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赞不停(第三日):施甸县参评“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继续给我们加油吧!

2020-11-11 0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施甸县

《1+N+Nn赋能多元解纷 助力诉源治理升级跃迁》

参评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

“夯实中国之治 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我们期待您的赞许!

点赞指南

1、 时间:2020年11月9日9:00——11月13日21:00

2、每台电脑、每部手机每天各有一次点赞机会,连续点赞5天

3、操作步骤:

第一步:►手机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点赞页面

第二步:进入“法治影响中国典范案例公示点赞”页面后,向下滑动浏览找到“云南省施甸县”,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上图中的大拇指,为“云南省施甸县”赞一个!

2020年11月9日

投票通道正式开启

为“云南省施甸县”投上一票吧!

强堡垒,“1”个阵地凝心聚力

为解决多元解纷中法院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施甸县人民法院勇于担当,积极筹建了施甸县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联调中心,并设置于法院与诉讼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与县委政府共建共治共享该平台,创新模式中的“1”就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联调中心”。该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经充分酝酿后报请县委同意,把“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为县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主任,政法委书记任常务主任,法院院长兼任指挥协调办公室主任,为全县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建优势,“联调中心”深入学习“一站式”多元解纷的政策、法律,助推机制创新。

“一站式多元解纷”临时党支部

将立案庭和常驻联调中心的12名党员全部纳入“一站式多元解纷”临时党支部,由党组书记、院长挂帅兼任党支部书记,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置1086.76㎡诉讼服务中心,10大功能区、6个综合审判庭、10个特色调解室、1个家事解纷工作区和若干便民服务设施,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及时定纷止争,真正实现诉源治理。把“联调中心”作为全县矛盾纠纷解决的中枢和中转站,充分发挥社会多元解纷力量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进行矛盾纠纷化解,进一步完善调解、和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与诉讼有机衔接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全方位致力于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截止2020年9月30日,共调解案件1883件,调解成功1792件,调解成功率95.17%。音视频在线调解660件,占比35.05%。全县命案发生率和万人成讼率逐年下降,得到省级肯定和奖励,由法院打造的多元解纷试点——由旺镇,已连续8年来未发生命案。同时,群众对法院的满意度也逐年攀升。2020年度,人民群众对全县政法队伍和政法机关执法的满意率达98.52%,排名全省第三。

创机制,“N”个资源多元服务

“联调中心”将N个调解资源凝聚成一个全覆盖的大调解网络,以全方位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纠纷为主导,构建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第三方调解的多方联动调解大格局,各调解主体之间相互联动,形成合力。一是加强沟通协调。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行业及辖区分工分类,由其完成涉家事、医疗、交通、金融、物业、环境资源、劳动、土地管理等方面的纠纷调处工作。同时,结合法院案件审理情况,对各行业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书,对有可能出现的案件提前预警,与各行业组织共同化解,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此外,编制《施甸县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名册》的1575个特邀调解组织和2534名特邀调解员,参与多元解纷,绘就和谐美丽新施甸。如:家事纠纷和道交纠纷的相对特殊性,则以“联调中心”和家事、道交调解委员会为衔接点,通过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联动联调的方式组织调解,当事人就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经济赔偿等事宜一旦达成真正合法的调解协议,即可推送法院司法确认,最大限度防止当事人反悔,从而实现终裁的法律效果。截止9月30日,受理家事案件649件,家事调委会调解并经司法确认390件,占67.36%;受理道交案件136件,道交调委会调解并经司法确认113件,占比83.09%。真正实现在家事和道交类案件中诉调对接和诉源治理。二是妥善整合、借助外力,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引入组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公证员、五老人员等“特邀调解员自选超市”,按调解员特长由当事人自主选择“私人定制”调解员参与开展调解工作。设立特邀调解员值班工作室,建立了值班制度,为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文书撰写、诉前调解等工作,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通过善用专业人才优势,向各行业“借力”,以期实现特殊人才参与调解工作常态化,让“法院+律师”“法院+代表委员”“法院+公证员”“法院+五老人员”多元解纷模式发挥更大作用。三是聚焦司法调解。由法院、检察院主持开展司法调解工作,主要对经人民调解委员会、特邀调解员或特邀调解组织调处仍有异议或特殊需要司法调解的纠纷进行调处。首先,前移诉调对接,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征得当事人同意下,引导至纠纷受理分流中心,通过专职调解人员、委派调解及委托调解(人民调解、特邀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第三方调解),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法院组建了调解速裁团队对矛盾纠纷进行诉前调解,以“书面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方式,保障调解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通过非诉方式降低诉讼案件,减少人民群众诉累,降低解纷成本。其次,规范司法确认。以严格规范司法确认案件的受案范围和受理条件;严格规范司法确认案件的审理期限;严格规范审查内容;严格规范调解协议存在暇疵的处理方式;严格规范司法确认案件的委托代理行为;严格规范司法确认案件的法律文书;严格规范申请撤销司法确认裁定的条件和程序等规范运作机制,开展司法确认工作,降低诉讼案件。同时,网络推动解纷,积极探索网络答疑、网上审查确认协议、及时制发司法确认裁定书等办案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简便快捷的功能,提高了司法效率。截止9月30日,“分调裁审”案件占比242.99%,非诉案件占比66.38%,同期一审收案数下降33.11%,仅为去年的2/3,位居全省第一;新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701件,办理司法确认案件1592件,居全省前列。推送司法确认611件,占比91.88%,自动履行529件,占比79.55%。

多维度,“Nn”模式立体解纷

“联调中心”确立了“定目标、抓核心、树标杆、建支部”的“四个一”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新理念,创建了“诉源治理预防一批、枫桥式调处堵住一批、诉前调解拦住一批、行业分流化解一批、速裁精审终结一批”的“五个一批”工作新机制。在“联调中心”办公室的指挥调度下,各工作室按职责分工有序开展工作。基于当今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表现形式聚众化、诱因复杂化、发展过程对抗化等特征,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了一套比较有实用价值的“解纷十法”,有效预防调处纠纷。一是立足源头预防,着力构建源头治理体系,前移矛盾预防化解关口,在联调中心设有“善洲调解室”“孝柔调解室”“和善调解室”和乡镇基层设立“老赵调解室”“金斗调解室”等,在每个行政社区聘任了特邀调解员,同时,将网格员纳入调解员。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一线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的网格化服务,另一方面将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和弱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产生,也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二是强化矛盾排查,实现社会矛盾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把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乃至未萌之前,最大限度地降低维稳成本,实现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2020年4月初至2020年7月底,“联调中心”发现并成功调处了即将形成涉众型纠纷的涉保山蓝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系列案,依法保护6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项目资金810万元,依法保护14个村委会集体经济财产128.60万元以及267户农户承包土地租金76万元,有效预防了942件涉民生案件进入诉讼,真正实现了诉源治理。截止9月30日,全县排查矛盾纠纷2183件,调解成功2082件,调解成功率95.37%。三是规范矛盾调处。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环境。四是着眼多元化解,实现矛盾化解从单一模式向综合联动转变。构建了以人民调解为主,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手段为辅的“大调解”工作体系,通过创新设置调解组织、完善联调联解机制、“法检公司”联系工作制度和加强建设应急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鼓励民众合理选择矛盾纠纷解决途径,规范相关调解程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多元化、合理化和制度化。通过综治、万人成诉和依法治县三项考核及奖补形式,把基层排查化解遗漏后上交诉讼的纠纷,利用机制重新发回至基层和行业进行化解,还倒逼了基层和行业尽最大努力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原标题:《赞不停(第三日):施甸县参评“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继续给我们加油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