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技扶贫 扶志扶智 大有作为——回顾中国科协在山西吕梁地区科技扶贫的岁月

2020-11-07 21: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中国科协定点扶贫35周年。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办、吕梁市人民政府、山西省科协围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联合组织开展中国科协定点扶贫35年主题征文活动,经评选小组研究讨论,评选出61篇获奖稿件。科协改革进行时将陆续刊发获奖稿件,敬请关注!

巍峨绵延的吕梁山地处山西省西部,黄土高原的中东部,约有人口300多万。战争年代吕梁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等原因,这里长期贫困闭塞,被国家列为集中连片特贫地区。

简单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对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十分重视。1984年9月,党中央发出19号文件,指出解决好贫困地区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并指导和组织中央部委机关采取多种方式,深入连片贫困地区开展工作。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1986年6月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七五”期间重点帮助吕梁地区开展科技扶贫,这个决定得到全国各级科协、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烈响应。不久山西省科协也做出相应的决定。当年中国科协山西省科协就组建科技扶贫团奔赴吕梁。

吕梁地区所辖13个县,其中山上9个县连成一片,有6个属国家级贫困县,3个属省级贫困县。为了扎扎实实做好科技扶贫工作。中国科协和吕梁地委行署创造性地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工作。

第一阶段为科技宣传阶段。

为了帮助群众开拓视野、启迪思想、更新观念,1985年在吕梁山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中国科协与有关部门调集了9个科技展览,300多部科技影片,组织200多名科技工作者上吕梁山,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图书展销、科技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活动,使10万多名群众受到科技启蒙教育。这项工作得到中央和有关部委、山西省许多领导同志的赞扬和支持,方毅、张劲夫、严济慈、茅以升、于光远、裴丽生、李立功、王森浩等分别为这次活动题词。方毅同志的题词是“依靠科技,振兴吕梁。”

第二阶段为科学论证阶段。

为了给吕梁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中国科协于1986年5月组织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和山西省科协所属40多个学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赴吕梁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的考察论证,举办了吕梁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会同当地科技人员,深入到13个县的乡村、企业,调查分析吕梁地区的今昔变迁、资源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吕梁地区的“七五规划”进行《论证报告》,确定了吕梁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等。

第三阶段为具体实施阶段。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对吕梁扶贫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曹令中在有关报告中批示:“科技扶贫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群众化、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发挥科协优势和长处,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做好工作。”科协领导裴丽生、林渤民、王顺桐、鲍奕珊、高潮等都关心鼓励扶贫工作,并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因在科协办公厅工作的关系,我与钱学森主席比较熟悉,有机会将扶贫工作向他汇报,记得钱老当时正在全科协倡导研究“中国科协学”,他说科协作扶贫工作难度很大,你们要发挥全国学会和各级科协组织的作用,共同在“科技”二字上做好文章。后来不断实践中我们才逐渐理解钱老和许多领导的指示精髓。

我本人自1980年到中国科协,主要在办公厅工作。1987年自愿报名参加吕梁科技扶贫,前后将近4年,先后任团员、副团长、团长等。对吕梁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有着难舍难分的情义,更是对我们当年一起工作的战友有着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他们是苑郑民、朱仙油、王洪才、王世华、沈爱民、王临安、张晓军,陈今阳、陈家俊、丁乃经、倪昆等,山西省科协有王和平、宋卫(女)等,我们一起艰苦奋斗,深入山区,花费心血、洒下汗水。由于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我们多次在山西省有关会议上汇报情况,两次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上介绍经验,还应邀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做了专题汇报。

30多年过去了,按照科协有关部门要求,我记录下这点点滴滴的往事,回顾中国科协在吕梁35年的科技扶贫中,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基础,为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一份贡献。

主要工作

(一)树典型带全面,建立科技脱贫示范村和示范乡(镇)

