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环境美产业兴人幸福!龙门打造特色美丽乡村助推“大山经济”发展

龙门发布
2020-11-13 2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高耸的文笔塔、巍峨的护村城堡、恬静的老巷道、整洁的农家院以及乡野田趣的墙绘……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处处呈现出一片古朴和谐的氛围。“现在村里处处通了水泥路,花草景观也多了起来,大家生活越来越舒适。”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在此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李景泉由衷感叹道。2019年,水坑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主动想办法、提意见,对村里一处风景塘进行加工美化,现在风景塘成了村里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眼前美景,只是龙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其中一幅画卷。

“十三五”期间,龙门县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美丽服务、美丽心灵、美丽治理、美丽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当地做到乡村“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和和美美”,同时也朝着产业特色发展、环境美丽宜居、乡风文明和谐、乡村治理有效、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奋进,助推“大山经济”发展。

龙华镇水坑村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金黄的稻田展现出丰收的景象。

建机制强保障建设宜居宜游美丽新乡村

近日,龙门县邀请18家媒体代表先后走进龙门。“龙门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变化很大。我们下乡走访来到水坑村,金黄的稻田展现出丰收的景象。水坑村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拥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这个地方值得大家一来。”走访期间,龙门美丽乡村建设让媒体代表们印象深刻。水坑村里干净、整洁、美丽,房前花红草绿,屋后绿树成荫,田埂里水流清澈见底,远处山景如画般美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据龙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龙华镇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合力推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以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村也迅速行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呈现出有进度、有投入、有亮点、有效果的良好局面。

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龙华镇还注重把产业振兴统筹起来,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

记者走访时看到一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查打分表,上面不仅详细写着全镇各村的督查情况,还登记了相关负责人及调查评分等关键信息。“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确保人员、资金和制度‘三到位’。为此,我们想了不少法子。”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7月,龙华镇专门抽调15人成立了乡村振兴办公室。同时,重新整合此前各村保洁员队伍,将216名保洁员分配到全镇20个村庄。

有了人员保障,龙华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开始采用每周督查的方式,按照市、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评分细则要求,结合《龙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暗访调查打分表》、《龙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台账评分表》,督导评定各村工作进展。每周督查结果在镇政府显眼位置张榜公布并转发到各个工作交流群,并将督查结果与村委干部考核挂钩、与保洁员工资挂钩,奖优罚劣。

11月的水坑村,稻田里金黄熟透的稻谷在微风中散发着淡淡稻香。傍晚斜阳辉映下,行走在这座历经700余年依旧生机勃勃的宋元古村中,让人觉得十分惬意。

龙华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展现的各种亮点,离不开全县对乡村振兴的工作引领。在不断强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龙门县委县政府在建立机制、强化保障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以来,龙门已召开4轮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统筹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宜居、宜游的美丽新乡村。

以此同时,龙门县委主要领导平均每周安排一天调研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召开乡镇重点工作会议,县政府分管领导每周主持召开一次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督导推动乡镇落实工作。依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原则,今年1-9月龙门投入乡村振兴建设资金1.98亿元,农林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亿元。其中,1.7亿元用于对全县156个行政村1877个自然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确保全县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风貌品质打造美丽乡村

良好的人居环境既可改善村容村貌,也能促进产业的进驻发展。在龙城街道黄竹沥村刘屋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改变促进产业进驻的例子为人称道。

“拆迁记者来到刘屋村民小组看到,村里破旧房屋被清拆后留下的痕迹。“这是我们专门留下的,让村民知道屋子虽然被拆了,但属于村民的地还在这里。”黄竹沥村相关负责人说,该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时,为消除村民顾虑,村干部采取“留墙角、留印迹”的方式进行清拆。与此同时,还积极上门走访,给村民讲政策、做工作,让村民了解建设新农村会有哪些收获。

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刘润林说,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带头自费把家里紧挨巷道的一间废弃畜栏拆除。拆除之后,不仅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更好了,巷道也更宽敞了。“以前骑摩托车都要小心慢行的路,现在货车都能开进来了。”据悉,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刘屋村民小组拆除了大小破旧房屋、畜栏等100多间,村居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不断改善的农村人居环境也博得了外地民宿企业的青睐,这让村民十分高兴,因为村里有了产业,就有了不断发展的希望。目前已有来自东莞等地的民宿企业负责人到该村实地考察,并对当地新农村建设和自然条件予以好评。

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例,在龙门还有很多。

在龙门县地派镇陈洞村,就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了蜕变。从过去脏乱差的环境变成如今风景秀丽的新农村,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陈洞村常年雾气缭绕,土壤含丰富的矿物质,适合茶树生长。为此,当地成立了由全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为成员的龙门县高桥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起70亩茶园,种植茶树10万余棵。同时,合作社购置全套制茶设备建成茶叶加工车间,注册了“一品桂峰”品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山茶产业,通过产业扶贫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

地派镇陈洞村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立了产业种植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实现蜕变。

如今,游客来到这里,动可徜徉于重重绵延的茶山之上、穿梭于垄垄整齐的茶田之中,静可呼吸清新干净的负离子空气,泡一壶茶,坐在茶园边,慢慢品味,感受山风柔柔地吹过,看绿绿的茶叶在杯中沉浮,惬意非常。

接下来,龙门将进一步发挥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省、市的工作要求,坚持示范带动,落实管控。目前,当地已经出台《龙门县农村住房风貌管控指引》,部署平陵街道小塘村、龙城街道黄竹沥村开展农村“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改革工作,并完成两个试点村小组风貌提升工作。同时,在广河高速、汕湛高速途经的永汉、南昆山选择6个村开展乡村风貌示范带创建,在仁深高速和国道G220线沿线平陵街道、龙城街道、龙田镇和蓝田瑶族乡选择16个村开展乡村风貌示范带创建。

培养人才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

驱车行驶在麻榨镇西牛村平整宽阔的水泥村道上, “以前这里是荒草滩,现在变成了花红柳绿的小游园。”村民刘大江说。据了解,西牛村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更美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

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先行者的西牛村探索出的经验无疑是弥足宝贵的。据了解,在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西牛村始终坚持“党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机制保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富民强镇、富民兴村的动力,走出一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西牛村坚持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全村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当好环境整治“保洁员”,拿起扫把、铲子等,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村道巷道、水沟淤泥、杂草垃圾等进行清理、清运;积极当好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员”,向沿途商户和群众发放宣传单,倡导各村自觉主动清理巷道杂草和卫生死角,动员全民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龙门县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路径积极探索,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农民主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目前已取得重大进展,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收入持续提升,农村产业创新发展。当前,龙门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创新人才工作,龙门也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动力。

当前,龙门正以“大山经济”为支点“撬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争当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龙门立足“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比较效益、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村村各美其美、乡乡美美与共,助推龙门县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惠州头条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环境美产业兴人幸福!龙门打造特色美丽乡村助推“大山经济”发展》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