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龙:黏豆包里的脱贫滋味

2020-11-09 17: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青龙“在旗”黏豆包。

实物:青龙“在旗”黏豆包。

故事:黏豆包是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传统美食。2012年,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张胜利、张全利兄弟俩办起了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在旗”商标,将家乡黏豆包这一传统食品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受益于黏豆包产业的发展,当地不少农民“变身”成为了工人,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目前,公司每年生产各类食品6000吨,黏豆包的产量占比近五成。第三期厂房正在建设,投产后产能将扩大4倍,预计年产值达2.7亿元 。

“在旗”黏豆包迎来了“高光”时刻,更让周边村民受了益。企业员工基本都来自周边乡村,平均月工资3000多元。黏豆包等主食的生产还带动了大黄米、红豆、栗子等杂粮和干果的种植与销售,3000亩种植基地带动1000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增收有了盼头,一幅增收致富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黏豆包是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传统美食。长城网记者 武佩剑 摄

讲述者: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慧。

我叫张明慧,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黏豆包又叫黏饽饽,是满族传统美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入冬之后,在我们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黏豆包,过年了还会专门把做好的黏豆包送给亲朋好友,这一直是我们青龙的风俗。

张明慧(左)员工讨论厂房设备运营问题。长城网记者 武佩剑 摄

2012年,经过一系列的考察,我们办起了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在旗”商标,将黏豆包作为主打产品。一是想把我们家乡这一传统食品发扬光大,二是我们周边大黄米、红小豆、板栗等作物比较丰富,黏豆包的原料采购比较方便。

开办公司以来,我们一直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化生产线相结合的方式,既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又保证了黏豆包的原汁原味儿。黄澄澄的黏豆包在蒸制时还要用翠绿的桲椤叶铺屉,叶子的天然清香沁入黄米面,让人在软糯香甜中吃出一缕乡情。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咱这土特产就真的打开了市场。现在一提起黏豆包,就能想起咱“在旗”品牌,到超市买东西总能听到人家说,黏豆包就认“在旗”的,我特开心。

传统手工制作与现代化生产线相结合的生产线。长城网记者 武佩剑 摄

2019年,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府将2100万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双合盛”,让贫困户变成股东。企业有了资金支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每年支付100多万股息为贫困户分红,直接助力凉水河、安子岭、祖山等6个乡镇的几千户贫困户脱贫。

我们公司也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进行“造血式”产业帮扶。我们把企业所在地龙王庙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重新登记造册,向当地贫困户郑重承诺:适合到公司上班的劳动力,每户每月多给300元钱;如果家中没有这样的劳动力,可以把家中的土地种上“双合盛”所需的红小豆、白爬豆等原料,企业高于市场价收购;家中有考上大学的,给予每名学生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奖励 。

目前,“双合盛”的12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是周边乡村的农民,其中2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企业的种植基地已发展到3000亩,带动1000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村民增收有了盼头。

从2013年公司的“在旗”系列产品投产到现在,从最初的黏豆包单一生产线到如今开发出以黏豆包为主的30多个单品、80多种规格的主食。冷链车拉着青龙美食走出大山,送到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地的市民餐桌,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国黏豆包之乡”的名号也越传越远。

来源:长城新媒体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青龙:黏豆包里的脱贫滋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