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注 | 盘活资源,黔东南肇兴端稳旅游“金饭碗”

2020-11-06 1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肇兴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以肇兴侗寨为核心,辐射堂安、纪堂、己伦、厦格、归杩、登江、上地坪等7个村寨以及萨岁山、皮林溶洞群等地区,占地约38平方公里,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黎平县在推进肇兴景区旅游发展进程中,通过盘活旅游资源、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强化自我管理,走出了一条乡村美、村民富的发展之路。

为盘活旅游资源,景区将耕地、林地、河流、古树、古井、鼓楼、花桥、戏台、民居、民间技艺等资源,进行梳理,录入管理台账。所有资源交给黎平县肇兴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集中开发利用,村民通过资源入股方式获得分红。为保护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戏、“月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萨玛节、侗族款约、蓝靛染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注册了侗族大歌、侗乡之都、侗族琵琶歌、侗族鼓楼、侗族风雨桥、肇兴等6个品牌商标并集中开发利用。组织专人对侗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出版了《百里侗寨》《萨玛研究》等系列丛书,使“千年侗寨·醉美肇兴”品牌得到彰显。为推动侗族文化进课堂、进鼓楼、进花桥、进戏台,黎平县出台《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管理办法》《黎平县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让老人教歌、小孩学歌、青年人唱歌在景区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景区打造侗族音画歌舞《梦幻肇兴》文艺汇演,集中展示侗族大歌、侗戏、侗族款约、侗族武术等民族文化,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借助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平台,让游客体验锤布、浣纱、染布、绣花等民间技艺,推动产、学、研、游、购、娱一体化发展。通过组织开展春耕、夏种、秋收等农耕体验,丰富景区业态,增加村民收入。分时间节点举办“多耶祭萨”、谷雨节、泥人节、芦笙节等民间节日,集中打造行歌坐夜、丢卣卣、抬官人等民俗活动,让景区热度不退,村民收入不减。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民间自发组织的民俗节庆活动给予1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引导村民投入到文艺演出中来。自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落户肇兴侗寨以来,春晚效应让景区旅游持续“井喷”。目前,每周仍有3至5次节庆活动,村民每次参演可获200元左右的收入。

景区通过成立肇兴村旅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肇兴厦格绿壳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黎平县侗品源传统工艺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动员村民以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技艺入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共同参与景区建设,共享景区发展成果。黎平县侗品源传统工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三娘(绣娘、染娘、织娘)”模式,搭建景区妇女民族手工艺培训、生产、交流服务平台,带动213名绣娘、186名染娘、87名织娘创业,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为开发利用侗族蓝靛染工艺、侗族刺绣等传统技艺,景区先后建成蓝靛种植、侗布生产、织染绣等产业示范基地10个,培育“名工匠”5名,带动50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创业。

为满足游客对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景区着力发展“两茶一蔬”(茶叶、油茶和蔬菜)产业,目前,种植亩茶叶250余亩、油茶4500余亩、蔬菜1400余亩,让绿色有机产品搭上了旅游发展的快车。为推动“网货下乡”和“黎货出山”,景区建成肇兴镇电商服务中心1个,村寨站点9个,建成侗品源旅游产品O2O体验店1个,推动申通、中通、韵达、圆通等10多家快递公司进驻景区,带动30余人创收,月人均收入3000余元。

为增强村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景区将村寨风貌保护、环境保护、村民言行举止、礼仪规范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侗族款约中来,并与年度分红挂钩,通过鼓楼议事、款坪讲法等方式进行集中宣传。景区寨老和古民居保护协会成员,不定期对破坏景区风貌和环境卫生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让保护景区资源环境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

内容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关注 | 盘活资源,黔东南肇兴端稳旅游“金饭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