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向人民报告——德阳百村千户小康路脱贫故事” ㉗丨米贞明:用汗水浇灌,让梦想开花结果

德阳发布
2020-11-11 1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为全面展示我市脱贫攻坚和援藏援彝工作进展成效,生动展现脱贫群众和驻村干部积极向上、破难攻坚的良好精神风貌,德阳发布推出“向人民报告——德阳百村千户小康路脱贫故事”专栏,着力讲述一批我市脱贫群众以及援建藏区彝区部分脱贫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故事,再现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忘我奉献的故事,以此来向人民报告德阳脱贫攻坚成果,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日讲述人:

米贞明 罗江区新盛镇老君村人

用汗水浇灌,让梦想开花结果

我叫米贞明,今年45岁,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罗江区新盛镇老君村莲藕扶贫产业园旁。10多年前,为了生计,我外出打拼奋斗,后来返乡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从2009年开始,肢体四级残疾的父亲先后做了4次手术,母亲又先后患上了肺心病、肺气肿、直肠癌,并伴发尿毒症。妻子在家照顾两位老人,十分劳累。为了给两位老人治病,花光了积蓄,在外打工的我唯有更加拼命。2014年,在国家扶贫政策下,我们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母亲离世,我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发现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了模样。道路四通八达,果园星罗棋布,扶贫产业园荷花争奇斗艳……生机勃勃的乡村面貌,让我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18年,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拿出积蓄再加上亲友支持的资金,承包了200余亩荒山荒坡。为了整理好土地,我们一家都加入“战斗”,还请了挖掘机以及贫困户帮忙。几个月下来,土地整理终于完成。在罗江区委区政府“黄金十条”大力发展产业政策和新盛政府无偿支援苗木的支持下,我栽下了承载脱贫致富梦想与希望的春见、大雅等晚熟柑橘品种。每天天未亮,我和妻子以及雇请的工人,便拿起工具上山,直到天黑才会下山歇息。几个月时间,数万株果苗都栽进了承包地,由于需要3年以上才能挂果,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我又在果园套种70亩左右的小麦、黄豆。同时,我还养起了几百只鸡、鸭、鹅等家禽,种植了上百棵核桃、梨子、李子等果树,发展10余亩鱼塘种藕养鱼,种了近3亩农田,四季轮回种植常规的水稻油菜。一年下来,这些种养业项目为我带来近5万元的收入。期间,我还雇请贫困户、老人甚至残疾人来果园务工,让他们也凭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去年至今,初略估算,我发出工资近5万元。

今年6月,连接鄢家、新盛几个村的元宝山观光产业路贯通,宽阔平坦的公路从我的果园下逶迤而过。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致富路、民心路。路通了,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商贩采购外运,便利了游客前来体验式采摘、赏花品果、看乡村美景。吸引、聚集的商机、人气,也会最大化解决我的销售问题,甚至有可能为我带来不少发展的机遇。

最近,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谭书记到任,他多次来我家关心我的生产生活,高度肯定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精气神,为我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此外,谭书记还邀请到区农业专家对我们进行现场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针对我的资金压力,谭书记为我申请小额扶贫贷款,并且还跑上跑下,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为我申报10万元的家庭农场示范项目。谭书记是在用热忱和真情,用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给予我最大的帮助与支持,坚定了我致富的信心,增强我发展产业的动力。

2018年以来,我一直辛勤耕耘,在土地上、林地间、树行里、鱼塘边陀螺般不停奔波折腾着,虽然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但我骄傲地摘下了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从今往后,我还要增加风险小、效益更好的牛羊养殖项目,争取早日走上小康路、康庄道。

【文章来源:德阳日报】

原标题:《“向人民报告——德阳百村千户小康路脱贫故事” ㉗丨米贞明:用汗水浇灌,让梦想开花结果》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