传统的封闭式的生产方式多年来束缚着山区农民,要向广大农民推广新技术,首先要抓好科学种田和科学致富的典型,以点带面。按吕梁地委、行署的部署,我们和地区开发办等部门在全区选择了105个不同类型的自然村作为科技脱贫示范村,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推广实用技术,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农业生产。种植业方面先后试验推广了地膜覆盖、复合肥料、农业激素、大棚蔬菜、巨峰葡萄等,引进两室、瓜菜豆类10多个抗旱高产品种;养殖业方面引进推广的了改良牛、绒山羊、小尾寒羊、青紫蓝兔、快速养猪和笼养鸡等。岚县注重突出推广单项农业技术,带动其他生产,有8个示范村在种粮油菜、山药和养猪上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实现了全部脱贫。我们和地区开发办从兰州科学院引入“602”旱地春小麦,该麦种适宜在海拔1300米至2900米山地生长,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示范村试种时,春播平均亩产达305.4公斤,夏播平均亩产达200公斤,后来在更大范围内播种。这个品种对依靠外地供应75%面粉的吕梁地区来说,大面积推广成功是有一定意义的。实践使我们初步体会到,吕梁山区在农田基本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机耕水平梯田的基础上,注重引进粮食、豆类等优良品种,并大面积推广,是提高农业产量,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的重要方法和突破口。

第二,兴办经济实体,帮助群众走上稳定脱贫的坚实道路。我们在示范村建立了170多个经济实体,一般都是投资少、见效快、有资源、有市场、有自筹经费、有利于安排贫困户劳力、能尽快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短平快项目。主要办法是能人牵头,户办、联户办、集体办一起上。岚县示范村王堡村,1986年人均收入190元,通过创办榨油、沙棘加工厂,建设砖窑、良种基地等,两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300元。

第三,搞好综合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主要采取请地区扶贫办、科委、农、林、蓄、水、乡镇局、农行等部门的同志共同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针对贫困户贷款怕担风险的顾虑,我们推广了中阳县把开发项目入保险公司保险的做法。由于示范村综合服务配套,农行和开发办等有关部门认为投资效益有保证,因此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临县20个示范村即得到各类贷款近一百万元。农民看到发展前景良好,个人生产资金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为发展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不断适应农村深化改革的需要。为了使科技脱贫示范村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既要发展经济,抓好物质文明建设,还要抓精神文明的建设。临县城庄乡东柏村由于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村里建起皮鞋厂,养兔上千只,养牛上百头,引进巨峰葡萄30亩。全村还自筹资金2万元,新建6间校舍。老校舍全部翻新维修,办起有9个班的以技术教育为主的职业中学,建起科技活动室和科技小组,经常举办技术讲座。还开展了树新风反迷信的活动,党支部、村委会在群众中提高了威信,涌现出不少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同时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两个文明建设使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违法犯罪事件大大减少,群众对学科学用科学有了较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五,努力发挥示范村的技术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始临县、岚县等还只有少数几个示范村试行“快速养猪法”,后来临县80%养猪户都开始学习采用此方法,临县已发展到几千户农民用“喹乙酵”喂猪。石楼县适用小麦固氮菌,扩大到500多亩。中阳县示范村韩家庄与附近村子开展一帮一活动。临县最穷的示范村后禹乡上树家村经培训后买回脱毒种薯,附近较富裕的村子下树家村向他们学习,两个村子土豆获特大丰收,仅种土豆全村人均增加收入100元以上。

据初步统计,到1987年,105个示范村有50%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期又上升至90%,其中50%人均收入达到350元以上,30%人均收入达到500元以上,按当时的脱贫标准,实现了稳定脱贫的要求。

根据吕梁地委、行署意见,又新建了3个科技示范乡,在地区银行帮助下,向3个示范乡放贷45万元,帮助新建科技扶贫服务实体。中阳县枝柯镇首先抓了食用菌的栽培和推广技术,当年帮助群众获利15000元。离石信义镇科学种田效益显著。临县安业乡13个村多数因地制宜建起扶贫经济实体,生产麻绳、柳编、鸡毛掸、草酸等,建成粉坊、油坊,初步形成一村一业,全乡人均收入达300多元。示范乡在经济发展方向、生产服务体系、干部管理体系、运用科学技术等方面都采取了措施,摸索在一个乡镇范围内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路子。

(二)依靠科技办好扶贫经济实体,帮助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随着扶贫工作不断深入,群众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连片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解决不了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因此,建立扶贫经济实体是使群众走上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虽然国务院开发办和农业银行提供的专项贴息贷款,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解决了部分启动资金,各类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但不少实体经济效益不好甚至倒闭,致使国家大笔资金沉淀。其中一条主要原因就是在建立经济实体过程中缺乏科学态度,缺少科技人才。

