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丽情怀——“最美司法行政人”事迹展播(二)

2020-11-04 1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导 语

为表彰先进、鼓舞士气,省司法厅部署开展了第六届“十大百优”评比表彰活动和“抗疫最美逆行者”选树活动,经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集中评审,共评选出10名“最美司法行政人”,20名“抗疫最美逆行者”和111名“司法为民标兵”。“浙江普法”微信公众号正对“最美司法行政人”和“抗疫最美逆行者”事迹进行展播,以下是第二期内容。

”最美司法行政人“事迹展播(二)

三十载执法一线见“初心”

(以下内容可滑动浏览)

邹德明,男,湖州人,1969 年 7 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现任湖州市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获“湖州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湖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工作先进个人”“湖州市精细化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记个人二等功 1 次。

他,自 1990 年参加工作以来,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把闪光的青春倾洒在行政执法一线,用心做好执法工作、用爱守护群众福祉。

他,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在担任湖州市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主要领导八年期间,初心不改,带出了一支务实高效、作风严明、业务精湛、敢打必胜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湖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

用脚步丈量责任与担当

30 年行走执法一线,他是善于执法的“践行者”,在 2017 年湖州市“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期间,他每日行走在“痛点”和“难点”之间,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始终把责任和担当牢牢扛在肩上。每逢整治期间,他总是在现场指挥,在他的带领下,40 多个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在文明城市创建验收过程中,他所管理的辖区实现了零扣分。他是干练踏实的执法“开拓者”,他经常到基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多个领域主动而为,大胆创新,不管碰到什么难题,总能迅速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面对餐饮行业群众投诉量大的问题,他结合辖区实际,提出了“治气、治水、治危、治违、治乱”的“五治”工作法,全面系统的有效缓解了餐饮行业的老大难问题,2019 年以来,餐饮投诉率下降 33%。在推行“驻队律师”工作中,他发现“驻队律师”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为了提升效率,他提出了“每天随叫随到、每周一次随队执法、每月一次案例分析、每半年一堂课、每年一份调研报告”的“5+X”工作法,实现了“驻队律师”由传统的“坐诊”向主动“出诊”转变,大幅提高了“驻队律师”效率。他是倾囊相授的执法“引导者”,在系统内他开班讲课,传授工作经验,完善“师带徒”模式;在系统外,连续多年,他为湖州市委党校以及其他学校和机关单位上课,普及综合行政执法知识。邹德明上课时常说,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办法都是“走”出来的。从进入执法行业的第一天,他始终坚持身先士卒,用脚步丈量责任与担当,问题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运用法治思维走出行业新方向

多年浸润养成的职业素养,使得邹德明成为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行家里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科学助推中心工作,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综合行政执法涉及到方方面面,与治气治霾、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犬类管理等中心工作紧密相关,他提出,“难点工作就要依靠综合行政执法推进”的工作理念,使诸多难点工作得到了有效突破。由于保障中心工作有力,他所领导的团队荣记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嘉奖1次。在他的带领下,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案件类型从 2017 年的五十类拓展至上百类,一般程序案件由 2017年的几百件上升到 2019 年的五千六百余件,案件数量始终名列全市第一。同时,他非常注重完善执法模式。自2011 年以来,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全市率先开展“非现场执法”模式的探索,面对取证难和送达难的问题,他带领业务骨干日以继夜、不断探索,在全国率先研发行政执法电子证据互联网公证系统,实现了“互联网 + 公证”,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走在时代前沿推动执法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推动行政执法办案,他走在时代的前沿,向大数据要战斗力,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从 2017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相继完成了 4G 立体化异地指挥系统建设,通过无人机、路面视频监控、车载视频、4G 执法记录仪、4G 对讲机,打造实时可视、实时对讲的 4G 异地指挥系统,中心城区所有重要区域安装了“智能监控”,用“科技”代替“人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2019 年他推动研发了智信系统,将所有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智慧执法”。现在他又着力推动执法办案系统,将视频全过程记录、视频一键刻录以及网上支付等功能融合在一起,当事人在处理一般程序处罚时可以实现“跑一次网上办”,甚至“零上门”。在邹德明的带领下,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行政执法从“业务驱动”转变为“信息驱动”。

