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丽水乡村纪行|景宁道化,湘师故地,以道化人

2020-11-04 21: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张兆蔚 许军 瓯江行

“丽水乡村纪行”系列原创作品:行走在丽水的美丽乡村,体会乡村变迁,领略丽水乡村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质朴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丽水,欣赏并珍惜它!

美丽丽水

坐标:

道化村,隶属浙江省景宁县沙湾镇,辖道化、新庄、鸬鹚口(畲族自然村)、交见圩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道化自然村,是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村落,2019年6月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道化村

道化村,因何得名,说法多种。据《韦氏宗谱》记载:“昔言游氏闻学之训,以之化武城,民自感化于道,以道相化,盖以道化里居”。

又传:村有古碓臼,系仙人指点而成,臼碓内泥沙不入,谓之仙碓,乃道化之物,故村名道化。

村庄位于景宁县西南26公里处。这是一座聚族而居的村庄,村中80%以上的人口姓韦。

据《韦氏宗谱》记载,由于战乱,韦氏祖先自南宋迁移,从长安(今西安)、临安、松阳等地。

几经周折,最后选择在道化村定居,繁衍生息,走过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村庄坐南朝北,两头小,中间大,呈月牙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清澈的毛垟溪从村前潺潺流过。

周边山峦叠峰,群峰林立,隔岸连绵青山状如屏障,左右山龙围拥。

房屋建于山脚溪圩之上,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层梯田分布于村庄南北部山坳处。

道化大桥横跨毛垟溪,与对岸的景(宁)庆(元)公路相连,是道化村与外界连接的交通要道,为石拱公路桥。大桥全长124米,宽6.2米,由多方集资兴建,1983年12月竣工。

桥头是村庄的公共空间。古樟树下、凉亭里常常围坐着不少老人,村民们总喜欢闲坐一起,互聊家常,这是古村里常见的慢时光。

大桥两侧,各有几株古樟,最老的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树干已空心,但生命力旺盛,是村中的风水树,庇护着村庄安宁。

村中各处古树众多,已登记古树株数53株,主要树种为香樟、桂花、枫杨、南方红豆杉等。

2

在大桥下,保存有一水碓遗址,据考证,该水碓建于明宣德(1426-1435)年间,当地人称“仙人碓”。

沿河岸东南朝西北向分布,面积约40平方米。这座“仙人碓”很有来历。

传说当初造水碓时,有个叫花子在一旁看,吃饭时也不走,两位工匠可怜他,就省出一口饭给他吃。后来东家知道了,怕工匠吃不饱,耽误工期,就送三份饭,叫花子有吃有喝便一直呆着,水碓建成这天,叫花子问水碓上还搭不搭棚子,工匠说不搭了。叫花子就说,如果不搭棚子,那么以后就晴天碓米,雨天碓沙吧,说完便踏溪而去。从此,人们就称水碓为“仙人碓”。

几百年来,发洪水无数次,但水碓依然完好无损 。虽然现在水碓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碓臼至今仍在,还在静静地守望村庄。

3

大桥旁,有一座韦氏宗祠,已有700多年历史。在刮“五风”、“一平二调”的日子里,祠宇被拆毁,祠宇木料、瓦片用于建县农林中学教学楼、师生宿舍。

2014年韦氏后人发起提出重修宗祠,2015年11月24日完工。大堂正中央高挂着各种牌匾、对联,表明韦氏族人以孝为先,以和为善的优良传统。

每逢传统节日,韦氏后人都会在祠堂祭祀先祖,已迁至温州市泰顺县、福建省寿宁县、屏南县、霞浦县、福鼎市等地发展的韦姓族人也都会赶来参加祭祖活动。

4

大桥左侧新建有一座湘湖师范文化纪念馆,也是道化村文化礼堂,展示当年湘湖师范在道化办学的经历,也用于村中各项文化活动。

桥头旁的道化村敬老院原为湘湖师范校址,后扩建成为原景宁县职业高中(道化中学)校址。

学校搬迁后,这里成为沙湾片(梧桐、标溪、大地、家地、毛洋、秋炉、沙湾、叶桥、莲川等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之地。

2020年,敬老院的老人,统一迁移至景宁县城康养中心。

村中还保留有两条古道,均为石砌小径,一条是古时通往大地乡的交通要道,一条则是古时通往县城和毛垟方向的交通要道。另还保存有文武庙、元帝庙、天仙宫等古迹。

村里大路小巷纵横交错,已经翻修的整齐洁净,但仍能感受到古朴的味道。

悠长的巷子里有一幢连一幢的老房子,青瓦白墙,独有一份宁静安详。巷弄相接,石阶相连,家家户户往来无阻。

5

沿溪新建有新式楼房,村中部分为七八十年代老式农房,还保留了一批清代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为典型的浙西南山地民居,融合着徽派风格。

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大多以木梁承重,以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沿着铺着石子的小弄堂,可以走进那些带着故事的古老民宅。

“湘湖师范旧址(金海观故居)”民宅俗称“大房子”,位于村中心地带,座西朝东,清代建筑,四合院形式。外观夯土墙体,坡屋顶,白墙泥瓦,二层半建筑,

当时这里容纳了200多个年轻的湘师学生,至今大房子二楼仍保留多个学生床位号。

村中还有几座四合院形式的清代建筑,形式格局与“大房子”相似。“知水仁山”民居曾经是湘湖师范的校医务室。

天井里大多种着花草,白墙黑瓦,很是幽静,梁上的雕刻虽陈旧有破损,但依然精美,让人隐约穿梭时光。

以道化人

道化是一座与教育有不解之缘的村庄。

“湘湖师范”“五七中学”“农林中学”“职业高中”“道化中学”……历史上,这个地处偏远的山村一度成为办学胜地。

湘湖师范学校

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抗战期间曾南迁办学,七易校址。从萧山迁至义乌江湾,又迁至松阳古市广因寺,遭日寇轰炸后又被迫迁至庆元,后又因鼠疫迁至景宁沙湾镇道化村。道化为第五个校址。

1943年2月到1945年7月,时任校长金海观先生带领师生在这里艰难办学,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校训。

他们在村祠堂、寺庙、民宅里上课学习,培养了一批批有为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输送新鲜血液,直到抗战胜利前夕离开道化。

据《景宁县志》记载:湘师在景宁两年多时间,招收景籍学生100余人,同时开办民校和暑期教师训练班,为当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故有“湘师迁道化,造化景宁人”之说。

职业教育学校

景宁县职业教育学校,1956年始创,时称道化农业中学,校址在沙溪道化村外的交见圩,不久停办。1958年恢复并搬迁至道化村原湘师校址,称道化农林中学。

几经波折于1988年更名为县高级职业中学,1993年迁至景宁县城。2004年原校址改建成道化中心敬老院。

近年来,道化村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新建村委综合楼、停车场、健身广场、湘湖师范纪念馆等,溪边建起了防洪堤游步道,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道化村,儒雅古朴,满带书香,处处可见文化韵味。

徜徉于村庄,可以感受时光的久远和文化的流长。

原标题:《丽水乡村纪行|景宁道化,湘师故地,以道化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