科技扶贫把建立扶贫经济实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使经济实体建立一个巩固一个,让贫困户真正受益,我们提出每筹建一个经济实体,都要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省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保证,最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所上项目要依靠科技人员进行科学论证评估,技术简单的项目要有当地懂技术的能人牵头办,技术要求高的项目要与科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有些技术问题还从外地请科技人员帮助解决。筹建初期一般都有农业、工业、农行、科技等部门的人员到现场“集体会诊”,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物资、培训直至销售等配套服务,这样做经济效益显著。如兴县孟家坪乡李家坪村青年农民李志儿牵头建起全县最早的养鱼塘,面积为18亩,这在高寒山区是有相当风险的。我们和当地科技人员从提供资料,到外地学习,联系引进鱼苗,请技术顾问,科学喂养等方面都给予帮助。当年投放1.8万尾鱼苗,后来平均尾重两斤,价值3万多元。在兴办经济实体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技术商品化、技术有偿服务的观念,逐步改变智力不值钱、技术服务无报酬的观念,提高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使科技人员和科学技术更好地为脱贫致富服务。

对于已经建立的经济实体和乡镇企业,我们也动员科技人员帮助做好技改工作。吕梁乡镇企业50%以上在管理、技术、资金、产品数量质量、人员培训等方面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吸引科技力量帮助这些企业,扶贫团和吕梁地委、行署在太原组织召开了吕梁地区第一、第二届技术经济洽谈会。事先向全区发出2000份技术服务调查表,共反馈回240多个技术问题。根据这些技术问题的类别,山西省科协在太原市组织了60多个学会、协会、大专院校、厂矿科协、科研单位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到会,吕梁地区组织各县有关人员100多人到会,两次洽谈共达成190多项合作协议或意向。会后我们组织技术小分队到吕梁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技术服务。由于双方互相了解情况,订有合作协议,一般都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有偿技术服务,所以小分队工作效率高,见效快。如岚县第三铁厂经技术指导后改进生产工艺,日产生铁25吨,一举扭亏为盈。中阳暖气片厂经技术指导后,产品合格率提高15%,救活了这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山西矿业学院协助离石县田家会焦化厂提高了焦炭的生产质量,年产值增加220万元。方山县大武铸造厂使用的铸模寿命较短,小分队帮助改变铸模成分,使用寿命提高50%以上。

扶贫团还千方百计帮助乡镇企业排忧解难。如兴县食品厂过去经济效益一直不好,扶贫团从北京国家机械委食品研究所请来技术人员,帮助该厂新上燕麦保健食品、五香牛肉、狗肉罐头等,扶贫团的同志还请人帮助设计产品商标、说明等。石家庄罐头食品订货会上,该厂订货量达20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经济实体一旦输入科技,就会充满活力。

在帮助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扶贫团还注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为吕梁将来发展和使用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扶贫团帮助临县水泥厂引进低息贷款30万元安装电子计算机,用于控制电子皮带秤和预加水成球,同时聘请陕西省计算机应用办公室和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志负责技术和培训。该厂使用电脑技术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号,每吨水泥增收纯利润10元以上。省计算机办决定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帮助山区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同时再投资30万元帮助该厂进行技改。

(三)发挥科协横向联合优势,动员社会量投入科技扶贫

贫困地区经济往往处于内向型的低水平的自我循环,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严重地阻碍了人们的视野和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开发办关于开展东西部合作的要求和吕梁地委、行署关于贯彻沿海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横向联合的部署,扶贫团努力发挥科协横向联合的优势,和地区及各县共同起草了加强横向联合意向书,积极帮助吕梁地区及各县与发达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