用执着和真情浇灌“幸福法援”之花

(以下内容可滑动浏览)

林鉴永,男,1979 年 8 月 27 日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民革党员,现任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曾获“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台州市最美公务员”等荣誉。

在林鉴永看来,法律援助中心不单单是给弱者提供无偿辩护和代理的地方,更是老百姓诉说苦闷、体验政府温情、感受社会正义的港湾。“我做法援很幸福,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援人能感受到幸福”,这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他对法援事业的庄重承诺。

倾注真情,用爱心助燃弱者希望

“一次真诚的帮助,一生永远的恩情”,这是打工妹杜先芬女士与母亲、妹妹通过送锦旗方式向林鉴永及其团队表达的肺腑之情。来自贵州遵义的杜女士做工时右手因伤致残(九级),由于老板在送其就医时用了别人姓名,导致她在近一年维权历程中处处碰壁。后来杜女士通过 12348 法律援助热线向林鉴永求助。当时杜女士情绪较为激动,林鉴永请她马上到中心来面谈,第一时间帮助她解决问题。在详细了解案情和问题症结后,林鉴永一方面立即与卫生部门、受治医院、社保机构、所在企业及司法鉴定机构联系,帮助杜女士更正受医身份,准备工伤认定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考虑到临近年关及杜女士想尽早了结赔偿事宜返乡的愿望,林鉴永主动与企业老板取得联系,并向其析法明理,告知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经过一周的努力,最终促成双方调解,帮助杜女士一次性拿到 7万元赔偿金。

“林主任,用语言是表达不了对你的感激之情的。从我受伤以来到今天,你是第一个这么热心这么真诚帮我的人。在没有遇到你之前,我恨社会恨法律也恨自己,谢谢你这么帮助我。”“林主任,你知道吗,因为赔偿的事,我到处去问,但处处碰壁。在遇到你之前,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我已不相信会有人帮助我,那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了你们的电话,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在踏上回家的征程时,杜女士通过 2条短信再次向林鉴永表达了感激之情。

融入基层,用执著铸就平安之盾

3年前,林鉴永主动投身政法干警“进千村入万户、创平安促发展”活动,6 个月时间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下村 28 次,走访群众 280 户,发放平安宣传资料 3000 余份,他倡导的“提升三力工作法”被市委政法委作为创新经验推广,他还参与建成临海市首个治安视频防控示范村,组建村级义务消防队,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 11 个,化解纠纷 8 件,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林指导”。其中他成功化解的一起停尸长达 4 年半之久的信访积案,不但消除了重大社会矛盾隐患,赢得了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是重燃了当事人对生活的希望。

章某无辜被精神病人陈某用斧头砍伤致死,后因陈某病亡和家庭困难,赔偿和解事宜迟迟无法解决。此后,死者的尸体一直在殡仪馆存放,此案成了当地的一件重大信访积案。林鉴永在走访中了解此案后,主动承担起了化解重任。一方面积极与村干部、受害人亲属座谈,引导他们依法表达诉求,申请救济,另一方面与政法委、调解中心、基层政府、民政、慈善、村委会等 14 单位组织反复沟通,并协助法院加大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力度,积极帮助受害人家属寻求司法救助、慈善、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救济途径。通过四个多月的积极奔走,最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受害人章某入土安葬。

群众至上,用专注诠释服务真谛

“便捷、贴心、精准、有效”是林鉴永及其法援团队恪守的工作宗旨。为了让法律援助这项民生事业深入人心,他打造了“问法说事”服务品牌和“我的法援故事”宣传品牌,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流动岗活动。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更便捷获得法律援助,他着力开展法律援助市区一体化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承诺制工作,创设法律援助与社会救助直通车工作机制,法律援助审批指派当场办结率达 100%。为提升法律援助满意率和社会公信力,他努力打造“幸福法援共同体”,推行“三声四有五满意工作法”,首创“法律专家门诊”,构建援调对接工作机制,开展法律援助“锤铁行动”两年计划,在全省首创农民法律援助团和公职律师法律援助团,组建7支法律援助专业化办案团队,努力为受援人提供贴心、精准、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如林鉴永所说的,“我的工作就是要让受援人和法律援助人员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事业的幸福!”

