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种精神,一座城 | “五连冠”见证沂蒙精神时代伟力

海北新媒
2020-11-05 1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10月20日至23日,作为“两弹一星”精神发源地,祁连山报社代表海北藏族自治州,参加了在山东临沂举办的“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活动,研讨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使命。期间从北京传来喜讯,临沂市再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作为临沂市援青工作的支援地,海晏县再次见证了沂蒙精神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我们获得了殊荣,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聆听了李克强总理讲话,双拥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干部群众有了更大的干劲和信心。”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在京接受采访时说。

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20多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名烈士血洒疆场,用生命筑基新中国的成立: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已载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丰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新时代的沂蒙,是全国优质兵源大市。累计超过50万人参军入伍,居全省第一。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时代篇章历久弥新。朱呈镕,新时代沂蒙红嫂,19年来以生命拥军,累计行程40万公里,走访300多支部队,无偿赠送水饺900多吨;捐赠拥军鞋垫10万多双,为官兵做沂蒙精神报告400余场,成为无数人民子弟兵眼中的“最美兵妈妈”。疫情期间,朱呈镕不顾个人安危,行程920公里,携20吨水饺赶往火神山战疫一线,为战士们带来慈母般的温暖。

▲今年八一前夕,临沂市委、市政府,临沂军分区走访临沂舰。

红嫂情深,山河无恙。这片红色热土上,千万沂蒙新红嫂奏响拥军优属的雄浑乐章。“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多年坚持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义务讲解,让沂蒙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戚洪桂,一名普通农家妇女,每年拿着微薄的收入拥军,到部队讲述红色故事,鼓励战士们报效祖国……全市累计打造18个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来自全国的近20万人接受党性教育;7处纪念设施被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纪念邮票、“沂蒙精神沂蒙兵”万里行活动等多种形式,共筑国防钢铁长城。

▲临沂市举行关爱退役军人公益活动。

红色基因,代有传承。从黄河之源到沂河之滨,千山万水,不能阻隔海晏与临沂心手相连。海晏县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源发地,与沂蒙大地结下深厚友谊。2013年来,临沂市先后选派三批工作组到海晏县支援工作,共签订结对帮扶协议38个,捐助扶贫资金2300多万元;援青干部人才为海晏县争取各类援建项目资金8560万元,带动海晏县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在海晏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光辉印记。

▲今年夏天,临沂市消防支队抢险救援突击队组织防汛救灾演练。

红色精神,交融共进。“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活动,必将促进两地红色精神与文化的深融。催生“以红色精神为引擎,以红色资源融合为契机”的两地深融结出硕果,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赋能。

图文/智华坚赞 通讯员/陈月媛 石明兴

原标题:《一种精神,一座城 | “五连冠”见证沂蒙精神时代伟力》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