临县是山西省最大的贫困县,县委、县政府有着与发达地区建立横向联合的强烈愿望。扶贫团和他们起草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意向书,介绍了临县的资源、要求和优惠条件等。意向书发出300封,100封发往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县,100封寄往科技咨询工作比较活跃的各地科协,100封寄往全国从事经济工作的临县籍老干部。很快收到复信达150多封,表示愿意建立合作关系。在江苏省科协具体帮助下,临县与无锡市和宜兴市通过多次互访,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关系,不仅有陶瓷、大理石、纺织、建材等经济领域的合作,而且在培训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方面,在物资协作、农副产品推销、技术信息人才交流等方面也有合作协议,双方来往不仅是领导干部,更多的是科技人员和经济界人士。临县在扶贫团协助下,走出山门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等20多个单位建立了联系,引进技术,达成协议2000多项。扶贫团还先后协助石楼县与本省发达地区太谷县建立友好县,中阳县与浙江余杭县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兴县与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合作协议要求吕梁在政策和运输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向建立友好关系的发达地区提供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和半成品;发达地区为吕梁提供五金、服装、食品、建材、化工等配套生产技术,并在矿产开发、名优产品转移、企业技改、人才培训、市场信息及产品推销等多方面给予合作。扶贫办还与国务院开发办、化工部、航天部、山西省经济开发办、省计委、省化工厅和吕梁地区各县的有关部门联系、协商、合作,先后达成在吕梁新建或改造、扩建化肥厂、陶瓷厂、水泥厂、电石厂、粉丝厂等协议,经扶贫团牵线搭桥,协助联系,引进的资金约3000万元,对于吕梁地区及有关县发展工业、早日摘掉财政补贴的帽子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帮助贫困县在脱贫的道路上真正起步、飞跃,直至走上经济开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显然,这样的任务不是扶贫团有限的力量和时间所能够做到的。国务院委员陈俊生关于加强东西部合作,依靠科技共同开发扶贫地区的讲话给我们很大启示,使我们坚定了开展横向联系,引进发达地区技术、人才的信心。兴县被国务院列为重点贫困县。我们请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专家、教授到这里考察,从当地资源和国内外市场需要出发,制定出兴县工业中短期发展规划,提出了炼铁、陶瓷、水逆、皮革、采掘工具、氮化钛镀膜、金矿开采等12个具体开发项目。双方在多次互访的基础上签订了经济、科技、教育全面合作的协议。协议要求兴县发挥资源、能源、劳力、老区社会关系等优势,北京科技大学发挥科技、人才、信息、教育等优势,从长远规划、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改到人才开发、提供信息等六个方面进行合作。我们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对兴县开发资源,建立支柱产业,争取早日取消国家财政补贴都有一定的意义。科协所属的全国学会对吕梁也进行了技术服务。扶贫团邀请了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两个专家组到吕梁,由于来的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无论是宏观咨询,还是实地考察,都能提出见解,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受到当地同志热烈欢迎,并签订了12项技术服务、培训人才的协议。

(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是科技扶贫的重要环节

吕梁地区劳动者与发达地区相比素质较低,缺乏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各类人才。为此,扶贫团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类的科技培训,收到良好成效。

科技培训的任务是提高每一个生产经营者吸收科学技术的能力。扶贫团和吕梁地区及各县共同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将国务院扶贫贷款中5%的培训费用到实处。

扶贫团把科技培训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根据当地情况提出的快速养猪、笼养鸡、脱毒种薯、果蔬防腐等10项实用技术。还有群众急需的农田科学管理、推广新品种、庭院经济、改良禽畜、企业管理经营等内容,培训对象以在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临县有建筑施工队20个,每年输出劳务7万人次。由于缺乏技术人员,施工队只能承接简单工程,收入较低。我们和建筑部门共同举办培训班,原计划招生50名,实际参加达100人,经过四个月紧张的脱产学习,考试合格者由有关部门颁发结业证书和初级技术人员证书,解决了施工队的燃眉之急。岚县以往果树腐烂病较严重,经过培训,80%的果农都学会并使用了防腐剂。

其次是中等技术人员的培训。我们认为从中长期发展看,应该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服务于本地的科技人才。为此,我们协助地方政府和各级科协办起了农函校,对600名农村知识青年和乡镇八大员进行了正规的农业中等专业技术教育。90%的学生参加了考试,及格率超过90%。在吕梁地委、行署的关怀和领导下,逐步改善了教学管理和落实经费问题,学员逐步扩大。

第三个层次是定向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扶贫团帮助一些县根据工农业发展长远规划派员出去培训,如北京科技大学为兴县定向培养大学生。