从事法援工作四年来,他面对面为弱势群体处理各类法律问题 100 余件,组织流动岗、法律专家门诊等服务活动 130 余场次,帮助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用真情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为民立命的公证行业领头人

(以下内容可滑动浏览)

陶靖,男,杭州人,1964 年 6 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二级公证员,现任杭州市临安公证处主任。曾获全国优秀公证员、司法部“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省十佳优秀公证员、“人民满意法律工作者”、“文明公证员”、杭州市劳模等荣誉。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的人生舞台,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他就是杭州公证领域的先进典型代表:杭州市临安公证处主任陶靖。

党性立身初心之始

公证职业天然的具有公平、公正属性。作为一名优秀党员,陶靖始终把党性与职业操守相结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默默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公证这一平凡的岗位上。

从业三十二年,除开会、出差之外,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单位。公文包中始终装着对于政府公证服务、三农公证服务的研究资料。

公证行业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环节,优秀的专业素质是获得老百姓信任的第一步。书柜上一排排法律书籍,已经翻的很旧了,对于陶靖来说,不能辜负的是百姓的信任。他用所学知识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公证服务不能解决老百姓困难的,他千方百计到其他部门进行协调为老百姓切切实实的解决好困难。在他的带领下,临安公证处的公信力逐步提升,在本城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在百姓心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为民立命不畏生死

从决定开展三农公证服务的那一刻,便是一生。为了更好的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全区 18 个乡镇,他每周最少去一次,298 个行政村、1000 余个自然村,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

不管多远,一个电话就去了,风雪无阻。2009 年春节,大雪封山,有村民希望元宵之前能办理房屋继承公证。正月初十,当时很多路段积雪成冰,陶靖给车轮装上防滑链就上路了。开了 4 个小时后,由于路面结冰,无法行驶,他下车雪地步行半小时,上山到达农户家中办理公证。看见热泪盈眶村民的那一刻,陶靖的心突然轻松了,信念也愈加坚定,为了百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由于多年劳累过度,陶靖的身体不堪重负,在 2001 年突然爆发出血性重症胰腺炎。面对凶险的疾病,他凭借坚强的毅力在住院治疗 90 天后,逐渐康复。出院后休息了 2 周,就又马上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去。

由于工作重压,2011 年出血性重症胰腺炎再次复发,致死率 99%,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面对重病,家人不抛弃不放弃,全力救治。在高烧昏迷 25 天后终于苏醒,苏醒后他在前来看望的领导手心写下 6 个字:“出院后想退休”。

然而,住院 120 天后出院,他又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撇不下!”面对家人的反对,朋友的疑问,陶靖淡淡地笑了笑,“只有在岗位上,每一天才活得充实、踏实,为百姓服务可以忘掉所有的痛。”

公证为公互利共赢

服务政府中心工作是陶靖一贯的坚持,当地政府的重大项目中总有公证在发挥独特作用。2013 年以来,临安公证处办理服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的公证服务年均在 100 件以上,这类公证服务一般为现场监督或者保全证据,工作量很大。开动脑筋,细化服务,随叫随到,每次陶靖都把困难当成“突破的契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信息化智能手段为政府、企业、百姓提供更好地服务,陶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在陶靖的带领下,临安公证处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网络保全数据平台,高效、便捷的服务得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环保局、住建局等部门和区法院的高度认可,市场监管部门还出台《关于在市场监管工作引入公证机制的通知》,形成长效机制。公证 + 互联网服务在全区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得到推广应用,司法部公证管理部门领导专程前来调研,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证同行和相关行政部门来临安考察学习。

行政复议领域的“多面手”

(以下内容可滑动浏览)

应海桐,男,永嘉人,1972 年 5 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公职律师,现任温州市司法局复议审理处处长。曾获温州市法治宣传、信访、“三改一拆”工作先进个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荣记个人三等功 2 次。

他是法庭上能言善辩的公职律师,是行政机关里大胆创新的管理者,还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理论研究者 ......“多面手”是同事和同行给他的定位。

21 年累计承办复议案件 5000 余件

49 户农户诉温州市人民政府案,缪某某诉温州市人社局、温州市人民政府,林某某等5人就房屋权属问题诉温州市人民政府 ...... 在应海桐的工作笔记里,详细地记录着他经手承办的各类行政复议案件。

