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见证司法的力量——党外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云南法院工作综述

2020-11-05 2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云南高级人民法院院史馆内,一面用砧板木料制成的国徽被妥善保存下来。1950年国徽图案确定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人民法院人工雕刻了这面国徽并悬挂在法院。70年过去,这面国徽见证了云南司法的发展与进步,也见证了云南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决心。

10月19日至23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组织和邀请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云南省三级法院工作。其间,代表们深入云南省高院、州市中院和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等,近距离开展民主监督,感受云南司法为民工作。

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司法亮剑振奋人心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雪山、峡谷、瀑布、湖泊,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无限的美丽,与此同时,4060公里长的边境线也为云南打击边境犯罪带来了巨大压力。

视察第一天,代表们来到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场观看了昆明中院审理湄公河“10·5”案件的纪录片,并与参与审判此案的审判员进行面对面对话。

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代表很是感慨:“云南法院所办理的很多案件都开了国内外先河,在国际司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司法敢于亮剑的精神均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对此我们深表敬佩。”

无党派人士、中国机械工业工程集团副董事长罗艳代表长期从事“走出去”的海外工程建设工作,此次近距离对话昆明中院让她感到震撼:“云南法院公正司法,为维护海外华人合法权益做了很好的示范。相信这也为维护‘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洱海是镶嵌在大理的一颗“明珠”,也是人们向往的归心之地。

2018年,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对洱海流域开展保护治理“七大行动”“网格化”“三清洁”工作计划。例如对大理市、洱源县开展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工作检查、指导和督促;发挥两级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涉环境资源类犯罪;适时选择涉环境资源类典型案件,组织巡回审理,以案释法……

民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支部主委、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表示,2018年来大理时,环境已有较大改善,法院系统为云南的绿水青山做了很多司法实践。这次来,惊喜更大,希望针对洱海保护有更长远、更严格的规划和措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洱海。

打击跨境犯罪、保护洱海生态,可以看到,云南的司法实践紧紧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致力于定分止争,事实上,云南各级法院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司法建议。例如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对近两年行政案件、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分析,专门提出依法行政建议;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对金融案件、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典型案件进行分析,向部分单位发送司法建议,绘好诉源治理“一幅图”。

“智慧法院”便利多多,社会治理有了新路子

“法官,我有件事儿想请你帮忙。”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法院诉讼服务站,一名当地阿姐背着背篓前来求助。这一幕恰巧被正在参观的代表们遇见。十年前,这位徐阿姐借给好友十多万元现金,如今早已过了约定的还款时间,徐阿姐特来寻求法律帮助。这处建在村子里的大理法院诉讼服务站,虽然面积不到20平方米,但却是大理市人民法院在偏远村落的“触角”,为村民寻求法律支持提供了便利。

在值班法官的帮助下,徐阿姐通过诉讼服务站内的云解纷电子平台,现场联系上了大理市人民法院的法官,法官在平台上实时为徐阿姐提供司法建议。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经济上‘六保’的巨大压力,社会治理的巨大压力,云南法院在司法服务上一点都没有耽误,我们的信息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说。

在整个视察期间,“智慧法院”与深入基层一线的司法服务均为不少代表打开了基层司法服务的新“视界”。

例如——

✦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法庭直接坐落于商务楼宇,打造特色楼宇法庭,近距离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打造了云南省内首家“24小时自助法院”,为当事人提供不打烊的诉讼服务;

✦ 在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代表们还见到了为方便人民群众接受司法服务而开展的“汽车上的法庭”“帐篷里的法庭”。

代表们边走边看,边听边思考,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暨南大学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卢馨代表在感受基层司法服务便捷性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各地开发的智慧司法平台能够有效对接,这样既能避免资源浪费,也能便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对各类案件进行指导监督。”

民族文化用处大,“金花”“阿鹏”来解纷

“古藤古藤,呼啥呼咿!”在大理喜洲法庭调解室,白族庭长李瑜用地道白话向代表们演绎了墙上的这句话。这句白话翻译成汉语,意为:“坐下,坐下,好商好量。”这也反映出喜洲法庭的特色——调解为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调解室内,代表们的目光被桌上摆放的木制座位签所吸引:阿奶,阿爷,阿爹,家族长,邻居,老友……参与调解的人们“对号入座”,亲切感和宗族团结感油然而生。

“喜洲是白族聚居地,我们挑选了熟悉法律政策、通晓白族语言、知晓民风民俗的‘金花’调解员进行调解,整个过程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调解过程也多了几分温度。”李瑜介绍。

同样善用民族文化巧妙化解纠纷的,还有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彝族特邀调解员毕莉菏,她的方法叫做“扎染调解法”。在大理,随处可见具有民族特色的扎染艺术,而传统扎染的青色和白色恰好谐音“清白”,这也是大理各级法院、法庭所奉行的行为准则。

“我们的扎染有4个步骤,分别是一扎、二捆、三上色、四解开,其实我们的调解工作也是4个步骤,通过‘诉衷肠明是非,明立场找分歧,辩道理寻共同,叙法律巧决断’来为人民调解。”毕莉菏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理州医保中心参保科科长,毕莉菏加入特邀调解员队伍,也为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处理相关医疗纠纷提供了专业支持,法院也为毕莉菏进行了法律审判相关知识的培训。“这也实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法院的要求,那就是法官要主动推动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童晓宁说。

作为参与此次视察的民主党派中央代表,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郑业鹭关于多元解纷感触颇深。他找出一份2015年的致公党中央调研报告,在这份调研报告中,当时的人民调解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调解员和调解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权威性缺失;过分倚重法治和审判,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未被足够重视;多元调解与诉讼的对接转换程序脱节等。

“对比5年之前的这份报告,此次云南法院之行让我看到了我国司法的进步,特别是多元解纷工作的进步。”郑业鹭说。

“多元解纷机制是全球大势所趋。”郑业鹭学法律出身,在他看来,多元解纷机制与裁判员依据法律、依据事实所作出的裁判相衔接,也就是以裁判权威作为后盾,这是新时代法治建设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多元解纷、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这几天的视察学习,这些词语我也能脱口而出了。”罗艳代表说。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关注】见证司法的力量——党外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云南法院工作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