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幸福生活】​携手同行三十载,劳动致富好夫妻 ——清水河县宏河镇范四窑村委前梁村拓先花、候…

2020-11-05 2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携手同行三十载,劳动致富好夫妻

——清水河县宏河镇范四窑村委前梁村拓先花、候存为夫妻

移民搬迁,重建家园

1985年3月,20岁的拓先花嫁给了原单台子乡石胡梁村委青草茆村的候存为,青草茆村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劣、交通又不方便,村里只有十五户人家,候存为是村里唯一的高中毕业生。拓先花是个纯朴的清水河窑沟女子,长相端庄俊秀,只因自己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又多,没上过一天学。她当年就瞅中了候存为高中毕业,两人结婚那会儿,27岁的候存为已经是共产党员。

婚后,拓先花任劳任怨地操持着这个贫穷的家庭、伺候多病的婆婆,就在他们成家后三年后,年仅五十二岁的婆婆扔下一家老小走了,作为长嫂的拓先花,又帮助两个小叔子和一个小姑子成家立业。记得孩子们一、两岁时没人照看,下地劳动时,拓先花就在窑洞的土炕上钉一个小縻镢(就是铁钳子),用一根破布条拧成的绳子把孩子们拴在炕上,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穿衣缝缝补补,就连孩子打预防针的三两块钱也拿不出来。在这个贫瘠又偏远的小山村,他们整整生活了20年,拉扯大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2005年,为了改变村民们日益贫困落后的生存条件,清水河县政府做出了对石胡梁村委青草茆村实行整体搬迁、生态移民的重大举措,拓先花夫妇得知这一消息,激动得夜里都睡不着觉。这么多年来,种着那几亩靠天吃饭的零星山坡旱地,人畜饮水完全靠旱井和水窖,遇到干旱的年份,吃水要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地方人背或驴驮,夫妻两听说可以移民到宏河镇(当时为王桂窑乡),不用乡干部动员,早早就开始收拾家里的一切大小物件,准备搬家。

农村有句老话“近搬家穷三天,远搬家穷三年”,虽说政府为了改善农民生存和生活环境,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安置移民。但毕竟他们在以前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了多年,有什么大凡小事都有一些亲朋好友及邻居们的帮忙,刚搬家到范四窑移民新村,人生地不熟的,邻居又少,感觉做什么都特别不方便。候存为和拓先花夫妻是第一家搬来范四窑村委前梁移民新村的,只要有新邻居搬来,他们夫妇就主动出去和邻居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

候存为是位老党员,从1997年起就担任青草茆村村长,来到范四窑前梁村以后,主动承担了村里很多琐碎的工作,他动员大家,不要等、靠、要,行动起来,响应并配合政府各部门工作,积极投身到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村里通电是一件大事,那时移民仅仅才来了四、五户人家,运送材料的车来了后,拓先花和侯存为又叫了邻居张兴良,三个人卸下了满满一车电料,担心晚上丢了,候存为在大冬天里在室外看护。在电力施工人员往每家每户架设拉线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候存为挨个给村民打电话动员。

在移民新村建设中,夫妻俩不计报酬、积极参与并配合。那时候,村里还是土路,下过雨后,不免有坑坑洼洼的积水,有的村民想不通,成天埋怨,候存为和拓先花在农闲时就出去平整一段路面,在他俩的感召下,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参与,他们逐渐习惯了这里,并爱上了自己的新家园。

顾全大局,邻里互助

候存为在单台子青草峁村时,就当了10多年的村长,移民到范四窑村委前梁移民新村以后,他的顾全大局和团结邻里,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慢慢地,侯存为成了大家的带头人和主心骨,经村民们一致推举,范四窑村委任命后侯存为前梁村村长。村长,我国行政级别最小的一个官员,没有编制、没有工资,每年只有财政三百元的补助,刚刚够个电话费,不过,农村就是这实际情况。“有些事情,即使没有报酬该做的还是需要有人去做。”候存为作为一个具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随着前梁村移民逐渐搬入,现在常年住户已经30多户,还有部分夏天或冬天不定时回来居住的村民,全村现在一百几十口人。前梁村作为一个移民新村,团结互助非常重要。点点滴滴的小事,他们夫妻做了很多,经常有村民摩托车或三轮车坏在半路,都是给老侯打电话,不论白天黑夜或刮风下雨,老侯总是放下手头的营生开了自己的农用车去帮助拉回来。拓先花也是个厚道热心人,村民们春天合作种土豆、玉米,秋天收秋,冬天加工米面,她总是随叫随到。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拓先花支持候存为去离家5里多的阳二窑卡点值班,而她代替老侯网格员的身份挨家挨户做疫情防控宣传、排查关注从武汉返回人员。在疫情重点防控的两个多月里,老侯没有休息过一天,他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受到宏河镇领导的一致表扬,老侯却是憨厚的一笑:“没什么,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再说了,多亏我老婆全力支持,不然也坚持不下来。”