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管理、资源环境等领域行政争议多发,除了打官司、走信访以外,行政复议已经成为一条重要途径,这给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应海桐带来不小的压力。

然而,这份压力终究化为了动力。自 1998 年以来,应海桐专注于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累计承办(含审核)复议应诉案件5000 件以上,多个案件被评为省“十佳”案例或典型案例。其中,他亲自办理或指导处室同志办理以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累计1000 多件,每个案件都能认真履行代理职责,及时撰写答辩意见,提供有关证据、依据,积极参加庭审并提出代理意见,维护了市政府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不过,应海桐并没有就办案而办案,而是善于对个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做到“发现一个,化解一类,警示一片”,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应海桐还积极参与并指导推进温州市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提出法律意见时注重梳理各种法律关系,阐明利弊、分析得失,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谋助手的作用。近年来,应海桐共审核市政府领导交办政府合同等累计 200 件余,涉及金额约 300 亿元以上。

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供“温州经验”

应海桐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寻求突破。2015 年,蔡某某因不服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滥用政府信息申请权和行政救济权,先后提交了 2000 多次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使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不堪重负。了解这一情况后,应海桐会同市中院行政审判法官,创造性地提出了滥诉甄别机制,有效地遏制了滥诉行为,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此外,针对温州市败诉情况严重的被动局面,应海桐还会同法院和监察部门,起草了《关于实行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的通知》《温州市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认定与追究办法》等文件,为全省建立败诉追责制度贡献“温州经验”。

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是应海桐一直坚守的工作理念。为此,应海桐提出行政复议阳光工程,推行行政复议文书上网,建立行政复议“陪议员”制度等,争取让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便捷高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将行政复议赋予公民的权利进行到底,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效率,应海桐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引入行政复议领域,并于2018 年初创新提出“一次申请、两次救济”工作机制。

据统计,温州市行政复议局运用该机制后,约 30% 的行政复议案件得以成功化解,现已经面向全市推广,成功实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从“裁决型”改变为“化解型”。

用专业能力说话为金融法律服务

(以下内容可滑动浏览)

沈海强,男,桐乡人,1976 年 12 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现任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执行主任,兼任杭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曾被杭州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获杭州律师协会“2010 年度杭州律师新星奖”。

自 2005 年起,沈海强开始了他充满挑战又富于理想的律师生涯。十余年的坚守,沈海强已将专业和责任渗透进他办理的每一个项目或案件中。在金融行业数年的工作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他在从事投融资和并购法律实务时游刃有余。他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赞誉。

行稳致远 他专注于提升金融法律服务水平

兢兢业业的背后,是一颗善于思考的竭诚之心。沈海强一直以与“金融”相关的法律业务作为主要执业领域,在从事律师职业之前,沈海强的工作以财务分析、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2005 年成为天册所的一名律师助理后,他一方面全力提升自己的法律业务功底,另一方面利用自己金融专业背景的特长,着手构建金融法律服务的专业体系。

在 14 年的执业过程中,沈海强主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证券与各类投融资法律项目,涉及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主办的国内第一例B股转A股项目被评为杭州律师十大影响力案件之一,主办的恒逸石化在文莱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的达鲁萨石油化工项目被法制日报评为“一带一路”投资类十佳法律服务案例,该项目作为中国在文莱的旗舰合作项目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

以人为本 他着力于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

作为天册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围绕“和谐、专业、大气、进取”的事务所文化理念,沈海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并积级构建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他兼顾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倡导律师在钻研专业领域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所在行业,跟随行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团队服务。十余年的律师生涯,沈海强逐步构建了一个专业的金融法律服务团队,人数超过 20 名,同时在天册所内部积级推动各个业务领域的团队化建设。

在法律服务过程中,沈海强还积极践行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将专业、敬业的服务态度一以贯之,以推动法治化建设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法律人崇高的目标和不懈的追求。

普法君向您约稿!

我们欢迎与司法行政工作相关的原创文章,我们将在投稿中择优录用。

原标题:《美丽情怀——“最美司法行政人”事迹展播(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