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俗 ▏灵台交易习俗“揣袖筒”

2020-11-08 18: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灵台县乃至平凉地区,旧时民间交易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揣袖筒”。“揣袖筒”交易顾名思义就是双方交易人将手揣在袖筒中议价的一种买卖方式。其实,这种交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整个议价过程中几乎不用语言,双方交易人以互揣对方的手议定被交易物的价格。所以,人们把这种交易方式又称为“哑交易”。

“揣袖筒”交易主要见于农村集市牛、马、骡、驴、猪、羊等价值较大的家畜交易中,是一种流行于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交易方式。卖主将交易物牵(赶、运)到集市上,买主来往穿梭于市场,待选中购买对象且对其膘色、口龄、脚式、毛色等察看清楚、估摸准确后,就与卖主或者牙行(经纪人)采用“揣袖筒”的方式议价,牙行“来往”于买卖双方之间,极力撮合,一会儿与卖主“揣袖筒”,一会儿与买主“揣袖筒”,力求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揣袖筒”,一般都用右手,双方先用左手拉长自己的右袖口,使之遮住右手,接着双方右手互握,筒在袖筒中。若在冬天,也用皮袄、大衣襟遮住互握的手,若在夏天,就用草帽作右手的掩护,两只手在别人看不见处讨价还价。双方交易人两眼对两眼,中间只插入极少的言语。当地人把“揣袖筒”称之为 “听”。如“我听一下”、一方回答“这千”、“这百”、“这十”、“这块”之类,有时双方开始讨价还价,也插入几句话,如“把这个取开”,“这个就依你说的”等。一宗买卖的成交,牙行要多次“揣袖筒”,有时,因要价和还价差距太大,只能告吹。只要生意成交,牙行从中得到额定(市场上有约定俗成的规格)的经纪费。

“揣袖筒”交易是古人“结绳记事”方式的发展和延续,也近似于现代的珠算,即用手指代表数字议价,其中各个手指代表的数字是辈辈沿袭下来的。一般情况下,一根指头代表1,二根指头代表2,三根指头代表3,四根指头代表4,满把指头伸展代表5,拇指和小拇指伸展、其余三指握入手心代表6,五根指头撮拢代表7,拇指与食指伸展、其余指头握入手心代表8,食指弯曲成勾、其余指头握入手心代表9。正所谓“撇撇6、撮撮7、杈杈8、勾勾9”。至于各个数字的单位由辅助语言而定,有时,双方“揣袖筒”者按交易物大小,心照不宣,不言千、百、十、个,但心中明白。

“揣袖筒”交易是一种古朴的乡土气息很浓的交易方式,它是一定地域、一定历史条件、在特定交易之间应运而生的。首先,“揣袖筒”交易是在交易双方语言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揣袖筒”交易产生于甘肃这片独特的地理环境。甘肃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为古设陇西郡、陇右道之辖地,古称“陇西”、“陇右”。秦至汉唐千年间,陇右以其拱围关中、屏藩中原、沟通西域、联系中西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华古史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唐盛世丝绸之路的繁荣,使陇右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陇右大地还一直是许多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不同时期崛起于西北的各个游牧民族,要向文明挺进或问鼎中原,都要足踏陇右大地。此种条件下,必然产生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语言不同,他们之间的交易只能在稍通双方语言的中介人的指导参与下以手指代表数字议价。陇东方言中“手硬”、“手紧”、“手松”等词都与议价有关,说明了这种交易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文化渊源。其次,“揣袖筒”交易简便易行,适用于不同文化层次、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交易者,这在旧中国,正是劳动人民无学堂可进、不识字断文的情况下必需的交易方式。另外,“揣袖筒”这种交易方式有较强的隐蔽性,生意成交前,所议价格外人不知,可防止第三者插入,用手讨价还价,避免了对话交易中由于语言不慎而产生的误解,交易人可在和睦的气氛中、在较大的回旋余地中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较为公允的价格。 (郑平)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源:《灵台史话》

原标题:《民俗 ▏灵台交易习俗“揣袖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