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刚刚,交大再登《新闻联播》!黄金5分钟,聚焦这件大事!

2020-11-06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请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

接续奋斗

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开好局起好步

——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认真学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刚刚(11月6日)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孔海南教授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聚焦这件大事

讲述交大力量

《新闻联播》

连日来,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表示,要将个人发展梦想与国家、民族前途深度融合,坚定理想信念,用创新书写报国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者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文明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

——孔海南

孔海南,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9年11月个人发起成立“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2014年获云南省科技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还曾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卫师德标兵、上海市教卫优秀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思源贡献纪念奖。

■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一辈子不后悔!

■我今年70岁了,年底就要正式退休,将从教学及科研的一线退下来,我一直思考要为“久久为功”的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点贡献。

交大学子,恐怕都听说过“老人与海”的故事。十数年如一日扎根于银苍玉洱畔,守护洱海的水清月明,他就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河湖环境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孔海南。

以身作则,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孔海南于198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2000年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水环境部担任研究员,期间攻读了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回国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2000年,正当中国的七大重点流域面临大规模污染,水环境日益恶化之际,年过半百的孔海南毅然回国,利用在日本研发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先后参与水污染十分严重的太湖、巢湖、西湖、洱海、滇池、长江三峡、苏州河等河湖、水库的综合治理与示范工程。然而,最为牵动他心的要数大理的洱海。这个曾经以其丰富的物产和清洁的水源哺育着大理一代又一代人的“母亲湖”,从上世纪90年代始,长期遭受湖水富营养化折磨,两次大规模蓝藻暴发,使湖水水质急剧恶化。曾经风光旖旎的洱海水环境的恶化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洱海保护被纳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在这场洱海保卫战中,孔海南带领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作为课题负责人连续承担了我国的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团队用10年积累、5年实践、3年攻坚,让曾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美丽洱海,逐步重现了昔日大理“母亲湖”的风采。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称为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被列为国家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被国家环保部表彰为“洱海保护模式”,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使大家坚信通过科学治理,全国的江河湖海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重现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

2014年“世界环境日”,孔海南作为代表受邀出席了总理座谈会。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大理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2019年11月,孔海南、王欣泽向韩正副总理汇报洱海保护工作。

言传身教,将实践课安在治理现场

孔海南自2000年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最先讲授的就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课程,他的课堂生动风趣,他的课件与时俱进,将一线治理中最鲜活的案例融入在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围绕着河湖治理,他和他的团队还开设了《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生态设计与工程》(全英文)《湿地生态》等课程。

不仅如此,上海交大的新生课堂、励志讲坛、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都可以看到孔海南的身影,他将自己三十余年日本求学、国外研究与回国发展的感人事迹与学生分享,激励着交大学子和青年人才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树立与当今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孔海南的课堂在教室,更在治理现场。在学生培养中,他注重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工程研究为手段,以现场示范为验证,将学生培养与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思考能力。孔海南培养的学生中,有学术领域深耕的学者;有科研机构的中坚力量;此外,孔老师还培养了许多扎根基层、造福地方建设的优秀弟子。

十余年来,团队共有师生1000余人次驻守洱海等河湖治理一线,累计行程超达500多万公里。目前常年有20余名师生在大理等地进行实地科研,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0000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0000余次。他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洱海边,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用自己实测得来的第一手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交大人在洱海治水的习惯传承和实践坚守。

孔海南说:“对于学生来说,去洱海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不都是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城市,也有大量的经济欠发达的洱海”。国家的发展需要各民族之间的多方面协同发展,洱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环境保护方面的学生,不同学科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目前,每年有数十个交大师生团体去云南当地进行社会实践。

家国情怀,将洱海精神代代传承

洱海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需要数十年努力的艰巨复杂的工作,洱海流域综合治理需要持续的人才培养,“久久为功”,为了让社会、民众更多地关注、投入到洱海流域的保护事业中,孔海南萌生了成立“洱源保护人才教育基金”的想法。

孔海南多方奔走,与国家投资集团、中国水环境集团等有志于参加洱海保护人才精英的央企共同发起,与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总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理研究院及交大校友企业等一起,与大理州的政府、大理大学、滇西应用科技大学、企业一起,共同倡导设立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用以培育洱海保护英才及资助洱海保护科学研究。

2019年10月24日,孔海南在相关单位见证下,慷慨捐资200万元人民币,为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注入了第一笔资金。

千万烟波浩荡,孤月苦觅飞花。

一蓑烟雨,七八截年岁;

蹒跚百里,血热近醉。

苍山碧水吾愿白头,

人间滋味尽出西洱。

孔海南坚韧不拔、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和严谨细致、踏实认真的科学精神

激励着交大人知行矢志如一

心不忘其所向,勇往直前

来源:《新闻联播》

交大新闻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原标题:《​刚刚,交大再登《新闻联播》!黄金5分钟,聚焦这件大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