他们开一个大车来接人,一天多的能挣300多元,我们就来了。”记者在南河堡乡上吾其村蔬菜发货点碰到几名万家乐移民新区居民,她们正手脚麻利地打包装箱辣椒。万家乐移民新区党工委依托服务体系,建微信群摸清就业需求、发布用工信息,帮助2960名劳动力实现较稳定就业;积极协调物业公司和扶贫产业园企业,为大龄低技能搬迁群众安排保安、保洁和辅工岗位200多人、社区公益性岗位100多人,组织到种植养殖园区和造林绿化专业队短期务工600多人次。

图为辣椒正在装箱。刘雅婷摄

找准发展好路子

描绘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天镇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化弱势为优势,变“输血”为“造血”,培育发展持久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让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更加有保障。

在天镇,人人称道的美丽文明村便是李二口村了。李二口村坐落在二郎山脚下,天镇县城北部,两山关口之间,自古为军事要道,背后横亘着一段保存完整的明代长城,雄浑壮观。这段长城就成了李二口村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天镇县委、县政府将李二口长城民俗文化村作为贫困村提升的标杆工程,申请到山西省及大同市两级扶贫资金,在这里修建开发了具有山西独特民俗风情的窑洞,以及红色文化纪念馆、民俗文化体验馆、茶马文化记忆馆、书画艺术传习馆、长城文化博览苑等等一系列展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李二口村已经成为天镇县乡村振兴的样板。

“水土条件不好,粮食不好种,那我们就养鸡养牛。”“传统的种植业利润少,种些特色作物,形成规模和品牌,收益就能更高些。”“我们有长城,就发展旅游业。”“还是要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支部力量,让更多百姓受益。”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天镇县各村党组织引导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合本村特点的特色产业。

“我们之前买了一批鸡苗来,村民没养两天就全死了,养鸡的信心一下就被打击了。”许家窑村土地少、老年人多,适合发展土鸡养殖,但这条产业路一开始就遇到拦路虎,第一书记姚世锋和村支部为此没少琢磨办法。经过一番打听和多次鸡场考察洽谈,村支部看准了“家庭农场”形式:把鸡舍建到每个农户家里,前期免费提供25只两个月大优质鸡苗,村支部负责集中采购,统一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市场销售。

图为瓦窑口村人社扶贫车间中的公鸡。刘雅婷摄

“来看看,这次的鸡都长得挺好,肯定能赚到钱,后边我自己再买些鸡苗来养。”村民朱福安把刚割的苜蓿草放进鸡舍,脸上难掩期待,仅土鸡养殖这一项,预计许家窑村农户年增收能达3000—5000元。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村民脚下的黄土地变为致富的“金土地”,他们终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本报记者 黄欢 刘雅婷 通讯员 杨明)

原标题:《【亮点】山西天镇“红色引擎”激活乡村“金土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