科技培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石楼县上百名果农想到太谷县学习果树管理技术,但是学习经费解决不了,我们了解情况后帮助双方协调,石楼县的果农边学习,边帮助对对方干活,对方包吃包住包教学,双方都很满意。中阳县、临县组织近千名妇女举办玉米皮编织培训,同时帮助联系产品外销,提高了妇女们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注重产品质量的自觉性。

(五)注意发挥当地科协组织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扎根山区的科技扶贫队伍

吕梁地区要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主要应依靠和发挥当地科技组织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一支扎根山区的科技扶贫队伍。在吕梁地委的关怀指导下,扶贫团在工作中注意依靠和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吕梁地区各级科协在科技扶贫三个阶段中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全区各乡镇的科协专兼职干部基本配齐,在科普、培训、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都比较活跃。地区科协和中阳、岚县科协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中国科协采用部分补贴方式,为吕梁各级科协配齐科普宣传车,配备部分科普器材和图书。地县科协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科技小组和科技示范户达3000多个,评出农民技术员1000多名,农技协和科技扶贫经济实体达400多个,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科普网络,强化了服务功能。

各级科协和扶贫团把在农村建立农技协当做一件重要工作来抓。离石县盛地村成立了30多人的西瓜研究会,引进推广八种西瓜优良品种,实施科学管理,产量快速增长,当年总产达60万斤,纯收入8万多元。农技协的核心成员也正是农村的技术带头人。临县安业乡后塘村的赵珏是我们培养的科技示范户,他在扶贫团和县科协指导下,与七户农民成立了养猪协会,推广科学养猪技术,给猪打预防针,提供添加剂并包教使用方法,收取合理费用。使全村养猪由100多头增加到700多头,同时出现了一批养猪50头以上的专业户,全村养猪纯收入达8万元,协会也发展到70多户。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团的推动下,全区成立了红枣、食用菌、养兔、养鸡、果树栽培等400多个农技协,成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科协活力,发挥科技人员作用,扶贫团经请示地区行署,拨4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地县科协兴办扶贫经济实体。要求科技示范性强、扶贫效果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各县科协一般都提出三个以上项目,请开发办和农行等部门审定。如岚县科协创办的彩色水泥砖厂,在当地是第一次,经济效益都较好。

中国科协机关对扶贫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党组和书记处领导经常过问扶贫工作,高潮同志还具体帮助联系两个化肥厂的技改项目;学会部联系有关学会到吕梁进行技改服务;普及部、科普出版社资助了部分图书、科教电影、录像机、计算机、展架等;声像中心帮助转录了科教电影;青少年科技中心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在离石兴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同时资助中阳、临县部分活动器材;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帮助联系项目;办公厅帮助联系买种鸡,解决吕梁来人的车辆、食宿等。临县在中国科协和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吕梁第一个科技活动站。

全国各级科协对扶贫团的工作也给予了有力支持,仅省级科协就有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湖南、广东等,还有40多个地县科协也帮助做了大量工作。

基本经验

在吕梁地区科技扶贫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经验:

(一)科技扶贫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以地方为主开展工作

中国科协到吕梁开展科技扶贫,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吕梁地委、行署以及各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87年初,地委、行署即以1号文件向全区转发了科技扶贫的三年规划和当年任务,吕梁地区和各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科技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同时,对扶贫的有关政策、人力、资金、物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对扶贫团同志的工作、生活、任职也都做了妥善安排。扶贫团还得到了农业、工业、科技、民政、财政、工青妇、军分区等单位和省、地、县扶贫服务队的大力帮助,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科技扶贫必须勇于开拓,积极变革,脱贫致富和发展经济只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实现

尽快脱贫致富的出路就在于坚持和深化改革。吕梁地区各级领导把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作为中心工作,有胆有识,抓住了机遇,促使扶贫工作走出了新路子,由解决温饱逐步转向区域性经济开发,整个地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实践证明,只有勇于变革,才能使群众迸发出最大的活力,把扶贫和发展经济引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科技扶贫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通过宣传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生产

科学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没有掌握科学技术的群众,单凭苦干,再苦再累也难以致富。