夫妻恩爱,孝敬老人

候存为的父亲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老伴儿下世早,一直是一个人生活。拓先花作为长媳,老人的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她都在细致地操持着。俗话说“长嫂为母”,侯存为的两个小叔子本来就是先花帮衬着娶妻生子的,他俩平时也特别敬重大嫂,妯娌几个都对老父亲非常孝敬,老父亲现在身体硬朗、红光满面,每当提起这三个儿媳妇时,老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跟自己的闺女一样。

拓先花的母亲今年已经87岁了,居住在窑沟乡山跳茆村,老伴儿下世多年,不过,老人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错,唯有一点让拓先花无法放心的是,老人习惯了侍弄庄稼和土地,只要腿胳膊利索、能走能动,就丢不下陪伴了自己一生的庄稼和土地。窑沟乡山跳茆村距范四窑虽然70多公里,但没有直通的班车,拓先花每个月都要回去陪老人住几天,由于弟弟常年多病,春种夏锄、秋天收获,都是拓先花帮母亲一起完成。种地和秋收的时候,一般都是老侯开着农用三轮车夫妻俩一起回去,平时的日子老侯也忙,拓先花一个人给母亲备办了生活用品,大包小裹转两趟班车回去。

候存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夫妻生活不求吃香的、喝辣的,不求买好的、穿贵的。但求和和睦睦、有说有笑。”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老师。拓先花、侯存为夫妇的家风家训,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两女一儿,如今,三个子女都成家立业,在外地过着他们自食其力、拼搏创业的日子,令父母倍感心宽。

(侯存为、拓先花夫妇和九十岁的老父亲)

勤俭持家,带头致富

“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谁要没辛苦就受一辈子穷。”这是候存为经常唱的两句自己改编的山曲儿。

候存为是个能人,在单台子居住时就是非常有名的碹窑师傅,那几年,哪个后生若要找媳妇,如果有三间侯存为师傅碹的大石窑,就是媒人脸上也挺有光的。随着生活的提高,农村也开始装修房子、贴壁纸,他学会贴壁纸后,也是村里第一户窑洞墙围贴壁纸的人家。侯存为干活细致耐心,性格又好,移民到范四窑村委以后,没用几年,石工师傅和装修房子的口碑就在当地传开了,老客户又把他推介给自己的熟人和亲戚朋友,农闲的时候,他一天也不闲,营生多了,他就找几个同村的农民教教他们手艺,大家一起做。

现在,农村碹窑的人家少了,但是公路护坡、河堤等工程与普通人家的地基不同,对石工师傅的技术要求也很高,2019年,浑河滩护坡维修,施工难度大、作业又危险,候存为和一帮工匠们顺利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新农村建设好了,农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农民也跟注重住所的美观和卫生,每到冬天,请候存为刮腻房子、贴壁纸的人家还排队呢。候存为凭着一身手艺和吃苦耐劳,彻底翻了身。

“创业不能不勤,居家不能不俭。”拓先花不仅是持家过日子的好手,侍弄庄稼也不比男人差,政府精准扶贫给的母羊被她喂养的膘肥体壮,已经成群。拓先花看着院子里的几十只鸡也是格外开心,她说“这鸡也是精准扶贫给的,就凭卖鸡蛋也够油盐酱醋了,每年再卖上几个大揭羊羔子、冬天把公鸡卖了,老两口的生活费管够了。山药和菜都是自己种,现在我们农民是不愁吃喝了,而且都是绿色食品。”房前院后的空地里,拓先花种满了蔬菜,她人勤快又是种地能手,离家几里地的蔬菜大棚基地经常喊她去干活。她说“人勤地不懒,咱庄户人有的是力气和辛苦,不要亏了土地,既然种上了,就好好务办。”

“柴米油盐百姓事,锅碗瓢盆常人家。 ” 两口子在一起,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作者简介:木子姐姐,实名李洁,企业工程师,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外表朴实、灵魂有趣的中国内蒙古大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喜欢文字、喜欢收藏,关注流浪动物。文学公众号“木子姐姐说”创建人。

来源:清河创客

原标题:《【走向我们幸福生活】​携手同行三十载,劳动致富好夫妻 ——清水河县宏河镇范四窑村委前梁村拓先花、候存为夫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