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毕节成为“法治贵州”创建的首个试点城市后……

2020-11-05 1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今年以来,毕节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2%,“八类”案件、“盗抢骗”、命案分别下降了27.17%、7.53%、55.2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2015年11月,贵州省召开“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动员会,正式以毕节市作为“法治贵州”创建的首个试点城市。建设“法治毕节”,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

为此,毕节市积极探索,以“六大工程”为统领, 紧紧围绕“三升四降五不出”工作目标,强化调度统筹,全面推进“法治毕节”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四降五不出”的阶段性成效。

法治政府建设工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7月13日,毕节市人民检察院公开听证5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等作为听证员参加听证。

“听证会上,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分别从法律关系的适用、情与法的‘衡平’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申请人的实际,通过协商推动行政争议化解。”办案检察官介绍,通过公开听证,搭建了申请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平台,有利于案件更好更快处理。

对毕节市民而言,“听证”这个词已不再陌生。毕节在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监督、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水电价格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政策方面,几乎都设有听证的环节,专家、群众、涉案当事人均可充分发表意见,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自开展“法治毕节”创建工作以来,毕节严格落实《中共毕节市委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试行)》和《毕节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试行)》,做到重大行政决策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确定为不合法的,一律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制发文件或签订合同。

针对执法不公正问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毕节制定完善了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制度机制,促进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对毕节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信息平台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精简办理时限、精简办理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在扎实做好复议应诉工作方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行重大案件旁听机制,让相关行政机关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程序,增强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同时,借力大数据,规范行政执法资格管理。

广泛征集民意,让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明晰执法环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毕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脚步坚实。

司法公正天平工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能否保障公平正义,是检验“法治毕节”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日前,记者走进七星关区人民法院,点阅诉讼服务一体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 ……一目了然。

毕节在深化依法治市工作中,强力推进“阳光司法”,加强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化“科技法庭”建设,积极开展庭审直播,公众通过客户端打开直播链接即可看到庭审现场,便于群众对审判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了司法公正,树立了司法公信。

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样,市人民检察院致力于探索“阳光检务”“智慧检务”。 其中,威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为规范检察办案业务、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全市率先部署了移动检务App,保障了检察干警工作情况真实可靠、公开透明;大方县人民检察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全省领先上线运行检警互联系统,联通检警办案网络,适时巡查案件情况,推动形成检警网络互联互通,检警合作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

为维护司法公正,毕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不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案件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办案质量。毕节坚持围绕全面发挥审判监督职能,不断完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审判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诉调对接、家事审判工作,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目前,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6756件,结案19888件,结案率54.11%,收、结案同比上升23.56%和24.45%。积极配合和支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进监察调查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新履行公益诉讼诉前程序266件,初步探索出了公益诉讼预防“怠政”的毕节模式。

全民守法宣教工程——夯实依法治市基础

推进依法治市,普法是基础。怎样把“纸上的法”落实为“实践中的法”?

“七五”普法期间(2016年——2020年),毕节用新理念引领新思路,用新举措推动新发展,用法治信仰植根城市灵魂,用法治精神浸润百姓生活。

着力营造氛围,增强法治观念。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确保“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等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考核评估。

认真开展法治“村村通”创建活动,开展第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全市70个村(社区)参与创建。利用好“一村一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充分发挥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的作用,切实带动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法宣教中,毕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引导教育公民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促进普法宣教与道德教化“双加强、双提升”。

针对学生这个重点群体,市教育部门把法治校园创建与学校各类主题活动、中小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懂礼貌、守法纪、遵规范、讲文明。

如今,毕节市民满眼是“法”:翻开报纸可看《法治毕节》专刊;外出游玩,“普法视频”与君同行;漫步城区或乡村,“法治公园”“法治广场”“送法下乡”等,不时映入眼帘。毕节已经形成多维立体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法治惠民服务工程——打造幸福美丽毕节

“是他改变了我家的面貌,现在的日子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提起大方县小屯乡大田村驻村帮扶干部张勇,贫困户彭世开感激地说。

彭世开感谢的张勇,是司法干警驻村干部。之前,彭世开担心一旦搬迁就会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以后就享受不了政府的优惠政策,所以一直排斥搬迁政策。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勇多次从法律角度给彭世开讲述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相关政策,才有了彭世开“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彭世开只是千千万万易地搬迁群众中受益的一员。

为实现法治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深度融合,毕节充分发挥法治建设保障依法搬迁、促进就业增收、维护社区稳定方面的作用,及时就地调解矛盾纠纷和问题,把矛盾纠纷消化在源头、解决在安置点,实现矛盾不上交,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了给搬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救助、矛盾纠纷化解、公证服务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毕节组建了集中安置点司法所,依托司法所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培育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及时高效地为搬迁群众提供日常生活法律服务。

目前,毕节市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普法宣传全覆盖,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便民惠民是法治建设的最终目的。实践中,毕节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切实整治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法治工程——护佑绿水青山

从30年前“生态建设”成为毕节发展的标签,到“3356”“长防”“长治”等工程的大力推进;从既要 “生态美” 又要“百姓富”的美好愿景,到“绿色毕节”行动的生动演绎……毕节在描绘绿色画卷、打造生态蓝图中,挥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道被开垦后,土质会变松软,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汛期排洪。河道种植作物和修建建筑物,直接影响堤坝安全、行洪安全......”今年8月,赫章县人民检察院针对辖区多处河道被占用情形依法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在“法治毕节”创建过程中,毕节按照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要求,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抓手,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全市重点行业、涉危、涉重领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尤其是,毕节在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工程中,探索出了“补植复绿机制”。

在持续强化法治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下,毕节建立了生态环保法庭。2015年11月13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和市林业局联合下发了《毕节市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工作机制》的通知,针对森林失火、盗伐、滥伐林木及非法占用林地等行政或刑事案件,引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签订协议弥补生态损失,不再让生态领域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补植复绿基地44个,落实补植树木3.6万余亩、400余万株。

法治监督检查工程——保障权力始终服务群众

着力完善内部权力制约和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防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

10月29日,毕节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审议了《毕节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告》的有关情况,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今年1月,政协毕节市委员会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341件。提案组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18名业务娴熟、作风过硬的同志参与提案初审工作,并将提案法制委员会20名委员编入4个小组实行分组审查,对初审后的提案逐件进行复审、集体研究,既充分尊重委员的民主权利,又严格坚持提案的严肃性,切实保证了提案质量。

毕节市积极推行干部“扫码评价”,实现作风监督“零距离”,入选“2019年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毕节市纪委监委创新推进“两个责任面对面”机制和“六维”监督机制,构建问题线索“双清零”机制,分办问题线索1579件,处置问题线索1814件……毕节市统筹各类监督主体,加强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构建了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毕节以法治为引领,以生动的实践, 把住“法治毕节” 跃动的脉搏。

阅读推荐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蕾蕾

原标题:《毕节成为“法治贵州”创建的首个试点城市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