科技扶贫就是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技术,使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自觉地依靠科技,发展商品生产脱贫致富。吕梁地区自科技扶贫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治穷治愚、扶志扶智,文化科技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干部群众尝到了发挥科技作用的甜头,以基本形成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意识。今后需要进一步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将政策、资金和科技三者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使脱贫致富开创新局面。

(四)科技扶贫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求得脱贫致富的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

吕梁是正在进行经济开发的贫困地区,科技扶贫作为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帮助谋求整个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多办实事,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在不断取得的实际效果面前受到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应用科技之穷致富的信心和自觉性,扶贫工作也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向前进。

(五)科技扶贫必须坚持群众化,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科协的优势和特长,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工作

中国科协是全国性科技群众组织,上世纪80年代就有150多个全国性学会,2000多个省级学会,全国绝大多数县都建立了科协组织。科协具有人才荟萃、知识密集、横向联系的特点和优势。因此要根据科协的性质和任务,扬长避短,实行群众化、社会化的工作方法。扶贫团抓农村工作主要依靠各级开发办和科协组织联系各业务局和当地科技人员配合实施。开展科技培训并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要靠山西省各级科协、学会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开展横向联系主要依靠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的帮助。我们还得到国务院开发办、民政部、农业部、总参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几点体会

现在很多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奔赴扶贫工作第一线,有的任村第一书记、有的帮扶到户,我感到非常难能可贵,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一)进一步认识“精准扶贫”

投身包村包户的扶贫实践,首先要认识什么叫“精准扶贫”,有哪些内容和要求?坚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扶贫成效精准。切实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按时脱贫,稳定脱贫。

(二)搞好调查研究

到扶贫地区后,首先要了解当地政府的扶贫计划和步骤,保障措施等,还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气候变化、土壤水情等。重点是了解当地适合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与扶贫对象共同商定扶贫产业和项目

一定要尊重帮扶对象的想法,反复协商后才做决定。如吕梁临县的啧口蔬菜示范基地和离石县严村蔬菜示范基地,都是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意愿选择了蔬菜种植,几年后发展迅速,蔬菜协会的骨干年收入达十几万,并带动全村稳定脱贫。而另一个县的养殖业项目,由于立项和选带头人时听取群众意见不够,帮扶工作不细,致使效果很不理想。

(四)扶贫工作中以提供综合服务为主

扶贫产业和项目确定后,应以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提供综合服务为主。如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后,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传授知识,提供综合服务,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还是以严村蔬菜协会为例,开始引进蔬菜大棚,由于过去很少种菜,扶贫效果并不理想。扶贫团从山东寿光县科协请来专家指导,专家认为,吕梁山早晚温差较大,建议大棚要下挖一至两米,没想到白天挖了,晚上又被当地群众填平,后来经过反复讲解和实验对比,群众终于接受了。我们还请蔬菜专家常年驻村,解决选择蔬菜品种和管理技术等问题。经过几年努力,全村收入增加很快,并带动了蔬菜采摘,果树栽培、农家乐和民俗展等旅游项目,对周边村庄起到极大拉动作用。

(五)引进中国科协乡村e站,及时有效全面为脱贫服务

中国科协目前在全国推广中国科普乡村e站,汇集了大量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商业资料等信息、各类农科专家,是实用技术学习平台、专家在线服务平台、农村电商创业平台,有了乡村e站,扶贫当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六)了解市场信息和农产品行情

农产品如何进入市场顺利销售,是扶贫脱贫的关键环节。要经常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产品既适销对路,价格又比较合理。还可以帮助群众发展定点供应和网上销售等,努力使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七)提高扶贫地区农村组织化的程度

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可将有文化、肯助人的帮扶对象发展成扶贫示范户、扶贫带头人。通过他们进一步团结带动左邻右舍和其他贫困户,逐步发展成一村一品或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有条件的乡村还可以成立农技协、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0多年过去了,吕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终于战胜贫困。2019年全市人均GDP近4万元,山上9县一举摘掉贫困的帽子。新的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吕梁必将张开双臂,高歌猛进,迎来美好灿烂的明天。(作者:中国科协农技中心退休干部 翟晓斌)

来源: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办 机关离退办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科技扶贫 扶志扶智 大有作为——回顾中国科协在山西吕梁地区科技扶贫的岁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